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曾经的“访问学者”进了政治局

时间:2022-11-08 1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םy}O饿Z主任的王沪宁。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政治学研究生,新华社1985年的报道显示,当年29岁的他即被晋升为复旦大学副教授,成为上海高等院校中最年轻的副教授。

在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任教时期,王沪宁赴美国爱荷华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过访问学者,时间在1988年至1989年间。

爱荷华大学在华人世界极具声誉,白先勇、余光中都曾在此深造。

到1990年代初期,王沪宁将一部分个人日记付梓发行,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为《政治的人生》。该书披露,日本神户大学也曾是他的访学目的地之一,后来未能成行。

王沪宁在书中写道,“……日本的表格最复杂,也是日本人的特点。什么事都要搞到最小的那一点均明明白白。上次要去神户大学做访问教授,一定要问我初中是哪天毕业,高中是什么时候毕业,哪一个月?哪一天?真是荒唐,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和我做一名访问学者有什么关系?最后下决心不去,受不了这个。”

另外一名曾做过访问学者的新晋政治局委员,则是新调任重庆担任市委书记的孙政才。他1980年代初期毕业于山东莱阳农学院。

人民日报社主管的《环球人物》杂志报道说,孙政才大学三年级时,与一位辅导教授一起搞小麦品种实验,不慎将一个粉笔头丢失在做过土壤成分分析的试验田里。教授认为,它会改变一部分土壤的成分结构,就有可能影响一颗或几颗种子的发芽、生长。于是,教授要求孙政才将试验田再翻一遍,无论如何要找到那个粉笔头。

孙政才照办了。

从大学毕业到34岁之前,孙政才的农作物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玉米,但他也一直挤出时间学英语。1991年,孙政才飞往英国,成为洛桑试验站的访问学者。洛桑实验站创建于1843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研究站,被称为“现代农业科学发源地”。

孙政才1991年7月结束访问学者行程,回国继续担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作物所玉米研究室副主任。一年半后,就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土肥所所长。

东欧院校走出中国政治局委员

以往,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海外访学目的地,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国家。比如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当然,当时访学海外同样是新鲜事。

按照新华社公布的简历,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罗干,1956至1962年期间在民主德国富莱堡矿冶学院深造,学习机械铸造专业。出国之前,他就读于北京钢铁工业学院。1962年回国后,罗干担任一机部机械科学研究院课题组组长、技术员,成为业务骨干。

欧美同学会网站公布的报道显示,2008年10月,也就是罗干退休之后,曾出席过欧美同学会的活动。罗干能说出谁当年是在莱比锡,谁在德累斯顿或是在柏林学习,这使同学们感到意外,因为大部分同学还是在1980年代初期聚会时见过他。

十三届至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毕业于捷克斯洛伐克卡理士大学,所学专业是物理。《中国出版》杂志2010年第3期刊载的《悟李铁映的〈大学笔记〉》一文披露了李铁映的这段海外游学细节。

19岁的李铁映到布拉格前,只接受过短暂的俄语培训,不认识一个捷文字母。而且由于当时还没有能同时讲捷文和汉语的老师,他只好用一年时间,通过已学过的俄文来学习捷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铁映记录了原子物理、积分方程、高等代数、微分方程、分子物理学等课程的笔记,笔记每一页上方都标明了页码,重点部分都用各不相同的符号和红蓝铅笔进行标识。

上述文章提到,李铁映最喜欢哲学笔记。但频繁的工作调动,特别是经历文革十年之后,一部分笔记散失了。2010年,李铁映将保存下来的数学、物理笔记结集出版。

新华社公布的简历显示,结束了六年的海外游学之后,李铁映参军到国防部十院十三所,作为科研骨干,长期在科研院所工作。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至1981年,李铁映在四机部14 47所(辽宁沈阳)任总工程师、副所长。

《微处理机》杂志1981年第3期发表署名“1447研究所总工程师李铁映”的文章,内容与软件开发有关,题为《你可以搞软件吗?大家都来试一试!》。

文章中提到,“美国某公司,曾因为缺少软件人员,叫一个搞音乐的转行搞软件,他本人因为失业没有事干,怀着试一试的心情开始了软件工作。十几年后,他成了一名优秀的软件工程师并担任了一个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设计负责人。”

“……本文要谈的方法是为了选拔和培养软件人员,考查被选人员的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很简单但要求被考人员在一定时间内答完所考的全部题目。共分三类试题,建议读者试一试!”

这些题目包括——

I B M公司的计算机尺度是2 4寸×15寸×36寸,假若计算机尺寸按比例增大到各边长的和等于160寸,那么最短的那一边增加了多少寸?

(a)2寸(b)12. 2寸(c)17寸(d)32寸(e)40.8寸

满纸数字和演算的味道,就像他在布拉格做的数学笔记。

李鹏、邹家华留学津贴堪称“ 部长级”

在欧洲社会主义国家留学过的罗干、李铁映,都出生于1930年代中期。而1920年代出生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其留学目的地则稍有不同,他们一般都毕业自前苏联院校。

以十四届中央政治局为例,20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有3人曾在苏联学习。

十三届至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李鹏,十四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邹家华,分别求学于莫斯科动力学院、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

他们得以成行,始于全国解放前夕,中共的一项留学生派遣计划—史称4821计划,即在1948年选派21名青年赴前苏联学习理工科专业,为迎接建国后的全国建设,做好人才储备。

党史博采》杂志发表的文章介绍说,当时的选送标准是军级以上烈士和干部子弟,其中最小16岁最大25岁。烈士李硕勋之子李鹏、邹韬奋之子邹家华都在名单当中。

文章还介绍说,包括李鹏、邹家华在内的这批留学生,生活费用由联共(布)党照顾,每人每月津贴500卢布。

自1950年起驻苏大使馆又每人每月发放补助150卢布,从1952年起,这些费用都由中方供给。

在1950年代,前苏联大学生的津贴一般是250卢布。按照当时的汇率,500卢布大约相当200元人民币,当时中国的部长工资也不过200元。

按照当时的有关规定,没有苏联籍或未经特殊批准,外国人不准进入莫斯科。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当时他们所持的是解放区的护照,而莫斯科当时设有国民党驻苏大使馆,所以他们不能够进莫斯科学习。大多數人被分成几组,先在几所外地的轻工和纺织院校安顿下来,开始了留学的生涯。

后来中方给苏共中央书记马林科夫写了一封信,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信后附了一张清单介绍了这21人的父母和在中共的职务。苏共中央十分重视,派人下去了解情况。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前苏联,才使得留学生到莫斯科上学的事最后敲定。

李鹏与邹家华学成归国,后来分别担任了国务院总理、副总理。1995年,李鹏访问俄罗斯期间,回到阔别41年的母校,接受了由莫斯科动力学院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

在李鹏与邹家华等人留学前苏联之后,出现了一批规模更大的留苏学生群体。这其中包括在共青团中央办公厅担任研究员的钱其琛。1954年,钱其琛赴苏联中央团校学习。他后来成为第十四届、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推荐访问:进了 政治局 访问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