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如今对于教学模式的探索,学生心理的把握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如何突显一体化教学的行为,从而更好的培养高技能型的综合人才是技术类学校教师常年努力的方向。本文针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这门重要的综合性学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及分析。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启发式教学;理论实际结合
近几年,中国的教育体制不断改革,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水平,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财富。作为一名工科类教学老师,更是处于改革的前线,如何让学生对工科类学习感兴趣,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的应用于社会,如何让教学更有突破性和创新性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
如今一体化教学的模式不断创新,《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能够很好的体现一体化的概念和模式;该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有较强的电磁学基础,又要有基础的读图能力,并根据读图结果连接线路进行实验。因此,有效的教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能产生较好的促进作用。作为该门课程执教多年的老师,将部分教学经验和大家共享。
一、有效的引导、生动的展示
一门课程很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明白,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程讲述针对的主要对象是什么?课程的意义在哪里?在传统的教学当中,通常是采用比较专业的语言进行叙述和解释,学生对于这种方式往往没有耐心很难听的进去。然而作为现代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新型的科技成果,让学生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感兴趣,从而想要知道这些科技是怎么形成的,作为老师就可以顺利成章的将知识介绍和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转为主动的学习。其次,要运用生动的比喻让学生理解,如:怎样让学生很好的理解电力拖动的线路的功能是什么?我们就可以把电动机比喻成四轮车,把控制线路比喻成马,电力拖动线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如马拉车一样,让车也即是电动机运转起来。这样贴近生活常识的比喻学生往往会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
二、抓好基础,完整展现控制线路图
每一门课程的编写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对于《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这门课程而言,其基础是首先要确切的掌握电磁学的工作原理,然后结合机械的常识认知各个不同的元器件,并熟知每个器件的代表符号和名字;如名字为交流接触器的元器件其符号为KM。“记忆”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似乎是件头疼的事情,因此,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匹配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课堂上可以制作出需掌握元器件的图片和符号,让学生“找朋友”从而加深记忆。其次,要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进行准确的描述,也就是让学生看懂图。在看图学习过程中采取分解、组合的模式,结合电工学的基本知识进行解读。
三、启发式的教学,逐步深入
曾经的老师常常告诫我们课本要“从薄读到厚,在从厚读到薄”,对学生而言,“从厚读到薄”的过程更需要老师系统性的归纳、指引。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中,异步电动机的运转模式纵向比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异步电动机的基础运转通常包含了点动、正转以及正反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点动作为讲解的基础,让学生首先明白点动直观的表象就是按下启动按钮电动机运转,一旦松开启动按钮电动机就马上停止运转,而造成这种点动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控制线路中只有唯一的一条供电线路且不能自我保护;而电动机的正转即指按下启动按钮后,即使松开启动按钮电动机仍能正常运转直至按下停止按钮。在正转的过程中技术难点就是解决一条不能自我保护的供电线路问题。“在一条供电线路断开的情况下,如果能产生一条实现供电的保护线路则异步电动机将能保持持续运转”那么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此时,接触器的自锁现象的出现就很好的解决上面提出的问题,这种引导式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充分的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参与性。以此类推,在正反转的控制线路中可以针对主要技术难点,启发学生让他们以自我参与或团队协作的型式给出多种的设计模式,开发学生的思维,增强积极性。所以,在课堂中适当的增加引导性的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氛围,还能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有助于未来的发展。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现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教学结合
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倡的是锻造出动手能力强的高技能人才,尤其是对于综合性较强的科目,理论联系实际此时显得尤为重要。在现今的教学模式中,实习场和理论教室的界限在工科教学中显得越来越模糊,新的教室体系的设置更能体现教学的先进性。《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中常常将多媒体、试验台、黑板三者进行完美的结合。
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我们更应该先让学生明白现在需要做的是什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可能更注重的是让学生根据所讲述内容直接动手实验,然而实验结果常常不尽人意;原因是学生仍然陷入了先理论学习后实践的固有模式,这种看起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归根结底仍然让理论和实践分了家。我所提倡的理论实践相结合需贯穿始末。我们都明白直观印象是青少年学习过程中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方法。仍然以异步电动机的运转作为例子,根据知识的纵横比较法则,学习异步电动机运转线路前,需要将三个控制线路同时展现在教室中,并分别进行启动,通过对异步电动机运转状态观察,让学生切实理解点动、正转及正反转的形态,将第一直观感觉输入到学生头脑中,让他们知道每个线路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那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步就是需要将理论带入实践,实践融入理论。控制线路原理的理解必须以讲解为主要基础,只有在掌握基本原理情况下,才能完整的理解线路包括电动机的动作过程和动作方式。原理讲解一方面来自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来自于教师讲解的模式,而教师讲解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可能性;。随着现代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广泛,可以尝试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基本线路图转化为flash的动作图,这样学生能够很直观的看到电流走向、以及电器元件动作的过程,从而完整掌握电动机的运转方式。以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图为例,我们可以通过flash进行完整的演示,当电动机KM正得电时,用红色动画线路表明电流的流向及元器件的动作过程,当供电线路达到自锁和联锁时,异步电动机在图中将正方向转动起来,当模拟按下停止按钮时,电动机停止运转;反之,按下反向启动按钮时,电动机反转控制线路图电流走向和电动机旋转方向将会清晰展示。
有效的理论必须以实践为支撑,在课堂理论讲解进行的同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接线,让学生在接线的过程中接受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读图方法。以命名来进行认知,如所有符号边标有KM1的即表示为第一接触器上的相应触头或者线圈。教师此时充当的是辅助角色,帮助学生共同完成接线,并进行通电试验,此时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就能参照flash展示的动画结果,并依据结果进行调整。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无论从学生的感官上还是心理上都比较容易接受,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欲望,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现今的教学模式需要在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对于老师而言,我们所关注的已经不单单是怎么将知识表达出来,还包括对学生心理、基本能力的考量,综合各项因素对教学进行调整。未来,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将逐步代替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先进的理念将逐步贯穿到教学中来,多媒体、实物展示、控制模拟等等在工科教学中应该逐渐融合,使一体化的教学更有优越性,更有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