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10篇

时间:2022-09-21 10:10:06 来源:网友投稿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10篇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青年记者·2021年4月下64新闻实践● 王禹洁 李 滨党的十八大以来,典型人物报道迎来了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基层典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10篇,供大家参考。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10篇

篇一: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记者·2021年4月下64新闻实践●

 王禹洁

 李

 滨党的十八大以来,典型人物报道迎来了多元融合发展的新时代,基层典型人物、平民英雄报道不断出现。笔者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和语境,考察新时代《人民日报》典型报道的新变,重点分析了其在聚焦基层人物、贯彻平民视角、强化生活叙事、创新媒体互动四个方面呈现的新特征。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时代语境新闻指导思想上,当前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清晰阐明了坚持创新为要的时代背景和现实紧迫性。面对传播环境的剧烈变化,媒体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使命、保持对受众的吸引力和社会影响力,就必须以创新为要,在内容、形式、手段等多个层面实现创新,不断提高新闻报道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使其更加适应时代要求、更加契合受众需求。媒介生态环境上,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引发了媒体格局的深度调整,“受众思维”倒逼主流媒体转型变革。新兴媒体日益成为重要的信息集散平台,个人化双向沟通替代了由上而下的大众传播。主流媒体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民众态度之间的中介物,要把握舆论高地,必须顺应媒体发展潮流、回应人民群众呼声,实现自身的真正转型。要把话语空间进一步投向社会和公众,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讲故事、讲道理,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受众接受心理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作为“整齐划一的大众”已经不复存在,他们的主体意识更加强烈,更加注重参与性与自我表达。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构成了一种“平等主义现象”,英雄的大众化褪去了典型人物的光环,典型人物不再是高高在上、供人们“看齐”的符号,而成为普通受众发现自我、提升自我的“对话空间”。

 [1]新时代《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征新的历史时期,《人民日报》推出了一系列典型人物报道,其中较为典型且引起巨大轰动的,莫过于建党 90周年之际推出的报道《“最美妈妈”吴菊萍 用爱托起生命》。随着网友的广泛参与,“最美现象”成为当时具有相当大意义和代表性的社会现象。随着《人民日报》“最美基层干部”系列专栏的推出,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序幕正式拉开。1. 聚焦基层人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典型人物报道主体的身份愈发多元,并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不但有时代楷模,更有广大基层干部、快递小哥、环卫工人、护士、大学生等新时代的普通奋斗者和青春力量,涵盖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其中“文化守护者”“保护区里的年轻人”等系列报道更是触及了社会中的小众职业和冰点人群。同时,新时代《人民日报》典型报道的人物选取也更多地顺应了当代社会的公众诉求,如勇往直前守护生命的援鄂医疗队紧扣了当代中国“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 ;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司法事业的法官邹碧华体现了领导干部要“勇于担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责任 ;用实干赢得群众信任的最美基层干部紧扣了“不忘初心、从严治党”的当代中国主题; “青春派”系列报道关注当代新佛系青年的焦虑和迷茫,倡导青年用奋斗成就梦想。通过在“大”背景下对这些平凡的个体成功者作观察和思考,使得这些小人物得以与大时代共振。“担当”“坚守”“初心”“奉献”等成为典型人物报道的高频词汇,传递着社会生活中的正能量和新时代的精神内涵。2. 贯彻平民视角。还原了“典型”的生活本色,贴近受众心理。在事迹的选取上,不再回避社会实践中的矛盾,不刻意隐瞒典型人物本身的缺点和弱点,即便典型人物是领导干部,也注意报道他们与常人一样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困惑、苦恼的时刻。视角的选择上摒弃了传统叙事中以全知视角或外视角为主的视角选择,转而将以事件亲历者和目击者为主的“内视角”作为主要叙事视角,据统计有相当数量的典型人物报道采用了讲述新时代《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新变摘

 要 :新时代《人民日报》的典型报道在聚焦基层人物、贯彻平民视角、强化生活叙事、创新媒体互动四个方面呈现出了新的特征,在符合其政治要求和媒体定位之上,努力推出了一系列贴近民众、情真意切、鼓舞人心的典型人物报道,这不仅是主流媒体根据社会变化进行的调整,也为今后的新闻报道实践指明了方向。关键词 :新时代 ;人民日报 ;典型人物报道 ;新变DOI:10.15997/j.cnki.qnjz.2021.08.031

 65青年记者·2021年4月下新闻实践群众、同事、家人或朋友眼中的“他 / 她”作为切入视角。此举不但冲淡了典型人物高高在上的疏离感,而且大大拉近了典型人物与大众之间的心理距离。凸显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增强人物趣味。在人物的塑造上不但注重了人物的精神和品质,也凸显了其个性魅力,彰显了人物的辨识度。在对高德荣的报道中“你还当记者,不会自己查资料吗?这都不知道?”等人物语言,把“极不友善”的倔老头形象勾勒得淋漓尽致 ;用“大学士”“麻辣教师语录”等诙谐幽默的语言描述了复旦大学英文系讲师朱绩崧的日常生活,一改大众对于传统教师的刻板印象。“点赞打 Call”“扎心”“土味”“硬核”等网络流行词汇频频登场,惟妙惟肖的语言大大增强了人物的趣味性和人情味。3. 强化生活叙事。早期的典型人物报道多数采用宏观背景陈述和人物细节描写相结合的方式,话语表达方式相对单一。诚然,大写意式的人生故事对于展现宏观场面和社会背景的确存在一定优势,但往往容易出现程式化、平面化、套路化的问题。

 [2] 新时代的典型人物报道更注重叙事的亲和力、真实感和体验感,多段落、多短句、多引语,生动细致的场景描写、生活化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和人物故事更为传神,不仅淡化了传统典型人物报道的说教气息,也更易实现报道内容与受众的情感共振。注重生活细节的抓取,回归第一现场。“路旁迁出的村子有的连瓦砾都看不到了,过去村民耕作的地方已被丛丛茂盛的拧条、沙蒿覆盖,还不时能看到山鸡跑过。”不是通过冰冷的数据,而是通过鲜活的场景描写将沙漠化治理的成果展现了出来 ;“踩着板凳,踮起脚尖,李文强探出右手,够了两次,才勉强将吊瓶挂到了窗楣上。”一句话连续用了 5 个动词,勾勒出这位个子不高的乡医工作时既认真又费力的状态,平面的文字一下子鲜活起来。强化生活语言的呈现,轻松“接地气”。

 “山里人经常‘春种一片坡,秋收一小箩’,过得苦巴巴。”这是贵州毕节的真实难题。“我看着一块一块像生了癞痢一样的山,怕得很 :要是山砍光了,梯田里就没水了,我家山下三亩七分水田就毁了。”这是村民李政富主动报名当护林员的真实原因。淳朴亲切的语言有烟火气,而且深入人心、事件底层挖掘信息,既贴近受众,又让读者觉得真实可信。4. 创新媒体互动。媒体融合发展对新时代的典型人物报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报道整体更加生动,《人民日报》紧跟时代浪潮,部分典型人物报道在文字见报时,除图片外还配发了 H5、短视频等作品的二维码,用户可使用手机扫码获得直观的视听体验。在“最美基层干部”系列报道《“长”在群众中的“老县长”——记独龙族共产党员高德荣》中,H5 产品以二维码的形式首次登上《人民日报》,得到了受众的认可和热情转发,特别是在怒江当地,广受一线党员干部的好评。之后的“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点赞中国”“保护区里的年轻人”等多个系列报道也纷纷利用二维码、客户端等多种形式,增强传播效果。作为媒体融合的新尝试,此举不但赢得了更好的用户体验,也为受众情感的二次升华创造了条件。对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评价面对融媒体时代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人民日报》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导向为先、受众为本、内容为王,加快深度融合、转型发展,践行了“转作风、改文风,提高典型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要求,推进了新闻话语范式的转型,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起到了良好示范作用。从“卖方”到“买方”,从“单向”到“多维”,主动适应了用户需求的变化,提升了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在潜移默化之中,典型人物作为某种抽象原则的实际载体,代表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而新闻媒体作为“有说服力的说书人”,揭示并进一步肯定了群体价值观和社会共识。整体而言,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数量相较以往有了大幅度上升,《人民日报》典型人物报道中呈现的新特征不仅是主流媒体根据社会变化进行的调整,也为今后的新闻报道实践指明了方向,实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可贵探索。结

 语新时代《人民日报》努力推出了贴近民众、情真意切、鼓舞人心的典型人物报道,总体来说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可贵探索,其呈现的新特征也有着自身的亮点,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部分典型人物报道仍然存在着影响力弱、人物知名度低、社会反响不够强烈等问题。改进文风、创新报道,改到深处是作风。当今复杂的媒介环境对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传播形式如何改变,人们对优质内容的需求不会改变,只有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准确把握时代方位和历史使命,才能强化与民众的血肉联系,也才能写出有分量、有厚度、有影响的新闻佳作。【本文为 2018 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报刊文人论政观念的现代转型研究”(编号 :18BXW018)阶段性成果】参考文献 :[1] 庞书纬 . 新中国成立 70 年典型人物报道的变迁 :主体、受众与目标 [J]. 新闻与写作,2019(10):53.[2] 路畅 . 塑造新时代的奋斗者群像——融合传播环境下《人民日报》典型报道分析 [J]. 传媒评论,2020(1):11.(王禹洁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保定学院讲师 ;李滨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二: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E W S

 W O R L D

 I业务探索

 新媒体语境下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分析 。郭峰 【 摘要】

 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典型人物报道具有教育价值和导向作用

 进 入新媒体时代以来, 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了典型人物平民化、 报道内容新闻化、 传受点评互动化、 跟踪报道深入化、 宣传报道全景化、

 多媒体融合等特点。

 【 关键词】

 新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就是对具有较高新闻 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人进行的力度较大的 报道。

 典型人物报道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 种新闻体裁, 典型人物报道兴起于抗 日战 争时期 , 具有高度的榜样示范和社会整合 作用 , 其强大的社会功能, 能够帮助人们 全面认识社会 ,激励人们以典型为榜样 ,

 弘扬社会正气 , 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社会 的发展、 信息传播技术的多样化 、 受众知 识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典型人物 报道的认识和要求也在不断地加强。

 自媒 体出现后 ,受众不再仅是被动接受报社 、

 杂志、 网络传播出来的信息, 而是通过自

 媒体发布自己的观点、 感悟。

 因此, 新媒体 语境下, 典型人物报道呈现出了典型人物 平民化、 报道 内容新闻化、 传受点评互动 化、 跟踪报道深入化、 宣传报道全景化、 多 媒体融合等新特点。

 一、典型人物平民化 “平民” 即普通百姓, 也就是传播学 中的 “受众 ” 。

 典型人物报道将人物选择 范围定格于 “受众” , 实际上就是为了以 受众的立场和价值取向去观察、 体验和报 道平民的真实生活,以此来引发共鸣效 果。

 用平民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用真真切 切的生活感动受众,努力做到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 贴近民生。

 进入新媒体时代以 来 , 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关 注普通人 的生 活、 关爱普通人的命运、 关心普通人的状 态 , 已然 成 为 全社 会 的共 识 。“ 最 美 爷 爷” 、 “最美教师” 、 “最美护士” 、 “最美 警察” ⋯ ⋯ 等一系列最美人物的报道, 都 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达。“ 最美爷爷” 占祖亿是一位普通的农民; “最美教师” 是一名普通的站在三尺讲台的教师; “ 最 美护士” 、 “最美警察”工作人员中的普通员工, 报道内容也是生 活中的小事, 但是他们有责任感 、 有爱心,

 人人在做只是没有他们做的那么好、 那么 等也仅仅是一线 三、 提高期刊选题水平是期刊可持续 发展的保 障 在办刊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乐观,

 认为期刊选题有策划就解决问题了, 期刊 出版发行后, 还要加强期刊的传播效果的 信息反馈,要及时了解读者的感受和想 法, 了解读者对哪篇报道或哪类报道感兴 趣, 什么样的新闻对读者味口、 觉得哪个 栏目需要改进。

 期刊编辑应及时甄选吸纳 这些好的建议, 然后根据建议进行下一期 选题方向与内容的调整。

 只有在反复修正 后 , 期刊才会越来越完善 , 越来越符合读 者的口味, 才会越来越有市场。

 飞 4

 2 ol4年 第6期

 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 不仅有利于提 高期刊的新闻报道的质量, 增强期刊的市 场竞争力。

 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 , 还有利 于提高新闻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

 多出新闻精品。提高期刊的选题水平 , 更 有利于期刊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与引导 作用。成功的期刊离不开成功的选题策 划,只有始终坚守选题策划的不断创新,

 才能篇篇是美文, 才能期期出精品。

 口 参考文献 ①许文京,

 科技期刊选题策划与组 稿 中的风险对 策 [J].

 考试周刊 ,

 201 0 ( 2O) ② 王 继发 , 《 传 统 纸媒 编 辑 转 型 之 思 [J ]. 《 编辑学刊》, 2014( 2) ③黎海英,

 期刊编辑的选题策划力 的重要性及其对营销的作用

 学刊 , 201

 3( 6) ④冷淑莲,

 关于学术期刊选题策划 的思考》[J].

 价格月刊》, 201

 0( 10) ⑤熊忠辉 、熊永新 ,

 提高传播效果的有效途径 [J ].

 新闻前 哨》, 2001 ( 2 ) (作者:

 上海市消防总队宣传处主任 编辑 ) [J ] . 《 编辑 加强反馈 —— 责编:

 姚少宝

 耔 闻 啦牛

 业g- 探索 I

 N E W S

 W O R L D

 频繁。

 但典型人物也是人, 俗话说人无完 人,典型人物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 仙,也不是生活在不问世事的世外桃源。

 典型人物只是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 值得 大家学习和赞赏。

 典型人物报道更多偏向 于人性化 、 情感化的报道。

 他们有着 自己 的困难、 忧愁、 悲伤 , 但他们也有着自己的 幸福 、 温情 、 个性、 意志。

 典型人物报道更 多的是为大众树立了一个可亲、可敬、 可 爱的榜样, 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还原他 们的真实生活, 这样人物形象会更加的鲜 活,也能更好的激发人们心中的情感, 引 起共 鸣。

 二、 报道内容新闻化 典型人物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

 新闻属性是其特质之一 , 由于新媒体的发 展 ,人们对于新闻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 高。

 因此, 相较于只重视宣传和教育作用 的传统报道, 新媒体语境下的典型人物报 道呈现出了越来越明显的新闻性。

 网络时代 , 24 小时不 间断的信息更 新 , 加之 自媒体的广泛应用, 受众 r以通 过各种新闻渠道获取信息, 尤其是进入到 新媒体时代以来, 随着智能信息传播技术 的发展, 人们通过平板电脑、 手机等都可 以随时获取信息。

 新媒体的新鲜注入不断 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 观念 、 生活方式和行 为规范。

 在当今信息大爆炸时期 , 人们对 于信息的渴求更加强烈, 典型人物报道也 要提高时效性, 增强自身的新闻价值。

 三 、 传受点评互动化 随着媒介环境、 受众主体意识及大众 文化的崛起 , 普通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着叙 事危机。

 传统典型人物报道那种自上而下 的单向灌输的传播方式, 明显违背了新闻 传播传受双方互动之规律。

 新媒体时代典型人物报道要具有时 代性,能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进行传承。

 随 着社会发展,一些群体事件时有发生 , 群 体心理的作祟 , 使得很多人认为 “法不责 众 ” , 群体心理削减了个体的判断能力和 是非观念。

 同时, 意见领袖和大 v 的出现,

 往往带领着人们对某些热点有着独特的 看法和意见。

 所以, 典型人物报道越来越 与社会重大事件、 弘扬的传统文化等息息 相关。

 典型人物的 “ 媒介形象” 与社会舆 知 闻 - 謦

 论导向保持着最大程度的 “共振” 。

 新媒 体基于网络的发达和便捷, 与受众互动频 繁化。

 媒介融合时代下的典型人物报道要 注重媒介问的互动,形成整合传播效应。

 传统媒体也可以与新媒体联合报道, 形成 多媒介融合的深度报道。尤其是微信、 微 博等 “微媒体” 出现以后。

 最前端的信息 往往出自自媒体, 最真诚的意见也出自自

 媒体。

 因此, 摆脱价值迷失、 信仰空虚的症 状 , 把握受众心理变化 , 坚持与受众的互 动是新媒体语境下 , 典型人物报道的重要 举措 。

 四、 跟踪报 道深 入化 新媒体时代下 , 典型人物报道的受众 不再受到时间、 空间的限制。

 典型人物报 道的内容会被更多的受众所关注, 会有更 多的受众去搜索 、质疑报道内容的真实 性、 表达感情的真伪。

 所以典型人物报道 越来越趋向于跟踪报道 , 且具有深入化的 特质。

 典型人物报道, 从选题确立到深度 报道结束 ,都要经过编辑记者的反复斟 酌。

 一个事件的发生, 都要经过反复调查、

 采访、 写作。

 确立报道内容, 完成典型人物 的精神定位,并赋予一定的时代印记 , 形 成典型人物报道的高潮 , 但报道绝不仅限 于此 , 后续网民的监督致使越来越多的后 续报道陆续出现。后续报道的一致性 , 才 能确定该典型人物的精神传承和宣传作 用 。

 五 、 宣传报道全景化 “ 消息 + 通讯 + 评论” 是传统典型人 物报道的主要形式,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用全景式再现的手法报道典型人物大大 丰富和创新了典型人物的报道视角和方 法。

 全景式再现的报道手法的出现与大数 据所带来的海量信息密不可分。一方面,

 全景式报 道手法是一种多方位 、多视 角 、

 多元化的报道手段, 报道内容不仅仅局限 于典型人物的典型事迹, 也包括典型人物 的生活细节 、 感情世界等 。

 另一方面 , 由于 新媒体时代下, 网络信息发达, 报道不再 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综合运用图片、 音 频、视频 、 3D 等多元素融合的报道方式,

 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视听体验。

 全方位的 进行整合报道 , 使报道更具有真实性和信 赖感。

 此外利用新闻链接、 论坛等形式, 集 合受众各方反馈, 整合信息内容进行深度 报道。

 六、 主流媒体与 自媒 体合 力 近年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出现,

 人人手握 “麦克风” , 受众的地位由传统 的被动接受信息变成了主动发布信息。

 自

 媒体的出现强调了受众对信息的自我把 控 ,它的特性与优势就是传播速度快、 发 布信息内容端、 典型人物身边化、 语言通 俗化。

 自媒体促进了民意传达 , 主流媒体 时刻关注自媒体的信息发布, 能从中找到 有价值的新闻资源。

 主流媒体在进行深入 细致的挖掘中成就典型人物报道。

 主流媒 体与 自 媒体 “合力” , 使典型人物报道更 加完善。比如 2012 年最美教师张丽莉的 感人事件 , 就是央视 网记者在黑龙江 当地 比较活跃的佳木斯贴吧里发现的, 并进行 了深度采访 , 进而出现了这篇具有时代符 号 , 传承中华美德的 “最美教师” 。

 结语 新媒体语境下, 典型人物报道的媒介 生态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传播渠道多 元化、 信源多样化、 信息选择多样化、 关注 重点多元化 , 大数据信息传播形态是信息 社会传播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典型人物报 道为适应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规律, 借 助智能信息传播手段、 整合资源, 提升信 息传播能力 , 拓展报道深度 , 增强典型人 物报道的社会功能和教育导向。

 在不断与 读者互动的过程中, 典型人物形象走向了 人性化、非完美主义化、个性化的特点。

 典型人物报道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在尊重新闻规律的同时, 挖掘内容 、 创新 形式 、 丰富手段, 着力展现先进典型人物 的时代精神, 使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成为弘 扬时代主旋律的重要形式。

 口 参考文献 ①丁迈:

 典型报道的受众心理实证 研究》【 M ] . 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 , 2008 ②熊金超、 彭学明、 雷雨, ((大爱之笔 为时代精神塑像——析 ( 武汉晚报 >的典 型人物报 道 [J 】

 .《 新 闻前哨 》, 201

 0 ( 3 ) (作者 :

 山西 大学文学院 新闻系硕士 研究生 ) 责编:

 姚 少宝 20 1 4#!~ 6期

 15

篇三: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size: medium;"> 

篇四: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期媒体针对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应用策略

  【摘 要】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特征之一,典型人物报道在新闻理论和实践中有着相对特殊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这种报道形式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起到了增强人民团结和凝聚力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新时期媒体对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存在的问题及应用策略。

  【关键词】媒体 典型报道 人物

 一、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概念

 所谓典型人物报道,就是对某一阶段中出现的有时代特点且做出出色贡献的个人以及集体进行报道。还可以对其进行深度剖析,最终得出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规则作为结论。在新闻传媒领域,各专家和学者给予了不同的基本概念,其重点也是有所不同的。然而,他们都认为典型的正面人物报道应该与社会政治相契合,同时还要紧跟时代潮流,注重宣传导向作用,同时还应当注重这种报道对于社会的重要影响。

 二、新时期我国典型人物报道存在问题分析

 1.数量及篇幅都呈现下降趋势。目前来看,中国的典型正面人物报道在数量上有所下降,且文章长度也在减小。作者在查阅资料中发现,尽管现在报纸头版的位置上也会有典型经验报道,然而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比,已经有很大幅度的缩水。况且目前我国典型报道在数量、规模上都有所减少,由此导致的系统化也逐渐降低。

 典型正面人物报道至今仍然能在各种媒体中见到,但是其频率和数量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很多媒体都只对其进行过寥寥几次的报道,缺乏长期的跟踪推进,而各大媒体联合起来进行报道的情况更是少见。以某报纸为例,在一些地方新闻专栏处偶尔会出现一些正面人物及其事迹的报道,但是篇幅非常短。而在国内新闻的板块可能会从新华社转载一些最新事件的典型报道,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少见的。

 2.“神化现象”较为普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各媒体在进行正面人物报道时总是习惯了一种“套路”,进行报道时往往都是一些舍己为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最大力量,甚至为此不顾家人生活与自己的身体情况的典型。纵观正面人物报道,有一大部分人物都属于此类。这种同一模式下产生的报道是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的。况且,这些楷模不顾自身和所有关心他的人,这种做法就值得提倡吗?上述现象是典型正面人物报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例子,长期以来从未消失过,尽管发展到现在,程度已经有所减轻,但是仍然没有完全消失在读者视线之中。

 现在,很多对于正面人物的报道都更加符合事实,不再将人“超人化”,但是很多报道还是以一种完全放弃自身利益的形象存在的。有些报道中提到典型人物,就说他不顾自身安全和健康,为了工作多次深入考察,甚至还存在生命危险。这种现象本身就是不对的,因为人的身体健康是做事的本钱,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媒体在进行正面人物报道时应该根据实情报道,不应该夸大其词。如果一味以超人的标准描绘正面人物,只会加深读者的反感,而不会使其信服并在社会上产生榜样作用。

 三、新时期媒体关于典型宣传报道的解决对策

 1.还原真实的人物本身。不管是身处高位的人还是普通百姓,都是有着自己期许的正常人,所以媒体在进行正面人物报道时不应该将他们都神化,成为一个只为大家不顾小家的形象,应当还原他们的真实性格与形象。可以以人本身具有的性格为基础,再一步步推进到社会属性当中去,则无疑是进行人物报道的正确方法。而媒体在采访新闻人物时,应当将其性格、气质、说话做事的风格等细微之处都记在心中,这也可以帮助记者将人物性格分析得更加透彻,有时甚至可以直接发掘其心中所想。在这一过程中,记者对该人物的评价也会成为一种分析形象的依据,以便于从其阶层以及职业等方面着手对人物形象进行整体分析。如,对政坛人物的报道应该站在政治的角度来看;对于财经人物应当追求商业利益;对文学方面有所建树的人物进行报道时应当关注其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做,才能给读者呈现一个完整的、鲜活而又真实的人物角色。

 2.报道形式的创新。以往的正面人物报道因深受政治的影响,所以写作的方法往往比较简单,局限在长篇通讯、消息和评论这三种方式之中,这就导致了读者对人物报道形成了模式化的概念。但是,在民众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读者对于报道显然是有更高要求的,传统的表现手法显然是无法满足民众需求的。因此,媒体应该对读者心理进行分析,并将传统的写作手法进行改进,摒弃以往的“典型报道即通讯”这种传统的观念。

 当前,对于典型报道应该具有丰富的形式,不但要保留过去使用的通讯、消息和评论的形式,还要加入摄影报道、系列报道、分析型报道、调研式报道、亲历式报道、纪实型报道等新方法。另外,媒体与撰稿人还应当促进一些文学体裁与新闻的结合度,使得典型模范的力量更加突出。对

 新写作手法的探索发现是媒体长期以来肩负的重要任务,媒体的报道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成效。

 当前的社会处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信息时代的来临也使得民众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多样,以往的长报道已经不符合当前的时代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媒体应当将典型人物报道的字数、版面进行精简,使报道以最少的文字表达出最好的效果。这种做法不但是目前读者的普遍需要,还与目前传媒的要求相契合。

 3.整合利用新媒体资源。新媒体主要是指目前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以及源于互联网、但是具备便捷终端的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得传统媒体的格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使得网络媒体变为不可或缺的信息?鞑デ?道。网络媒体通常有下列几种特点:信息量大、影响范围广、形式丰富。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依托互联网媒体进行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在拓宽。此外,互联网媒体可以为传统的典型正面人物报道提供新的渠道和模式,也能够对整个新闻传媒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互联网媒介能够将新闻传播的途径有所改变,并使得读者产生更丰富的体验。因此,媒体有必要借助互联网媒体将典型报道进行适当的革新。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一定会朝着更加开放的方向发展,而典型人物的报道也一定会随着时代的脚步不断进步并进行观念革新。只有更加贴近民众生活,且在人物塑造方面更加生活化,本着实事求是的观点,才能使其未来前进的道路更加明朗。

 (作者单位:建昌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 张威.《典型报道:渊源与命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2(2);[2] 愧思洁,董天策.《典塑人物报道的价值导向分析》[J].《新闻爱好者》,2013(2);[3] 石晶晶.媒介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意义[J].新闻前哨, 2006(7);[4] 焦征远.《典型人物报道的细节追寻》[J].《视听纵横》.2013(6);[5] 陈力丹.《典型报道之我见》[J].《新闻学刊》.2014(1);[6] 时统宇.《关于典型报道的各种观点》[J].《中国新闻年鉴:2012 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年.

篇五: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视 听 界·2019 年 9 月刊特琳日记》这样的历史文本,组织一次诗歌朗诵会是简单的;相比较让更多的人回答“南京大屠杀与我有什么关系”,组织一次遇难者丛葬地寻访也更容易些;即便是寻访丛葬地、纪念碑,只是签到献花拍照留念,还是让每个参与者都去挖掘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再去传播给周围的人,其组织难度、工作量也有着极大差别。南京广播电视台主办的“紫金草行动”中,曾经有个环节是发动参与者向长辈询问、记录自家在抗战时期的生活状态,旨在让每一个未必是大屠杀经历者的普通人感受战争给家庭、个人命运带来的改变,虽然也征集到不少鲜活的案例,但最终得到的记录总量相较于活动规模来说是相当少的。这类活动要想顺利推进的确困难。但是真正被发动起来的一些专业的民间组织、志愿者们在扎实地行动着,例如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访抗战老兵,组织志愿者在全国各地寻访线索,做抢救性的口述历史记录,没有炫酷的形式和技术,没有资金,甚至媒体也只有在特殊的日子里才予以关注,这样的行动没有发自内心的动力是很难坚持的。面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样的重大活动的社会动员,传统媒体在丰富动员形式的同时,还要不忘社会动员的初心和使命,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的特征,激发公众的参与激情,才能更深入地发挥其社会动员的效果和影响力。注释:[1] 吴忠民 . 社会动员与发展 [J]. 浙江学刊 ,1992(2).[2] 詹姆斯·w. 凯瑞 . 作为文化的传播 [M]. 华夏出版社,2005:28.[3] 李洪涛,黄顺明 . 一个线上公祭空间的生成——南京大屠杀纪念与数字记忆的个案考察 [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7(5).    (殷保文:南京广播电视集团电视传媒中心主任调研员)从《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看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创新赵丹军【摘要】电视媒体如何用创新的手法报道典型人物?《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节目通过创新表现形式和拍摄手法,强化仪式感,讲好楷模故事,弘扬楷模精神,为典型人物宣传的创新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关键词】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电视媒体;创新典型人物宣传报道是主流媒体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典型人物的宣传,让他们的故事家喻户晓,让他们的精神深入人心?作为以视觉效果见长但却不宜大篇幅描写论述的电视传播,该如何扬长避短做好典型人物的宣传?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承办的《江苏“时代楷模”发布厅》(以下简称《发布厅》)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节目组在形式、内容和传播手段上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既契合了时代的需要,又满足了观众的需求,引领了社会的价值导向。《发布厅》并非一个周间播出的常

 97·视 听 界·业务平台态节目,一般会在一个季度发布一个人物,在观众的收视习惯上并无优势,即便如此,多期《发布厅》节目依然在同时段收视名列前茅。笔者以其中的几期节目来阐释《发布厅》在典型人物宣传方面的创新理念。一、 不拘一格,求新求变电视传播的优势是画面直接,有冲击力。但典型人物的事迹基本上都是过去时态,很难再现。电视媒体无法像纸媒那样通过文字描述、回忆、展望、想象来表达人物个性,烘托精神内核,所以,电视媒体在做人物宣传短片时,大量采用的方式就是空镜头加解说词的方式,观众经常会看到主人公在田埂、厂房或办公区走来走去的画面。为了克服这个短板,《发布厅》节目组在每个人物发布之前都要进行深入探讨,根据每一个楷模人物的特点为其寻找最恰当最有表现力也是最适应观众收视需求的呈现方式。比如 2018 年度发布的第三位江苏“时代楷模”——坚守在扬州宝应氾光湖 28 年的社区民警李树干。与此前的“时代楷模”不同的是,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社区民警,李树干的事迹看上去细碎平常,如何在这些琐碎中凸显伟大?如何讲好一个“农家警察”的故事?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呈现在过往的 28 年时间里李树干化解的 5000 多起矛盾纠纷?节目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选择了富有表现力又有楷模家乡地域特色的“说书”方式,灵感来源于主人公在化解乡亲矛盾时很多接地气、有特色的乡土语言。节目组邀请一位扬州评书先生,由他担任故事讲述人,交代故事的背景和前情,讲到故事的关键部分,再由主持人对相关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访谈。如此“一唱一和”,一个个精彩的“农家警察”故事被较好地呈现出来。在评书环节,大屏还配合播放了以简笔插画为基础制作的动画。将插画与评书完美结合,这种创新的表现手法让观众眼前一亮,印象深刻。火炸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是2018 年度发布的“时代楷模”。83 岁的王泽山院士已从事火炸药研究 64 年,在世界前沿的重大课题中不断突破,将我国火炸药整体实力带入了世界前列。他曾四次获得国家科技大奖,为我国火炸药事业从跟踪仿制到进入创新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节目的筹备阶段,编导组发现,王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技进步奖之后,媒体已经对他的事迹作了铺天盖地的报道。如何另辟蹊径展示他的事迹,讲好他的故事,成为摆在编导组面前的一个难题。经过反复思考,编导组最终找到了突破口:王泽山院士跨越 64年的科研生涯,也是新中国国防实力发展的一个历程,更是我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科学技术蓬勃大发展的一个剪影。结合时代背景来回顾不同时期王院士的科研成果,这不正是一场我国科技进步的展览吗?发布会采用成就展的呈现方式,从王泽山获得的四个国家级大奖入手,利用丰富的展品——实验用的带孔软木塞、利用废弃火炸药研制的起爆具、应用低温感技术的穿甲弹、不同模块装药的模型等等,呈现过去 60 多年时间里,王泽山在不同阶段的科研成就,每一件展品背后,都藏着一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王泽山的同事、学生和秘书纷纷化身展览的讲解员,面对不同展品,讲述王泽山院士如何“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全新的展览式呈现,有效拉近了观众与晦涩难懂的火炸药技术之间的距离,也让王泽山 64 年如一日、坚守在科研第一线的形象立体丰满起来。在《发布厅》中 , 节目组还采用过微电影、情景剧等多种电视呈现手段,不拘一格,求新求变,从而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二、创新拍摄手法,讲好楷模故事无论表现形式多么新颖,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为更好地塑造主人公形象服务的。为了讲好楷模故事,凸显楷模精神,《发布厅》在讲故事的手法上也作了诸多尝试。典型人物的宣传大多是前期有相关部门的推荐,附带事迹材料,所以很多时候,媒体对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就是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采访,然后就着材料上的事迹渲染放大,其结果往往是千人一面,缺少感人的细节、真实的情感、独特的个性,报道也不具感染力。《发布厅》不是在原有材料上作加减法,而是在前期大量采访获得一手资料的前提下,寻找最佳的讲述方式,将楷模还原为有血有肉的平凡

 98·视 听 界·2019 年 9 月刊而又伟大的人的形象,既有可看性更有可信度,“时代楷模”钟佰均是连云港西棘荡村的村支书,他所在的村曾是苏北最穷的村子,底子薄、基础差、环境闭塞、条件艰苦。钟佰均通过近 20 年的努力,把这个曾经的落后村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尼龙颗粒加工专业村,走出了一条苏北农村发展的新路子,成为苏鲁交界的样板。钟佰均也因此被赞为“因地制宜走出一条强村富民路的好书记”。节目组经过多次策划,采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苏北的年轻大学生村官王景光的视角来引出人物、讲述故事、提出问题。作为一位年轻的基层村干部,王景光是带着问题和疑惑出发的,他要当面请教钟佰均,怎样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与支持?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乡村的致富之路?然而不凑巧,当他到达西棘荡村,钟佰均去外地招商了,但这也为王景光提供了一个从侧面了解钟书记的机会,也让他可以更真实地感受一个当年苏北最穷的村庄今天的模样。镜头一路跟随王景光,记录下他在村里的寻访和见闻。也正是这个旁观者的独特视角,让观众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钟佰均,看到了西棘荡村真实的巨变。

 讲述楷模故事基本上都会遇到一个困难,那就是楷模的事迹大多为过去时态,很难重现。这个困难在“时代楷模”李树干的发布过程中表现得尤为严重。李树干做了 28 年的基层民警,化解了大大小小农村基层矛盾 5000 多起。其中很多化解方式是李树干独有的,特别能够表现出一个基层民警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对当地百姓的情感。但这些矛盾都发生在过去,并且缺少相关的影像资料。如何弥补这一缺憾?节目组使用了情景互动的方式。他们从李树干处理过的真实事件中挑选了三个典型案例。在发布会现场,由三组演员演绎冲突现场,在冲突最激烈的时候,李树干出场。李树干重回当年的矛盾现场,和专业演员一起还原了他当时的处理方式。接下来主持人再与李树干进一步访谈,追问他独有的调解方式背后的学问。这种方式既不同于以往的情景再现,也不同于惯常使用的对主人公的访谈讲述,而是把两种方式结合到一起,让主人公加入再现场景,使得主人公还有现场观众都仿佛回到现场,从而更真切地了解了一个基层民警在平凡工作当中的不凡之处。三、强化仪式感,传承楷模精神《发布厅》的最后一个部分是颁奖环节,这已是节目的尾声,但节目组并未让这个部分流于形式,而是每一期都力争有新意,有亮点,有惊喜,力求用新意来强化仪式感,将整场《发布厅》推向高潮,更好地提炼主题,烘托榜样力量。“时代楷模”钟佰均的颁奖环节是:在得知钟佰均曾获评“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荣誉称号后,节目组首先邀请了华西村新任书记吴协恩为钟佰均颁奖,之前带着疑惑一路寻访的年轻的村书记王景光也来到节目现场,通过寻访和现场聆听钟书记的故事之后,王景光表示:“回去以后,我会努力把张庙村建设成新的苏北样板,甚至超过钟佰均书记!”从吴仁宝,到吴协恩,再到钟佰钧、王景光,这样的仪式感既寓意了江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断努力,更是让观众真切地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时代楷模”王泽山的颁奖环节是:王泽山在接受颁奖后,亲切地寄语现场的大学生,勉励他们有所担当,承担起历史使命,研究出一流科研成果。在他寄语的时候,观众席上的大学生们高举起向王院士致敬的标语牌,并起立高呼:“向您学习!向您致敬!”这个过程是从一开始几个学生举牌,到陆续好多学生自发站起来致敬,再到最后全场所有观众起身鼓掌致敬,充满青春活力的呼声将节目推向了高潮。而主持人适时旁白:“同学们喊出的不仅仅是对王院士的爱,更是对科学的敬意,是对一位愿意用自己的科研成果造福于社会、造福于国家的科学家的敬意。”这些颁奖环节通过颁奖升华主题,将整场《发布厅》推向高潮,对弘扬和传承楷模精神起到了推动作用。(赵丹军: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卫视频道主持人)

篇六: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0基层传播先进典型一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民族重要的精神符号和道德标杆,自古以来便一直是人们学习的楷模,在新时代更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重点对象。一、新时代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核心内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典型人物的遴选应坚持“人民立场”。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基本逻辑是通过对先进性与代表性人物的深入报道,提炼先进典型所代表的价值和精神,发挥其鼓舞人、激励人的示范、激励和引导作用。典型人物的选择标准,直接决定了当前将要提倡什么样的精神,最终决定整个社会提倡的价值导向。因此,遴选典型人物是做好典型宣传的第一步核心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要善于抓典型》中指出,“抓典型,更具意义的是要树立精神上的榜样,让人们学习典型所体现的精神,让典型身上的精神发扬光大”。这种精神从本质上讲反映出“人民立场”的核心内涵,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彰显的是先进典型的大局观和强烈的国家观念。比如当代海归赤子黄大年“让美航母舰队后退100海里”。另一方面是具有鲜明的群众视角。典型人物在老百姓心中的“含金量”,是决定先进典型遴选、宣传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基础,这也是先进典型的“底色”。典型人物的报道应贴近人民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他认为,“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而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就要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多宣传报道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1] 这不仅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更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特别是新时代典型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原则。典型人物的宣传应做到被人民喜爱。先进典型宣传传递形象认知和情感交融,要顺利完成这个传递过程,必须以语言为媒介,把握好文风至关重要,只有人民喜爱的报道才能发挥出传播正能量的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风问题,指出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强调发文报文都要言之有物,反对“长、空、假”,提倡“短、实、新”。[2] 做好先进典型宣传,必须坚持不懈、扎实稳固地改文风、写新风,一方面要坚持“短、实、新”文风,使先进典型的微言见大义、接地气、聚人气;另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保证典型真实可靠,使典型让人信得过、看得懂、学得到,让读者零距离感受、无障碍认知。二、新时代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的关键支撑要做到“两个统一”要与民族精神内核相统一。先进人物是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民族精神是具象的而非抽象的,它流淌在中华几千年民族传承的血脉中,镌刻在无数优秀人物的心灵上。中华民族具有英雄辈出的深厚土壤和传承基因,这些先进典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折射出宝贵的民族精神,“边区工人一面旗帜”赵占魁等在革命战争年代带领群众投身解放事业,“高炉卫士”孟泰、“铁人”王进喜等带动广大群众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播“种”未来的科学家张扬、“樵夫”廖俊波等新时代的先进典型引领我们走好新一代的长征路……他们迸发出璀璨的民族精神火花,构筑了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宣传时代先进典型,弘扬典型人物精神,就是要把所有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3]要与新时代发展方向相统一。新时代的发展是宣传工作的“指南针”。恩格斯曾经说过,人文精神往往植根于“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实际、从时代背景出发把握典型宣传工作。[4] 时代呼唤典型,典型回应时代,先进典型富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但力透纸背的都是跳动的时代脉搏。新时代最为强健的脉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到先进典型工作时多次强调,“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充分发挥各方面英模人物的榜样作用,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过的先进典型,他们或是时代先锋,或是国之重士,或是普通士兵,但他们的身上,同是既见信仰信念,又见人格风骨,更有家国情怀。“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因此,要让典型人物真实可靠、可亲可敬,则典型身上必须有与这个时代相契合的特质和品行,典型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见证者、参与者,他们身上反映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价值取向。简而言之,典型人物要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三、新时代的典型人物宣传报道要辩证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好精神价值和实践意义的关系。先进典型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不仅体现在国家发展历程中,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先进典型是我们在学习、追求正确的精神价值道路上的明灯,但是,现在社会上有一些观点认为学习先进典型比较空泛,实践性不强。[5] 其实不然,向先进典型学习,可学的内容非常多,而最关键的是要学精神、 (下转第198页)论新时期如何做好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杨 仪 林茂申(当代先锋网,贵州 贵阳 550000)摘 要:对新闻宣传而言,想要让先进典型与人民群众亲近,唯有在人民群众中挖掘先进典型人物,深入报道典型人物事迹,从而启迪思想、鼓舞人心。对新闻工作者而言,决定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优劣的关键在于能否高瞻远瞩地提炼出反映时代特征的主题,表现人物的精神风采,涵养社会人文精神。关键词:典型人物;宣传报道;思想工作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9)17-0170-01万方数据

 198编辑出版信息的整合渠道过于单一,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所以在全媒体下,传统编辑工作者应当转变自己的工作方式,努力挖掘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整合途径,对原有的工作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从而寻找出顺应全媒体发展的工作方式。四、全媒体时代建立媒介新秩序(一)健全全媒体平台监督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目前人们在话语方面的权力逐渐增大,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全媒体时代下,人们在媒体平台的发言权日益扩大,在提升人们生活娱乐性、满足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在平台上发布影响社会安定的不良言论,肆意破坏全媒体平台的秩序。针对平台中现存的问题,媒体编辑应该完善管理制度,规范社会群体在全媒体平台中的言行。健全全媒体平台监督机制,不仅能够维护媒体平台的秩序,还能够对媒体平台进行制约,使其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二)加大网络话语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力度在全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的进程中,全媒体行业想要取得稳定、持续的发展,首先需要创新自身的发展模式,摆脱传统媒体工作的空间和制度限制,科学、合理地借助现阶段较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进而使信息以一种十分准确、迅速的方式展现在人们眼前,进而推进全媒体的跨越式发展。全媒体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消融了很多壁垒,集中精力收集信息,然后再通过编辑加工,最终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对于焦点问题,编辑工作者一定要加大对相关信息的收集力度,引导这些热点信息朝着正能量的方向发展,以此来扩大全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进而使自身在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三)建立全媒体舆论评价中心随着信息化时代的不断推进,现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再局限于电视报纸,而是多种途径,例如手机、电脑等电子通信设备。随着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人们参与社会舆论的机会也逐渐增多,如果没有规范性的舆论意见发表方式,则会使相关的舆论评价显得杂乱无章,毫无秩序感,严重影响民生舆论平台的平稳发展。所以,全媒体应当建立规范性的舆论评价中心,引领人们发表正能量的舆论评价,进而使人们获取更多正面信息,从而使全媒体时代下的社会舆论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五、结语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严重冲击了传统媒体编辑工作,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传统媒体编辑工作者想要在全媒体时代找到新的发展机会,必须改变传统的编辑工作方式和思路,构建一个全新的思维架构,进而顺应全媒体发展的需求。另外,编辑工作者还应当转变自己的工作态度,结合全媒体的需求,寻找新的工作方式,进而确保媒体稳定、和谐、持续地发展。参考文献:[1] 李瑶 . 浅谈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编辑转型[J]. 中国传媒科技,2018(4):94-95.[2] 王正芳 . 全媒体时代地方电视台采编全媒体化思路研究[J]. 科技传播,2018,13(4):18-19.作者简介:李满华(1978—),男,广西北海人,大专,助理记者,主要从事新闻编辑工作。(上接第170页)

 学品质、学方法。近年来,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比如用30多年的时间带领乡亲仅靠风钻、钢钎在茫茫黔北深山中凿出一条“生命渠”的黄大发;在“不适宜人居”的土地上创造奇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文朝荣;扎根“贵州屋脊”六年,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杨波,凿山开出幸福路的“当代女愚公”的邓迎香……学习他们的精神,就是要学习他们“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为民情怀、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学习他们永不怕苦、永不放弃、永不退缩的昂扬志气。把握好融媒体时代的传统和创新的关系。面临传播环境的深刻变化、传播手段的丰富多样,要让先进典型报道飞入寻常百姓家,典型人物宣传工作更要顺势而为、主动创新。必须解放思想,跟上时代步伐,打破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不断迸发创新活力,使创新如源泉不断涌动。要让先进典型报道有滋有味、有声有色,关键要做好“融合”这篇大文章,积极主动适应新兴媒体速度快、信息海量的特点,坚守内容为魂这一宗旨,树立抢占平台先机的意识,重视信息资源的充分挖掘和整合,从而占据主动、赢得优势,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重要作用。四、结语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恩格斯曾提出“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繁荣发展的新时代下,在典型人物宣传报道传播的过程中,这一论断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与活力。[6] 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创新典型人物报道不仅是来自时代的呼唤,更是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做好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要充分意识到先进人物是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先进典型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是永恒的,宣传典型更要实事求是,才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参考文献:[1] 陈信凌,李志 . 论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典型宣传的论述[J]. 新闻战线,2015(3):78-80.[2] 刘奇葆 . 改文风永远在路上[J]. 党建,2017(04):6-8.[3] 江崇新 .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综述[J]. 南方论刊,2018(10):4-7+10.[4] 张垒,李成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发展——论习近平新闻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贡献[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8,25(07):5-12+126.[5] 张宏梁 . 新闻报道重在传播正能量[J]. 应用写作,2014(11):32-34.[6] 陈少志,侯增文,于巍 . 典型报道的价值意蕴[J]. 社会科学战线,2011(11):147-151.作者简介:杨仪(1989—),女,贵州贵阳人,硕士,研究方向:网络传播。万方数据

篇七: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21第09期 / 总第415期 17Column年近古稀的买买提江·吾买尔再次感动中国,2021年6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为他颁授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除此之外,他还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买买提江·吾买尔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多的殊荣,为什么能一次次感动中国、感动众人?他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他身上有哪些精神力量?他荣获“七一勋章”背后的故事有哪些?他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带着这些问题,伊犁日报社精心策划,组织精兵强将展开了全方位、立体化、全景式连续深度采访报道。一、精心组织策划,找准切入点和定性定位,投入精兵强将,全力打造先进典型宣传精品力作报社党委、编委会高度重视对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等英模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工作,成立由分管新闻宣传工作的副总编辑为组长的宣传报道专班,具体负责研究策划此项宣传报道工作,我们确定了“准、深、活、新”的采访报道基本思路。报道专班记者首先对买买提江·吾买尔的简历、先进事迹和曾经在《伊犁日报》上刊发的新闻报道进行了查阅和研究。资料显示:买买提江·吾买尔,维吾尔族,1952年12月生,1973年7月入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温亚尔镇布力开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党的十八大代表。他是旗帜鲜明同“三股势力”作坚决斗争的先进模范,面对宗教极端势力的死亡威胁,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坚持强基固本,大抓支部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任村支书30多年,村里未发生一起暴恐事件。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开办幼儿园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作出突出贡献。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所以,对买买提江·吾买尔先进事迹宣传,也应该是先进典型人物最高规格的宣传。我们按这一定位,制定了高规格、宣传报道方案并付诸实施,主要有9项采访报道方法。一是及时全面准确转发新华社、 《人民日报》、 《新疆日报》有关买买提江·吾买尔的相关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图片、反响等,尤其突出报道了“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为买买提江·吾买尔颁授勋章的消息和图片以及相关链接资料。二是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前,派出曾经采访过买买提江·吾买尔的记者前往布力开村,对已确定为“七一勋章”提名者的买买提江·吾买尔进行深入采访,挖掘鲜为人知的感人事迹和动人故事。三是在6月29日颁授仪式当天, 《伊犁日报》记者李建苹前往买买提江·吾买尔的家乡布力开村,采访在村文化广场集中收看颁授仪式电视实况直播的村民和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如何出新出彩——以“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采访报道为例 吴志坚买买提江·吾买尔与青少年在一起交流特别视点·聚焦“七一勋章”典型人物报道。

 。. .。

 。

 18 2021第09期 / 总第415期Column村干部,并与在北京的买买提江·吾买尔电话联线采访,编发了纪实性现场新闻《距离北京2800多公里的布力开村沸腾了》这条新闻把村民的喜悦心情和买买提江·吾买尔的深切感受真实反映出来了。四是买买提江·吾买尔从北京载誉归来后,报社一名副总编辑带领汉编部文字记者和《伊犁日报·诗画伊犁》新媒体记者前往布力开村采访。记者跟随买买提江·吾买尔采访记录他一天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活动情况。五是以系列新闻故事形式全景式展现买买提江·吾买尔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和个人魅力。记者何荣经过深入采访采写的系列新闻故事《买买提江·吾买尔:听党话、跟党走,我们才有好日子》《缘起500枚鸡蛋的乡村振兴梦》《村里的民族团结情》。这些系列新闻故事使买买提江·吾买尔形象更真实、更丰满、更可敬可学。六是发挥新媒体作用,增强传播力和感染力。《伊犁日报·诗画伊犁》新媒体中心拍摄制作了一期反映买买提江·吾买尔先进事迹的短视频《买买提江·吾买尔:一辈子跟党走,一辈子为人民》,此短视频在伊犁日报各微信公众号和网站播出后,深受广大受众欢迎。七是组织撰写评论言论。《伊犁日报》策划了一系列有关“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以及自治区“两优一先”的评论言论。八是刊发海报和开设专栏。“七一”前后, 《伊犁日报》整版刊发了新疆“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和兵团“七一勋章”获得者魏德友的宣传海报。并在一版专门为报道买买提江·吾买尔先进事迹的稿件开设专栏“百年初心,最美奋斗者”。专为一个典型人物开设专栏,在《伊犁日报》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九是连续报道买买提江·吾买尔从北京载誉归来后,参加州、县、乡、村举办的各种座谈会、报告会、宣讲会、党课活动以及上级领导看望慰问情况。刊发的重点稿件有《自治区领导看望“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等。这九项采访报道“组合拳”,让买买提江·吾买尔这个全国性典型真正立起来了,并让人信服敬佩。二、宣传国家级先进典型人物产生的良好社会效果新闻媒体通过多形式、多平台、多渠道权威性宣传报道“七一勋章”等先进典型,可以让全社会及广大受众及时全面深入了解先进典型的生动感人事迹,从而产生共鸣,从中受到教育、启迪、鼓舞和激励,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对先进典型的崇敬感、追随感和学习力。一个月来,伊犁日报社各大宣传平台共刊发买买提江·吾买尔等先进典型的相关报道共50余篇,稿件文字8万余字,新闻图片100余幅,并拍摄制作了短视频等新媒体产品,在伊犁大地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浓厚氛围。这些稿件大部分稿件被国家、省级媒体转载,阅读量上百万人次。地方媒体,尤其是地州级党报在先进典型报道中,具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独特优势。在买买提江·吾买尔获得“七一勋章”前,尤其是从2010年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之时起, 《伊犁日报》记者一直跟踪报道他,买买提江·吾买尔有许多记者朋友,他说,最先报道他的是《伊犁日报》记者,他和《伊犁日报》有很深的缘份。可以说,买买提江·吾买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与媒体,尤其与《伊犁日报》是分不开。一般国家级、省级媒体往往采用“打一枪换个地方”的一次性采访方式进行,与地市媒体相比,在时效上和连续深度挖掘上没有多大优势。所以我们充分发挥这一独特优势,一个月内连续派出多路记者深入布力开村买买提江·吾买尔家中进行深度采访挖掘,采访了许多媒体没有报道过的细节和感人故事。报道的形式、方式是最丰富的,报道篇数最多,报道效果也是最好的。通过《伊犁日报》等媒体的宣传推介,买买提江·吾买尔的先进事迹更加深入人心。进入七月以来,伊犁大地掀起了向买买提江·吾买尔等“七一勋章”获得者学习的热潮,形成了崇尚先进、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伊犁州充分发挥“七一勋章”获得者买买提江·吾买尔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报告学、集中学、观摩学、宣传学等多种方式,激励和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比学先进、接续奋斗。在机关、在乡村一线,总能看到买买提江·吾买尔用质朴的语言向现场聆听人员讲述自己的入党初心及获授“七一勋章”感受的身影,各级党组织充分运用以买买提江·吾买尔先进事迹为依托建成的“初心向党”教育馆,通过线上直播、实地参观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及青少年深入学习买买提江·吾买尔“一句话、一段情、一口井、一处院、一筐蛋、一家人、一片田”的初心故事,激发前进动力;精心制定“初心向党教育馆——布力开村阵地智慧党建——买买提江·吾买尔工作室——孝老爱亲示范户——禾稼旺合作社”红色学习路线,组织党员干部现场观摩学习,开展重温入党誓词、交流心特别视点·聚焦“七一勋章”典型人物报道。

 。. .。

 。

 2021第09期 / 总第415期 19Column得、述学报告等活动,从中汲取精神力量,领悟初心使命,激发干事创业动力和热情。三、地市报国家级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几点体会先进典型是时代精神的标杆,典型人物报道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有效法宝。主流媒体历来都高度重视典型人物报道。但是,信息传播的多样化、阅读方式的碎片化、热点更迭的快速化,都为提升典型人物报道的吸引力、影响力增加了新的难度。那么,地市报在这个“快”时代,如何写出精品,如何使典型人物报道出新出彩,如何发挥典型人物报道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积极作用?我们有以下体会:1.紧扣中心工作、反映时代呼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先进典型人物立得住、立得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围绕中心工作去发掘典型、宣传典型,才能起到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作用。典型人物报道是正面宣传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新闻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正面宣传的有效途径,使典型人物报道等传统样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伊犁日报》在“七一勋章”典型报道中,正是坚持这一方针,确保了宣传有力、人物可信、导向正确。2.深挖“真善美”,把握“时度效”,全面真实展现英雄模范的良好形象。一是英雄模范人物的定性定位要准。宣传中既不能过度夸张、华而不实,也不能千篇一律、平淡无奇。二是典型人物报道是正面宣传有代表性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新时代仍有其不可替代的舆论引导功能。三是要想写出感人的故事,必须下功夫与采访对象交朋友,走进采访对象的心里。采访买买提江·吾买尔的《伊犁日报》记者与他是十几年的“老朋友”,前几年,买买提江·吾买尔还应邀到伊宁市参加了记者的结婚典礼。他们之间可以说是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所以采访起来很容易触及深层次的问题,而且大多是第一手的新鲜素材。四是对先进典型人物采访,必须深挖他身上“真善美”的鲜活故事。有鲜活的故事,才能持久打动人、感染人、激励人。《伊犁日报》精心挖掘的买买提江·吾买尔五个系列故事,非常精彩,让人耳目一新。五是典型人物宣传报道,必须下足功夫运用很深的笔力刻画人物形象。由此可见,语言描写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3.用时代精神把脉人物,方能展现出“大格局”,用典型人物报道引领社会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一个典型能被推出,一定是其身上富有某种契合时代精神的特质。典型人物报道就是要反映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取向,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时代内涵,发挥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典型人物就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代表。只有扣紧与时代脉搏的共振点,挖掘到反映人物精神特质的触发点,才能让自己笔下的典型人物既见性格风骨,更见家国情怀,才能让典型人物报道彰显力透纸背的“大格局”。买买提江·吾买尔为什么能一次次感动中国、感动众人?因为,在他身上有一种让人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和时代精神。这种精神力量来自于他坚定的理想信念,源于他“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源于“一颗红心永向党”的伟大情怀,也源于用行动践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不朽誓言。买买提江·吾买尔是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是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在他身上生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践行宗旨、拼搏奉献、廉洁奉公的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买买提江·吾买尔荣获“七一勋章”,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广大党员干部的高度肯定和关心厚爱。(作者为伊犁日报社党委委员、副总编辑)《伊犁日报》刊发买买提江·吾买尔组照的视觉新闻版《伊犁日报》刊发买买提江·吾买尔的系列故事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特别视点·聚焦“七一勋章”典型人物报道。

 。. .。

 。

篇八: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研究

 2014 年 9 月(中)

 285 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特点与趋势——以《新疆日报》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为例 刘芳芳(新疆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8) 摘要:每个时代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每个典型人物都有其鲜明的时代精神。为了营造社会和谐氛围,唱响时代主的旋律,典型人物报道必须挖掘精神实质,紧扣时代脉搏,突出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展示先进性。近年来, 《新疆日报》报道的许多典型人物,使新疆自治区的发展建设拥有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弘扬了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本文以《新疆日报》为例,讨论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的特点与新趋势。

 关键词:典型人物报道;新疆日报;特点;趋势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经济的发展,受众对典型人物报道的认识和要求有了新的变化,因此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也呈现新的特点和趋势。

 《新疆日报》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第一大党报,也是主流媒体之一。在报道先进典型人物的工作中,为了报道的典型人物在受众心中引起共鸣,使宣传的人物深入人心,报道工作注重挖掘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人物。其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典型人物的时代精神 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力在于突出典型的先进性, 坚持时代性原则。

 典型的时代感,就是典型的魅力所在。一个典型人物就是一面旗帜,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先进思想的杰出代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当今读者对典型报道,特别是先进人物报道的首要要求。因此,近年来先进人物报道都会着力绘写先进人物的当代风采,凸显他们闪耀着时代精神的新亮点,清晰地描述典型人物的新质与个性,用时新的先进典型提升典型人物的亲和度,让人物更加鲜活真实,贴近生活。如《新疆日报》2012 年的 8 月《时代先锋 党员楷模——自治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摘登》系列报道中的勒市梨花社区党支部书记迪力努尔• 艾则孜,报道中讲述主人公工作尽职尽责,热心服务群众,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情、才智和汗水。

 这些报道不仅突出他们具有焦裕禄那样拼搏奋斗的精神、科学务实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还着重叙述报道的典型人物带领当地人民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的事迹,并且宣传他们今日治穷的新业绩、新思路和新业绩,表现了他们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市场经济意识以及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反应能力,展示出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气魄和素质。当我们读到这些报道就会感到在现代化征途中我们党的领导干部的飞跃和变革。

 二、注重挖掘“ 草根” 先进人物身上的闪光点 2011 年年初, 《新疆日报》大力宣传了平民英雄阿里木无私捐助贫困学生上学的先进事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全疆掀起学习阿里木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之后阿里木与新疆其他 9名草根英雄登上了“ 中国网事• 2010年感动中国” 颁奖典礼。

 像阿里木这样的“ 草根” 先进人物本是默默无闻、 毫不起眼、 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但通过网络使他们展现人性魅力和道德光辉,让他们站在舆论最前沿,成为普通民众我国典型人物报道有其自己的时代特自己的英雄,成为时代的道德标杆。为了使典型人物的权威认可与民意相呼应,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阿里木的先进事迹报道中, 党委政府通过民众广泛参与, 上下互动,及时顺势推进,在阿里木的事迹曝光后,政府又第一时间引导与激励并且给予褒奖和肯定。通过民意筛选的草根性的典型人物,因此更易被公众认可。

 今后的典型人物挖掘与宣传,也不应再像以前那样搞一家“ 独唱”,而应缘事而发、顺势而动,积极引导各种媒体发挥各自特色,实现“ 多声部合唱”,从而使典型人物报道产生更大的影响力[2]。

 三、注重典型人物报道人性化、人情味 以往的记者在完美主义思想下将典型人物报道过度渲染成“ 高、大、全”,使得一些道德标准在报道中给人留下虚幻缥缈,海市蜃楼的感觉。新的典型报道模式典型人物报道以平民化的视角观察典型人物,抛弃了绝对化的极端思维, 彻底颠覆了 “ 高大全”的传统典型形象。典型不再是高高在上的“ 神”,而是触手可及的“ 人”,这大大提升了典型人物报道的可读性、可信性。在典型人物的报道中,真实的细节总会让人感动,让人过目不忘。例如《新疆日报》2012 年10 月 17 日《我能为社会留下的就只有这些了——新疆平民英雄李振平》的报道,讲述了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李振平, 20多年前看到一位老人遭歹徒持刀抢劫,奋不顾身冲上去与歹徒搏斗,被歹徒割断中指肌腱。之后他又多次见义勇为, 1990年获得乌鲁木齐市“ 见义勇为先进个人”,1991 年 8 月为阻止歹徒非礼小女孩,惹怒歹徒将他打成了“ 高位截瘫”。2012 年 10 月 16 日这个高度截瘫的平民英雄在病床上离开了人世,并立下遗嘱将遗体捐献红十字会。这篇报道中没有刻意神话当年的见义勇为英雄,而是以其人性化的角度,平淡质朴的语言,真实的情感宣传了主人公,强烈的震撼了读者的心灵,使人深受感动,印象深刻。

 这种形式的报道,既遵循了“ 用事实说话” 的新闻规律, 又改变了以往报道中的 “ 报喜不报忧” 作风,摒弃了对英雄人物完美无缺的升华式报道,打破长久以来媒体对宣传英雄人物完美无缺的形象的刻意追求,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英雄普通的一面。这样表现出来的人物才有感染力、说服力。

 四、报道对象多元化,报道出现新主张 点:60 年代高大全式的报道、70 年代样板式的报道、80年代具有反思意味的报道[3]。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典型人物已经很难引起受众的共鸣。以往赞扬的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而现在大家更欣赏、更看重既帮助了他人又保护了自己甚至也有利于自己的人,因为这是双赢甚至多赢。比如,以前我们赞扬不会游泳也去救人的人,然而现在我们更欣赏既会游泳救人也懂急救方法的人,因此,针对多元化的受众,典型人物必须要有多元化的典型人物。

 多元化的典型人物,对象不仅是以往单一的工农、军人等社会阶层,其类型极大地丰富了起来,比如科学家、演员、球星、教授、律师等。与之前相比,这些典型人物的身份更多元,社会阶层更丰富。多元化不仅体现在报道对象上,在报道形式上也出现多元化。

 五、总结 近年来,先进人物报道以内容的新鲜因素彰显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体现典型报道的创新努力,注重表现报道对象的先进理念和时代风采以及群众的关系,并强调人性、人情之美。正因为形式和内容的不断创新,使先进人物报道常写常新,总有一片动人的新绿。在我国的主流报纸上,讴歌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是一株挺拔葱郁的常青树,尽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4]。

 综上所述,在新闻报道中,典型人物报道将会长期存在,怎样做好典型人物报道,与时俱进,是每个新闻从业者可能面对的难题。新闻从业人员要明辨社会主流思想,对面多元化的受众要认真、灵活,树立多元化的优秀典型人物,做好新闻传播和策划工作。让每一个典型都光明鲜活并深深影响着受众,只有这样,新闻媒体典型人物报道的生命之树才会万年长青,前景才会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吴庚振:

 《论新闻典型和典型报道》 , 《新时期新闻学论稿》[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年 7月。

 [2]汪植培:

 《也谈典型和典型报道》 , 原载 《新闻世界》[J] 1990年第 4期,转引自《中国新闻年鉴》(1991年)。

 [3]王海霞:

 《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新探求》 ,《新疆社科论坛》[J] 2009年 6月。

 [4]宋玉书:

 《又见新绿上枝头——先进人物报道的时代特色》 , 《新闻战线》[J] 2004年 7期。

 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特点与趋势--以《新疆日报》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为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特点与趋势--以《新疆日报》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为例例作者:刘芳芳作者单位:新疆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8刊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

 参考文献(4条)参考文献(4条)2014(26) 1.吴庚振 论新闻典型和典型报道 19972.汪植培 也谈典型和典型报道 1990(04)3.王海霞 新形势下典型人物报道新探求 20094.宋玉书 又见新绿上枝头--先进人物报道的时代特色 2004(07)

 引用本文格式:刘芳芳 新时代典型人物报道特点与趋势--以《新疆日报》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为例[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2014(26)

篇九: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编技j 去 ● 高赫 如何写好典型人物报道 典 萋 反映一个人或一组人的思想、言行、事 迹。如何写好典型人物报道是一个需要 不断总结和探索的课题。

 当前典型人物报道存在的问题 1.“ 荣誉簿” 倾 向普遍存在 许多稿件开篇就是一个人物简介兼 功勋大展览,接下来就是 以小标题机械 地分出段落 ,比如 “爱岗敬业”、“无私 奉献”、“舍小家为大家” 等等,可谓面 面俱到,几乎把年度考核中的 “德 能勤 绩廉” 说全了。这样的稿件 ,虽然洋洋 洒洒数千字,面面俱到,但读起来生涩 干 巴,拒人于千里之外,没有一点感情 色彩。

 2 .直接将事迹材料改成稿子 事迹材料在 日常工作 中极为常见, 比如文中说 “某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 怨 ,爱 岗敬业 ,无私奉献” 等等 ,一看 就是典型材料的语言。

 5.事迹 罗列 ,人物 形 象雷 同 人物事迹不少 ,却没有典型性和独 特性,没有在选材角度和写作技巧上下 功夫,形成了千人一面的现象。

 典型人物采写的基本要求 】.选择合适的报道时机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衡量典型的尺 度 ,所在单位的发展态势和确定的宣传 动 向是选择典型的根据。每宣传一个典 型 ,我们都要考虑 :这个典型究竟要回 答现实生活 中一个什么 问题? 为什么现 在要宣传这个典型? 目的和针对性是什 么? 同是一个典型,在这个 时候宣传 , 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而在另一个时候 宣传 ,可能无声无息,或者反响很小。

 原 因何在? 就是因为没有考虑社会形势 ———— 青年记者 · l ,}{j {t 的需要 ,没有抓住人物价值与社会动态 的 “合拍” 点。

 2 .采访作风扎实 深入采访 ,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是 写好典型人物报道的基础。只有掌握了 大量过硬的材料,才能写出一篇好的人 物报道 。一般来说 ,典型人物的采访要 比信息性新 闻采访更深一些、细一些, 不仅要对人物的先进 事迹做详细 了解, 而且要注意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 背景、生活习惯,连他的音容笑貌都要 注意观察 ,特别要注意探索人物的精神 世 界 。

 5.反复推敲选择最有价值的素材 每一个先进人物都有无数个事例, 用哪个,不用 哪个,主 旨不明确就无法 选择。对材料 的选择 ,也许当时认为还 可 以,但过了几天又认为不行,还没有 体现这个典型的本质,推翻了再从头来。

 想 的过程就是认识逐步深化 的过程 ,就 是提炼主题的过程。

 4 .精 简结构精炼文字 精 炼包 括两个 意思 :一是 精简结 构 ,二是精炼文字。古人有句话叫 “立 主脑,减头绪 ” ,意思 就是 突出思想 , 精简结构。

 目前典型人物报道的通病是 头绪太多,面面俱到。一个先进人物的 事迹是多方面的,但采写中不可能面面 俱到。一定要从许多 “面” 中,找出最 主要的方面把它写好,这样才能突出人 物的精神。

 精 炼文字就 是要 把可有 可无的字 句都删掉。学会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 最深刻、最生动 的内容。俗话讲 :“有 话则长,无话 则短。” 这话说起来容易 , 做起来却很难。有的人有话无话都拉得 很长。原因除了对典型材料没有吃透外, 还有一条 ,就是对读者的理解力缺乏应 有 的信任。

 怎样写活典型人物 】.突出典型人 物 的个性 写典型 人物 ,不 能 “ 千 人一 面 ”。

 因为人的感情世界是相当丰富的,人们 表达感情的方式也是千差万别的。在采 访 时,要细细地观察 ,要有意识地掌握 一些细节 ,通过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世界,突出人物形象。

 一些记 者写人 物喜 欢走捷径 ,图 省事。一写精神 ,一般少不 了 “任劳任 怨”、“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这类词 语。一写 “感动 ” ,要么是 “说不 出话 来”,要么是“热泪盈眶”。这样描写人物 , 可以说是 “败笔”。

 言为心声。突出人物的个性 ,除了 描写人物的行为、人物的心理 以外,语 言描写也相当重要 。人物语言有其个性 , 同样不能千篇一律 ,应该同人物的年龄、 职业、性别、经历、脾气、所处的环境 等相吻合。从人物的语言中反映人物的 神态、气质和情感,让人家一看就知道 你写的是张三,而不会误以为是 李四。

 但在一些报道中的人物 ,说 出来的话似 乎放着光,掷地有声,读后却让人生厌 , 感觉不像正常人说的话。千万不要让这 种小细节坏了 “一锅好粥” 。

 2.深入挖掘典型事例 在典型人物报道 中,典型事例就像 人的脊梁骨 ,是骨干,没有它,人物是 站不起来的。在一篇人物报道中至少要 有两三个这种典型的事例,人物才能立 起来。采访的主要 目的是挖掘那些能够 表现典型人物特点和本质的典型事例、 典型情节。我们看过很多典型人物报道, 有的七八千字甚至上万字,但看完之后, 给人留下印象的就是那么几件事 ,但这 几件事过了多少年都忘不了。

 著名 作家 巴金认为 ,文学作 品应

 ● 蒋华 找好角度 ,增加新闻 “含金量’’ 选择新闻角度易出现的问题 由于 新闻角 度受到 多种 因素的制 约,具有多样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新闻 事实本身的多侧面 以及事实与周围事物 联系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也决定着新闻 角度的多样性和多变性。①这给新闻角 度的选择带来一定的困难,实践中常见 以下几种问题 :

 ( 一) 一 般化 即指新 闻角度 没有鲜 明的个性 特 点 ,缺乏新颖别致、独特奇异、引人入 胜的力量。以科研 报道为例 ,绝大多数 新闻作品的开头往往是 ,今年以来或者 半年以来,某某单位取得多少成果,接 着 ,便是在进行某个项目的科研过程中, 科研人员如何克服 困难 、如何攻关等方 面 的内容。这类报道除了数字、单位名 称和成果名称不一样之外,其余好像都 是从一个模子里压出来 的,读来如饮 白 水 ,淡而无味。

 (二) 媚俗化 媒体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对受众的 争夺 ,有些媒体为招徕读者,扩大发行 量 和提高收听率、收视率,不顾社会影 响,片面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把 新闻角度的选择定位在刺激、渲染、夸 张、猎奇上,出现了严重的媚俗化倾向。

 如不惜时间、版面大肆地播出、刊载耸 人听闻的色情、暴力、赌博等社会丑恶 方面的内容 ,或者事无巨细、连篇累牍 地报道有关名人生活琐事的传闻、绯闻 等。

 (三 )工作化 比较多地从工作角度写新闻,是我 国新闻界长期养成的习惯。及时报道社 会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中的新进展 、 新变化 ,是媒体推动社会进步功能的体 现 ,也是媒体义不容辞的责任。例如会 议、检查等新闻报道 ,多是反映当前重 点工作 的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如 何开展 。但是过多地从工作角度 报道新 闻,往往难以引起受众的共鸣。

 ( 四 ) 贪 大求全 20 世纪 80 年代 中期深度报道兴起 之后 ,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出现了一个 不容忽视的问题 ;贪大求全。有些媒体 对于一些没有必要进行深度报道的新闻 事实也要进行全方位 、多层次、多侧面 报道 ,结果常常是出力不讨好 ,倒 了受 众的胃口。

 怎样选择最佳报道角度 (一 ) 打破 思维定势,寻找 不同的 报 道 角度 对于多数记者而言,好新闻更多地 采 编 授 法 来 自日常生活 ,来 自我们身边司空见惯 的人和事。而这些特别有价值 的,能反 映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新闻往往不是轻 易能发现的,总是被许多现象包裹着, 不可能直接为记者的感官所认识。记者 要在深入采访、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 打破思维定势,积极开展创造性思维, 给看似平常的题材以新的角度,即让平 中见奇。

 1.比较思维。即要求对待一件事情, 不能静止地看 ,孤立地看 ,而是要把这 件事放在历史的坐标上,对照其参照物, 比较,分析 ,找出其事物的特别之处或 潜在的闪光点与意义 。新华社、人民日 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关 于建党九十周年的许多成就性报道 ,都 很好地运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做了大量 每隔十年党建成果变化的报道,通过这 些数字的变化 ,让人很清楚地 了解到我 们党这九十年来的发展历程 。

 2.延伸思维。按照原思路往前再迈 一步,刨根问底,穷追不含。好的新 闻 记者绝不应满足于对事件性新闻的一般 性报道 ,而往往要紧紧抓住这 件事 ,挖 出许多围绕这件事或 隐藏在这件事中令 读者更感兴趣 、更有价值 的东西,直到 找出这条新闻的最佳角度为止。几年前, 安徽省某地农村掀起 “稻改棉” 热潮, 当是 “情理之中,出人意外”。就是说 , 作品中人物的行动 ,常常出乎人的意料, 使人意想不到,但是仔细一琢磨 ,又感 到完全合情合理 ,在情理之中。文学创 作上是这样 ,典型人物写作也是这样的。

 采访中,我们既要注意挖掘那些能够反 映人物精神的典型事例 、典型情节,又 要注意挖掘那些不一般化的、很有特色 的情节。

 5.避 免 “ 万能标题 ”,力求开 门见山 给稿件做一个好标题很重要。一个 好标题 ,当然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特点, 不落俗套,且鲜活易懂。相对而言,有 些标题如 “执著追求写人生” 、“用汗水 写春秋 ”、“ 平凡岗位演绎精彩” 等等, 则显得 平淡无 奇,属于 “ 万能标题 ” 。

 因此,提倡采用实题,直奔主题。

 报纸上 发表 的稿件,因篇 幅关系, 一般都要求微言大义。所以,写稿时要 开 门见山,一开始就把矛盾摆出来。写 人物报道 ,最好人物一出场就出现矛盾 , 不要绕圈子 。而结尾要适可而止 ,留有 余地 ,语言 要干净 利落。有位搞 电影 创作的前辈说过 :“ 电影剧本 中的对话, 超过三行字就要考虑你是不是对观众负 责! ” 电影是这样 ,人物报道也应该是 这样 ,不要搞长篇对话 ,不要穿靴戴帽。

 (作 者单位 :中国传媒 大学戏剧 影 视 学院) 青年记者·2∽5{{i"j t,厂 丁——一

篇十: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典型人物通讯新特点咎严一——以    年湖北新闻奖报纸获奖通讯为例◎刘九洲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特约研究员      的本质第二次又提炼出“  后”——三、坚守良知克服“新闻泛娱乐化”我国通讯大都与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分不开尤其是建国以来以典型宣传来树立典范、引导舆论、确立主流价值观以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向前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诸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一焦裕禄》以及新时期以来产生过较大社会影响的一些典型报道都已存入新闻事业的档案。那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已成为一种历史符号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人物通讯的典型性与人物的典型性有着必然的联系。较之上世纪新时期的人物通讯所报道的典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这些典型人物是个性化的、平民化的和人性化的。所谓个性化的就是他是活生生的个体他的生命体验符合个体生命存在的基本要求。斯大林说过一千万人死去只是一个统计数字一个人死去可以写成悲剧。为什么能写成悲剧 一个人的死是独特的、具体的是一个个体生命的终结其个性化是构成悲剧情节的基础。新时期优秀通讯作品中的人物典理只能是“这一个人”而不是“这一类人”。就荣获   年湖北新闻奖的人物通讯而言《楚天都市报》推出的“暴走妈妈”陈玉蓉仅从“暴走”这一网络符号的赋予中就体现出人物行为和性格的个性化特点再如该报在推出长江大学英雄群体时曾进行过两次价值发掘第一次是以“人梯精神”揭示英雄群体舍己救人有关部门要求当地媒体不予报道。文字、图片及音视频均不能见报、不能外流至网络以个人身份的博客、微博及在论坛上均不得对此有所反映。其实从利益追求角度看《新京报》等媒体无疑收获了巨大回报但从媒体良心即新闻伦理角度看“静默”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因为警方没有也不会披露案件信息报道本身与实际情况有出入真实性存疑。其次媒体的大肆炒作不利于受害者早日走出伤痛阴影会毁掉二个少女以后的生活。联系媒体对“福建南平伤害学生惨案”的报道可以看出我国媒体目前犯罪报道呈现出无序状态一方面没有国外那样可供具体操作的法规细则另一方面媒体炒作之风颇盛。没有法律制止或者法律没有制止使得媒体报道犯罪案件时经常显得随心所欲。这既严重伤害了被害人对新闻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责任感形象也造成了损害。媒体应该克制、自律。有责任感、恪守新闻伦理的传媒及从业者必定会拒绝此类行为。新闻传媒的重要功能是通过报道事实为受众提供信息、对社会进行嘹望并以自己的方式恰当地干预社会生活。但如果将传媒功能任意发挥毫不顾及社会效果一味猎奇显然也是有违媒体形象的。《长江日报》、《武汉晨报》先后刊登《猫妈生了一只“狗娃”》的新闻。报道在浠水洗马镇一偏远山村一只岁的猫产下一只狗仔的奇闻所不同的是《长江日报》的报道相对客观而且明确表明这则“传闻”在科学上的荒谬而《武汉晨报》的报道则使用大篇幅尽力渲染细节。通过大量似是而非的所谓证人目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件根本没有可能性的“事实”。猫和狗属于两个物种是不可能结合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这则新闻的基础本来就不存在。媒体在明知荒谬的前提上仍然派出特派记者投入精力采访、投入版面刊发令人深思。类似的报道还有《武汉晨报》关于“神猪“的新闻。报道披露一头猪因为外形特殊受到众人膜拜、成为“神猪”的所谓事实价值取向明显出现偏差。在当今传媒语境下受众对可读性比较强的软新闻发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之适应报纸等传统媒体纷纷增加了这方面的内容满足读者需要如几乎成为武汉本地纸媒“标配“的版面——情感倾诉。除此之外新闻价值的取向也更加轻松甚至娱乐化。如果容忍这种趋势进一步泛滥有放弃媒仁   ±会责任将新闻伦理、媒介伦理置之不顾的危害对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是一种严重冲击。有论者认为。经营、发行量的压力使一些传媒走向了媚俗化忘却了舆论引导者的身份和社会责任感。处于转型期的当今中国面对“来势汹汹“的政治因素、商业因素和资本因素媒介以及媒介从业者的职业良知、操守时时面临挑战时时处于无所适从状态。我们以为媒体偏离新闻伦理的诸多案例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部分媒介和从业者关于新闻的基本理念被严重扭曲缺乏职业理想和荣誉感。终日忙忙碌碌挣工分的“新闻民工“还有多少人保留着老一辈新闻人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 圆万方数据

 针对社会质疑用事实证明中国“ 后”并不是没有责任感的垮掉的一代。这两次价值的发掘都是对英雄群体精神本质的发现。当然。也是对“舍己救人”这种传统美德符合时代意义的个性化解释。所谓平民化的。这是相对精英化而言的。现实的状况是我们正在告别威权时代。那种对精英的敬仰和对权力的畏惧正被平民化的价值取向所消解。基于此。我们所期望的英雄主义主要的不是表现在惊天动地的豪言壮举中而是更多地体现于平民的日常言行中。虽然时有诸如汶川地震中抗震救灾勇士及舍己救人的民警谭纪雄这类英雄人物出现但大多数的英雄则生活在你我身边。诸如《武汉晚报》的优秀通讯《上医之境》中的王争艳她十几年如一日地在社区医院工作把病人当亲人宅心仁厚、医德高尚的确达到上医的境界。这位广泛受到人们尊重与爱戴的好医生得到一顶英雄的桂冠实乃名至实归。所谓人性化的就是典型人物的行为动机是符合人性逻辑的他或她给人的感受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普通人。对生的渴望与对死的恐惧并存对物质的需求与对精神的追求并存为他人与为我并存。总之一句话其思想的高尚与物欲的低卑并存。那种“高、大、全”式的人物只能出现在文革期间的“革命样板戏”中在生活中是很难找得到的。因此以往的人物通讯中有些写法理当受到质疑。比如写典型人物有病不治带病工作直至病死在工作岗位上。这样写是对个体生命的不尊重有违人性。其实典型人物的个性化、平民化和人性化特点是与我们的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在我看来。我们时代的精神就是新的人文主义。它强调尊重人的生存权利。维护人的尊严对每一个生命个体都表现出特有的人文关怀。这种时代精神在西方新闻传播中已有回响如《时代周刊》在    年就把“人文化表达”作为其报道原则。我国新时期以来所制定的新闻工作方针对此也有比较显著的体现如“三贴近”就是对这种时代精神的自觉回应。再如胡锦涛于    年 月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新闻宣传丁作要以人为本。这同样是依据时代精神提出的新要求。因为当代典型人物有如上述三种特点所以人物通讯就应当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去表现这些特点。我以为如下三种表达方式是必不可少的。其一着力于典型人物情感状态的呈现。人物通讯的底色是情感没有情感做底色的通讯是单调的、苍白的。古人常说文章不是无情物“文因情生”、“情之所至文之所至”。这都是从作者的角度提出的要求但是如果把这些要求真正落实到一篇具体的人物通讯中它就化为了典型人物的情感状态这是因为人物的命运与作者的生命体验产生了共鸣。所谓情感状态就是典型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比如前面提到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得知自己有脂肪肝阑而不能割肝救子的那种失望与痛苦以及用“暴走”减肥的决心与希望都可以从她的言行举止中体现出来《上医之境》中的王争艳因没有像样的衣装羞于见人而不愿参加同学会的苦恼以及此后她和同学们达成共识穿一样的白大褂参加同学会的喜悦都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顺便强调一句写出典型人物的情感状态展示其心路历程是在为典型人物的言行举止寻找生活依据因此从内心情感变化去刻画人物。并非可有可无的事。其二。用柔性小话语与去表达大主题。以前的人物通讯有的满篇堆积着豪言壮语——这是一种大的政治话语其宣传味太浓。人物虽典型但日 敬而不可亲当然也不可信。凶为人物是被理想化地而不是生活化地呈现出来的。人物通讯即或要“讲政治”也不能让人物高调地喊政治口号而是要用符合人物个性、生活经历、生活情景的小话语去展现人物的精神品质。我赞成这样一种观点在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下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由政治性正向人文性回归政治原则开始屈从人性原则。高调的政治话语空间正在变小。刚性的咄咄逼人的政治话语正变得柔软、温和。因此用柔语轻声的小话语去叙事、言情和表现人物最能感动人心也能为当下人们所接受。比如前面提到的两篇人物通讯“暴走妈妈”和《上医之境》。其题材并不重大写的也都是小人物却展现的是“大命运”前者写割肝救子歌颂亲情和母爱后者写小药方治好病。赞扬医德仁心。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表现出小人物最美好的一面爱他人。“暴走妈妈”陈玉蓉说“我相信只有我能救儿子”、“只要是母亲都会这样做的”王争艳说“我是怎么过日子的我的病人就是这么过日子的高一点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朴实无华但蕴含真情与大爱。这两篇人物通讯之所以感人至深两位典型人物之所以在全国产生巨大的反响我以为与用小题材、小话语去表达大主题有很大的关系。其三着力于人物言行情境化。优秀人物通讯的记者一定是情境记者。他能把人物置于特定的情境中去呈现能够用特定的情节或细节去展现人物的生活世界以及他的生存状态。马克思说过人能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能创造人。因此人是环境中的人。是环境化的人。假若把人与他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剥离开来这个人再典型也没有感染人。因为他的言行逻辑不可能在现实情境中得出合乎常理的解释。这就需要在描述典型人物时强化细节描写。如“暴走妈妈”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堤坝下村庄静谧“吱呀”一声。先锋村内的一家铁门开了。一个削瘦的女人快速闪了出来朝堤坝上走去。她的步子迈得不算大。但频率极快她的上身挺得笔直远远望去似乎只有两条细腿在快速拨动像上了发条一样”——这是“暴走”的画面呈现“暴走”因此而定格。《上医之境》中这样写道“她裹着一身寒气到达诊所  岁的王争艳头发花白脚上是一双已不多   的翻毛皮鞋。她在那件旧的黑色棉衣上罩上白大褂习惯性摸了一下装备左上口袋里的小电筒左下口袋里的棉签右下口袋里的听诊器。一天开始。”——这也是对王争艳  年中普通一天的速写。也是对人物肖像的定格。上述两个列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物言行情境化”正是把人物写活、把人物的个性乃至典型性突现出来的关键所在。圆万方数据

推荐访问:当前典型人物报道的新特点 典型 人物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