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与成长面。
时至今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研究日趋统一,总的来说现阶段对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研究有两个趋势。第一,以实现企业战略为目标的具有操作性的绩效评价指标。该指标是对企业战略进行层层分解,是对战略性绩效评价的纵向分析。第二,以BSC方法为代表的绩效评价体系。该体系是在战略性绩效管理工具中加入了管理创新、内部流程、组织学习等更多维度的全面绩效评价,是对战略性绩效评价的横向分析。
4 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
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以整合绩效管理系统为支持,以战略性绩效评价为核心,通过战略目标、部门目标以及个人目标的有机联系,将企业远景目标和公司战略结合起来,从而发挥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的最大优势。以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评价为依托,实现企业利益相关人的利益实现。具体模型如图1所示。
在圖1的模型中,战略性绩效评价系统既让企业的最大潜能得以发挥,又让企业的既定目标得以实现;既为企业提供了战略方法,又为企业提供了绩效评价和决策制定。建立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实施企业战略绩效评价,通过战略绩效管理运营,达到平衡员工绩效和企业绩效的目的,实现企业战略绩效协同,对于提高企业绩效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通过分解企业经营战略目标,有效培养企业员工的技能,让企业员工具备企业所需的专长,进而将员工与企业联系得更加紧密,让员工同企业变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从而确保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在整合绩效管理系统模型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区分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二是将利益相关者纳入绩效影响链。首先,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两者有着必然的联系,两者互为联系,互为制约。组织绩效是经营的标尺,个人绩效是经营的保障,只有按照逻辑关系将组织绩效逐层分解到个人绩效上,才能在个人绩效的基础上,凭借着个人的努力,在完成自己工作量的基础上,实现个人的绩效,最终实现组织绩效。其次,组织利益相关者有各自的目的需要达到,为此,必然不利于实现组织的运营和战略目标。因此,只有将利益相关者纳入绩效影响链,实现个人目的和组织运营及战略目标之间的博弈平衡,才能在三者交集中获得最优影响。
5 结 语
本文从文献检索角度,在查阅中国知网、百度文库以及图书馆的基础上,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对当前战略性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国内在战略性绩效管理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简单阐述。其目的是通过对战略性绩效管理的起源、建立、发展进行比较,为相关从业人员的研究提供多样性和未来研究趋势的参考。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应该转向更加具体的实证方向,通过实现员工绩效目标保证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从而带来巨大的现实收益。
主要参考文献
[1]曹阳.企业经营管理绩效评价方法综述及探索——对现有评价方法的回顾及研究展望[J].市场周刊,2008(3).
[2]张国忠.战略性绩效管理实施中的失误及其应对措施[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
[3]潘旭明.组织绩效的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汪群,江鑫鑫.战略性绩效管理及评价系统综述[C]//第四届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2009.
[5]谢薇,詹庆东.图书馆联盟战略性绩效管理模型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6(4).
[6]隋鑫.国外下一代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7]姚晓芳,吴佩琰,龙丹.性别、融资战略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综述[C]//第十一届中国管理学年会,2016.
[8]孙中凤.监理公司战略性绩效管理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