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2篇

时间:2022-09-25 18:10:10 来源:网友投稿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2篇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 239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PREMIERE摘要:应急管理工作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对应急管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2篇,供大家参考。

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2篇

篇一: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p>

 239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摘 要:应急管理工作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对应急管理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应急管理的重要意义,就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关键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问题;对策1 前言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事关企业稳定发展和员工生命安全的天字号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中的七项重要任务之一,加强应急管理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企业应把应急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的整体规划之中,坚持“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原则,突出抓好应急管理工作,做到有备无患。2 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人类与自然的不和谐因素不断滋生,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突发事件时有发生。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加强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战略部署中,《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对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按照上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统一部署,企业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将应急管理工作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企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企业始终坚持“领导干部在现场就是最好的预案”这一理念,各级领导干部历来重视应急管理工作。一是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副总经理为副组长的应急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二是不断健全应急管理组织,完善了应急准备、初级响应、扩大应急和应急恢复的应急救援运作机制,落实人、财、物等保障措施,为应急救援提供可靠保障。三是信息畅通,反应灵敏。公司设立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确保各类安全信息渠道畅通,同时严格落实各类安全信息报送制度,基本做到了在第一时间内准确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确保了企业的突发事件发现得早,处置得及时。(2)完善预案,精心演练。为了提高处置突发(事故)事件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和损失,企业每年结合安全生产实际,编制、完善了总体事故应急预案及30多项单项预案、处置方案,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形成,四级(公司级、厂级、车间级、班组级)应急预案体系已经确立。针对每项预案,每年组织1~2次实战演习,确保在遇到突发(事故)事件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启动应急响应,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紧急情况。同时根据每次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针对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救援能力。(3)加强培训,提高能力。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和应急队伍是成功抢险救援的重要保障。公司每年组织应急培训,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一是充分运用网络、宣传栏、内部刊物、板报等有效的载体进行应急知识宣传,努力提升全员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互救能力、二是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应急培训。每年邀请省、市安全专家对广大职工和应急队伍进行应急管理专题培训,组织参加行业和地方组织的各类安全培训。三是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技能专题培训,如火场逃生与自救、应急装备器材使用、医疗急救等技能的集中培训。(4)控制风险,超前防范。风险控制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前提,企业重点做了以下几点尝试。一是适时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重大危险源专项应急预案和管理方案,实行全天候监控和动态管理,杜绝了重大以上事故的发生。二是加强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班子成员带班、中层干部巡查值班、安全部门定责值班、安全管理人员24小时巡查的四级值班巡查制度。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和装备建设。结合企业安全设施建设的要求,投入1000多万元完善消防车、自动灭火系统,同时新购液压剪切器、应急照明、抢险救援服、帐蓬等应急器材装备,基本能够满足火灾救援、自然灾害抢险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需要,风险控制水平不断增强。在总结经验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看到形势对我们的要求和挑战。一是应急工作体系与上级、周边救援机构的衔接性还有待加强。二是应急救援力量、装备还有待提升。三是应急演练的针对性还有待提升。四是信息化程度低,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调度指挥通信设备落后,缺乏适应各类事故现场的救援通讯装备;五是企业自己没有建立专职救援队伍,只与周边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以上问题还有待于下一步工作中改进提高。3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安全生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的应急管理工作中,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健全安全生产应急体系的机构和制度,建立紧急情况下的快速、有效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与上级、周边应急组织的沟通对接,确保应急工作体系的有效衔接。(2)企业在制定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时,应覆盖事故发生、发展、处理的全过程。结合事故类型和事故规律,制定并落实防止事故发生的预防性措施,限制事故影响范围及防止事故扩大的紧急控制措施,减少事故损失并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秩序。(3)要按照职责分工和企业相关预案,切实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保障工作,在事故处置紧急状况下,要确保交通、通信工具满足需要,抢险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刘东亚作者简介:刘东亚(1976-),男,本科学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公司从事安全管理工作。万方数据

 -

 240

  -2017.6(总第105期)

 科技尚品 PREMIERE物资及时供应,保证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和各项应急处置措施顺利实施。定期对本单位应急救援物资、设备的完好性,准备情况等进行检查,做到有备无患。(4)各级应急救援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订单位及时修订,专项应急预案构成种类要根据需要不断补充、完善,以确保与总体预案、上级预案的有序衔接,并报上级备案。同时各单位根据实际编制本单位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和修订工作。(5)抓好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认真编制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建设方案,报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尽快组织实施,确保形成统一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信息平台体系。(6)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要按规定标准建立专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国家法律法规对本行业没有强制性要求的,也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政府部门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服务协议。(7)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自身建设。要学习借鉴国家公安消防部队的先进经验,积极组织救援人员开展政治、业务学习和技术训练,尤其要在救援实践中培养、锤炼好的作风。要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救援技术竞赛的机会,学习先进经验。要大力表彰奖励应急救援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以弘扬正气,鼓舞士气,激励斗志。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造就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应急救援队伍。(8)要广泛宣传应急救援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广大员工应急意识。要加强事故应急知识、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培训,提升员工事故防范意识和逃生避险、自救互救技能。(9)要按照国家、省、市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安全规章制度的要求,把预案管理工作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定期开展安全综合检查和评估。在组织的各类安全生产检查、督查中,都要注重对企业应急管理的检查,在各类安全生产评估和验收中也要把应急管理作为必查项目。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限期整改。整改不彻底或达不到要求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 结束语应急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只有通过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努力提高防范和应对事故灾难的能力,才能及时、迅速对安全生产事故(突发事件)实施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和危害程度,促进企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参考文献[1]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 [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作者单位:河南神火铝业公司电力公司)染工程以及它们的运行与维护,例如建立引进新型污水处理设施、构建垃圾处理站、农村厕所改造以及维护排污设备等等。政府还可以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例如出台一系列有利政策吸引环境治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到基层工作,或者为农村居民配备一些能够自行处理污水废物的简单设施,优化农村资源配置。4.3 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养成环保习惯政府在对环境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农村居民来维护。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发放宣传单、组织知识讲座等方式对农村居民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农户在进行农事的时候注意环境卫生,养成正确的环境保护习惯,甚至可以采取一些奖惩手段来鼓励农户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5 结束语总之,针对现阶段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管并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进行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保证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 赵秀英 . 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J]. 现代农业科技 ,2016,16(03):331+341.[2] 张成君 . 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J]. 农业与技术 ,2016,36(22):7.(作者单位:广东省揭西县环境监测站)工以后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去培养员工,造就人才。缺乏大学的完整教育,专业技能在企业的培养过程中能得到很快的补充,但是从业人员的社会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却不是短期,以及企业的工作模式下能培养出来的,这就导致从业人员总体素质较差、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不到位。要改变这一现象,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加入,尤其是掌握多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4 结论中国汽车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北上广等一线发达城市,在政策的影响下,汽车保有量处于缓慢增长的过程,但是对于黔西南这样西部地区,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出行方式正由摩托车向汽车转变,这就预示着黔西南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的汽车保有量会处于高速增长过程,汽车后服务市场具有非常好的前景,黔西南急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员投身于汽车服务行业。参考文献[1] 李玉刚 . 战略管理研究 [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2] 王玉年 . 浅谈国内客车市场价格战及应对措施 [J]. 客车技术与研究,2006,28(1):4-6.[3] 石庆丰 . 中国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体系的构建 [J]. 汽车工业研究,2009, (6):40-43.(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上接第231页)(上接第235页)万方数据

篇二: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我国应急管理体系 短板在哪

 ■ 新闻缘起 5 月 21 日 “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做了详细解读。

 他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经历了三年苦难时期、特大地震、特大洪涝灾害、亚洲金融危机、“非典”、旱灾等一系列重大考验形成了“一案三制”为核心内容系统的、综合的应急管理体系。

 但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中仍存在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制不落实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等问题。特别是我国现有的应急管理的领导体制基本上是属于部门主导、多龙治水、各管一方缺乏国家层面的综合对策部门。而在应急机制上现存条块分割、地域阻隔等体制性障碍造成了“多龙治水各管一摊”甚至是各自为政的弊端削弱了突发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

 ■ 权威解读 地震、 洪水、 干旱、 矿难、 雪灾、 沙尘暴、 金融危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面临的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灾害损失日

  2 趋严重。尽管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日趋成熟但依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削弱了突发事件的整体应对能力。近日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做了详细解读。

 ————特征分析———— “一案三制”建设体系日趋完善 “一案”是指制订修订应急预案“三制”是指建立健全应急的体制、机制和法制。闪淳昌介绍说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国家级专项预案 28 件国务院部门预案 86 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企事业单位的应急预案和举办大型活动的应急预案。同时《军队处臵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使军队对地方支援有了明确方向。目前总计预案约有 240 多万个 其次我国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涵盖了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目前我国所有省政府和 96%的市级政府、81%的县级政府确立了应急管理办事机构 再次我国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 监测预警机制、 应急信息传递机制、

  3 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公共沟通与动员机制等 最后 依法行政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我国先后制定和修订了 40 多部与应急管理相关的法律、50 多件行政法规和 60 多件部门规章。

 ————问题剖析———— 忧患意识缺乏应急反应不到位 闪淳昌分析目前我国应急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科学的应急决策和管理迫切需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些地方和单位缺乏忧患意识存在侥幸心里依法预防、依法处臵的意识、素质不强有的怕担风险和责任缺乏敢于负责的精神有的迟报、漏报、瞒报或事事请示报告存在反应不到位或效率低下的问题也有反应过度、导致行政成本过高的问题。

 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 闪淳昌说我国应急管理的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表现在安全投入不足、隐患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能满足防灾抗灾需求我国灾害救助手段比较单一金融保险在减灾救灾中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尤其缺乏科学灾害评估体系和应急能力评估体系而应急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市、县级应急管理机构不健全设臵分散职能单一编制和装

  4 备不足我国的救援人员从数量、素质、技术手段、基础设备和科技水平等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处臵危机的需要特别是航空救援体系包括重型的国家空中救援装备待健全。

 普通民众防灾减灾意识落后 “全民防灾意识教育和自救互救能力还比较薄弱。”闪淳昌说这与中国灾害多发的国情和严峻的防灾减灾形势极不相称。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史培军教授曾表示“掌握危急时刻活下来的知识和技能比其他任何知识和技能都重要。”史培军说目前中国在基础教育过程当中已经开始逐步增加防灾减灾的知识教育和应急自救的基本技能介绍但做得仍然不够在城乡社区范围内开展相应活动也尚未成为社区和居民的自觉、自发的行为。

 而社区是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防灾减灾的前沿阵地。当灾害突如其来社区不仅要在第一时间直接面对灾害也要第一时间应急处臵灾害在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方面社区扮演着独到而无法取代的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角色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部分地方存在法律真空

  5 “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 《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远未到位具体操作性配套法规标准也待完善。” 闪淳昌表示。

 汶川地震 当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抗震救灾时 却发现 《突发事件应对法》在应对地震时“其作用仍不显见”有专家称因为它在制定时就不是一部针对极端性突发事件的法律。

 清华大学教授于安曾表示 根据该法第三条和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国家实行突发事件的分级制度。对于社会危害性最大的最高等级突发事件原则上应当按照紧急状态法处理。这样一来在我国尚没有自然灾害类紧急状态法的情况下对于像四川汶川大地震这样的极端性自然灾害就出现了应对工作和灾后重建工作无法可依的法律真空。

 新形势面临更多挑战 闪淳昌分析了我国目前面临的新挑战 “极端性气候不断开始出现难以预料的全球气候反常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使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的损失严重再加上我国东、中、西的地域差别大城乡差别大是我国高风险的城市 、不设防的农村并存城市脆弱性凸显而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时间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关联性也变得越来越强它们互相影响、互相转化导致产生次生、衍生事件或成为各种

  6 事件的耦合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使我国进入了一个关键时期人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明显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力度空前加大。而在国际上防灾战略正在做重大调整由单项减灾向综合减灾转变由单纯减灾向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转变由减轻灾害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由一个国家减灾向全球或区域联合减灾转变。这些特点都需要我们探索除害与兴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应对措施———— 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 提高我国应对各种危机和风险的能力 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闪淳昌说“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迫在眉睫我们要坚持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职、政府社会协同形成综合配套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危害还要大力建设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强化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健全保障有的应急物资储备和救援体系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制度快捷有序的医学救援和防疫防护措施及时准确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分析舆情完善对口支援、社会捐赠、志愿服务等社会动员机制完善符合国情的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最后我们还要加

  7 强防灾减灾领域信息管理、宣传教育、专业培训、科技研发及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 他山之石 日本建立庞大的防灾通信网络 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化发展方面 日本政府从应急信息化基础设施抓起充分应用各种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构筑起了高效、严密、适合国情的应急信息化体系。日本政府于 1996 年 5 月 11 日正式设立内阁信息中心 以 24 小时全天候编制负责迅速搜集与传达灾害相关的信息并把防灾通信网络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目前日本政府基本建立起了完善的防灾通信网络体系包括以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由固定通信线路(包括影像传输线路)、卫星通信线路和移动通信线路组成的“中央防灾无线网”  以全国消防机构为主的 “消防防灾无线网” 以自治体防灾机构和当地居民为主的“防灾行政无线网”以及在应急过程中实现互联互通的防灾相互通信用无线网等。

 比如日本气象厅的“紧急地震迅速预报”把家庭和办公室的家电产品、房门等和互联网连接起来由电脑自动控制当地震计捕捉到震源的纵波以后可在 3—5 秒后发布紧急预报系统接到紧急地震迅速预报以后能即刻自动切

  8 断火源。一般来说离震源数十公里至上百公里的地方地震横波大约 30 秒左右才到。

 地震过后人们的安全状况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在此方面通信技术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日本有近 1.3 亿人口使用的移动电话超过 1 亿部。在日本售出的手机都安装了 GPS 接收器。这样即使打电话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哪儿救援人员也可以追踪到使用者的位臵。目前在日本使用的手机大约有 30%都可以由 GPS 追踪到。

 德国分级管理 全民防灾 德国的应急机构任务分工明确 德国联邦内政部内设的联邦民众保护与灾害救助局是专门负责民事安全、参与民众保护和重大灾害救援的指挥中枢机构。这个机构组建的“共同报告和形势中心”和开发的“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成为德国危机管理的两大武器。

 “共同报告和形势中心” 负责优化跨州和跨组织的信息和资源管理加强联邦各部门之间、联邦与各州之间以及德国与各国际组织间在灾害预防领域的协调。“德国紧急预防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平台集中向人们提供各种危急情况下如何采取防护措施的信息人们从中可以很方便地找到有关民众保护和灾难救助的背景信息也可以了解危险情况下如何采取预防措施等信息。另外这个信息系

  9 统还有一个专供内部使用的信息平台在危险局面出现时这一内部平台可以帮助决策者有效开展危机管理。

 德国日常的应急管理由各州(市)独立管理 如灾害规模较大(按应急预案规定等级)或各州不能独立处臵的灾难事件则由德国联邦内政部负责处臵并调度联邦其他应急处臵机构进行支援同时协调其他州予以支援或协同处臵。

 德国充分利用民间救援组织力量建立全民防灾体系。在德国灾难救助有五大非政府组织即德国红十字会、马尔他救援组织、水上救援协会、约翰尼特救援组织和德国工人救助联合会。这五大组织各有自己的专业化优势。比如水上救援协会拥有 50 支特种水上救生队、1280 辆救生艇、大批救护车辆和超过 90 万人的专业协会会员等。他们都被编入救护梯队或组每个梯队或组都配备专业化的设备和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他们第一时间就能作出动员根据事件的规模派出专业车辆和人员奔赴灾难现场实施救援。这五大非政府救助组织都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平时他们都善于培养和教育专业志愿者。

推荐访问: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应急 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