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的加快,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物理教师意识到改革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针对性的培育应用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希望通过重新构建物理教学体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以满足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需求。而本文则主要针对基于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见解,以期为有关研究人士带来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创新性人才;应用型人才;大学;物理;教学
大学课程体系中物理可谓是极其重要的学科,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同时也是探讨物质结构的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运动基本规律。物理学的发展对于新技术学科以及其他新兴学科的产生均具有导向作用。众所周知,理工科专业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大学物理课程是必修基础课,不仅可以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基础,还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自然学科知识,针对不同的问题设计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着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之更具科技创新能力。由于大学物理课程所涉及的学科专业较多,知识范围较广。因此,大学物理课程已成为现阶段大学教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课程,其地位也在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引发了学者以及大学生的重视。
一、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第一,部分高等院校在大学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大众化发展,导致学生生源质量逐年下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行消化较为抽象的物理理论,加之实践力度不足,使得学生的物理学科成绩极差,不仅如此,现阶段大学教学过程中更加强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创新,要求适当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要求适当减少授课时数,这就导致学生无法提高对于大学物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大学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的通过率,将重点放置在降低考试难度这一层面,致使部分学生在面对考试的过程中处于消极应对的状态,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物理课程无疑是不利的,所以,在大学物理学科教学环节,应将培育应用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作为最终目标,秉承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导向性作用,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学科素质,并整合教学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专业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逐步构建完整的物理课程教学体系[1-3]。
二、选择教学内容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原则
应当秉承着内容先进、教学方式科学的原则,不仅要夯实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基础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体现时代性。笔者结合部分理工科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分析与及总结,然后发现许多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环节更加强调基础教育,将重点放置在基础层,并更加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内容以及基本原理等等,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自行构建专业物理学科知识体系,并根据专业的教学需求,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认知层次,制定针对性的专业分类方案,制定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得教学内容更加实用,与此同时,还要使得教学手段更具创新性。
(一)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大学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设想构建完善的物理教学内容,就应当结合现阶段的教学要求,重点培育创新型及应用型人才,首先应当将物理学知识全面传达给学生,而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施分层教学。例如,针对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就可分步骤、系统化的阐述物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将重点放置在光学、力学以及电磁学等各个方面,适当的增加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时长。针对医学类以及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就可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重点放置在光学、力学以及热血等多个层面,针对汽车类专业的学生,那么就应当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学习重点放在电磁学以及力學等方面,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在教学实践中做好重点内容的归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完善的物理学知识体系。
除此之外,在大学物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结合学生的学科基础能力,将教学重点放在物理方法、物理内涵以及物理思想等多个方面,然后再结合不同内容的深度以及难度,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更具学习动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4-5]。
(二)构建大学物理课程体系的方案
大学物理学与大学物理实验在大学课程体系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更加影响着学生日后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当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后将选修课程作为补充,将物理学知识作为主体内容,逐步拓展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同时明确人才培育目标,将创新型以及应用型人才作为根本,对课程体系加以完善,使之更能符合学生的成长以及发展需求。特别对于大学物理学课程来讲更加如此,需要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中教学内容与学习时间少两者之间的矛盾,而后再根据学生自身的需求,适当的通过网站等进行自主学习,浏览需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开放式的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只是更具现代科技意识,进而为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打下良好铺垫。
(三)自编补充教材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过程中,很多时候易受学时的限制,课堂教学难以满足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可适当的融入科研成果,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类科研工作,并提出自身的建议,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必然会潜移默化的提高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从而对教材内容中的不足进行补充,使得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方式进行探讨,提出了相应的见解,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当将培育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作为基本原则,而后再选择性的构建大学物理教学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发展需求,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优化。本文首先针对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而后提出了选择教学内容使的基本原则,最后探讨了基本教学内容的设置方式,希望本文所作分析可为有关研究人士带来借鉴与参考,在人才培育的过程中提高创新力与实践能力,促使人才实现全面、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海生.对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6,24(10):29-31.
[2]邰非.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J].高教学刊,2016,26(6):129-130.
[3]李鹏.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大学物理力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3):186-187.
[4]杨继涛,陈启石,王艳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性污染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南农业,2015,23(22):25-27.
[5]苗继斌,周伟斌.应用型人才培养对高分子物理实验教学的需求[J].广州化工,2017,45(11):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