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方法论综述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11-08 20:30: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并针对县级媒体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县级媒体传播力建设正式进入国家舆论战略視野。文章旨在通过对县级媒体建设模式分析,厘清其融合趋势,总结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中的共性,结合现阶段建设经验与地方特色,列出针对发展问题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方法论;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7-0083-03

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大约334个地级行政区,却有2 850多家的县级行政区。14亿的中国人口,即使经历了几十年的大都市人口虹吸效应之后,县域人口比重依然还在75%左右。加之互联网普及,用户下沉,中国互联网用户中县域人口比重上升,县级媒体也成为媒体融合前沿重要的战略

资源。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为打通宣传工作“最后一公里”指明了方向,表明了中央推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决心。为了更好地指引县级融媒体中心依据自身条件进行特色化建设,笔者采集具有代表性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样本,总结了县级融媒体的建设模式及其建设经验中的共性,给出有关未来发展的对策

建议。

1  三维力量构建的建设模式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力量可分为三大维度:依托自身的力量,自力更生形成融媒体中心;凭借上级政策与资源的扶持,利用技术支持与成熟的公共平台,与中央、省、市媒体展开渠道合作;与其他媒体、高校和专家建立智库联盟,由机构提供技术与运维支持。三种维度的推动力量落至地方各自发展出不同模式的县级融媒体中心,不同模式之间又互有交叉。以下列举出三维力量构建的相对成熟的特色地方模式。

1.1  依托自身力量的“长兴模式”

“长兴模式”,即主要依托自身力量,通过当地多个部门单位整合组建融媒体中心。2011年,长兴宣传信息中心、县委报道组、长兴广播电视台、“中国长兴”政府门户网站(新闻板块)整合成立长兴传媒集团。这是全国第一家整合广电和报业资源的县域全媒体集团[1]。长兴传媒集团成立之前,当地具有新闻传播职能的机构主要是县宣传信息中心(报业系统)与县广播电视台(广电系统)。二者独立运作,效率受限。从集团发展的纵向上看,报台合一的全媒体建设以2014年全媒体新闻集成平台为标志,并在2016年后进入到融媒体中心的新阶段,2017年着手打造“融媒眼”中央厨房。这是长兴传媒集团融合转型的主线。另一条线索则在于它们的业务横向拓展,跟随业态发展陆续推出会展服务、两微一端、大数据业务等。

1.2  依托上级扶持合作的“吉林模式”与“金牛模式”

长兴县作为全国百强县,地方经济实力较强,同时沿袭了长三角地区较为成熟的市场商业理念,社会氛围开放。但我国中西部较多地区,经济体量有限,人才资源不足,媒体机制不活,未必有实力建成这样的融媒体机构,因而需要借助上级资源的扶持。本次研究样本中,相比与市级媒体合作,县级融媒体中心与省级媒体合作较多,合作形式为利用上级媒体的融媒体技术,形成共享云平台,如部分省区推出如“长江云”“海豚云”平台,将各县融媒体中心统一纳入。

“吉林模式”,即由上级中央、省级媒体发力,在生产协同上,吉林电视台建成“省融合生产中心”,提供云平台技术支持,打造公共资源库,县融媒体中心可以共享来自于省融媒体中心的各种资源,实现公有云平台与本地非编制作的融合交叉;在组织协同上,吉林电视台建成“省融媒指挥中心”,以融媒体中心为指挥中枢,统一下达采访指令,统一调度落实新闻报道。

市县级合作上,四川成都的“金牛模式”值得借鉴,即通过与市级媒体的合作,达成市县两级媒体垂直融合改革。按照成都市委宣传部的统一部署,金牛区融媒体中心联手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借助“成都市市县媒体融合服务中心”和市级媒体的运营经验,破除区县级媒体技术和开发资金制约。

1.3  百花齐放的“北京模式”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浪潮中,北京处于“领跑”位置,截至2018年9月,北京16个区级融媒体中心均已建立。对北京而言,由三维力量构建的三种模式均有代表:大兴区融媒体中心与北京广播电视台打造本市首个区市媒体协作的融媒体平台;延庆区在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下建立中央厨房;东城区成立融媒体智库,海淀区成立中关村媒体融合发展联盟。

2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特色分析

通过观察三维力量构建的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不难发现建设模式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笔者总结出三种融合趋势,以分析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方案。

2.1  生产融合:技术重构全媒体采编

1)组织架构。在组织架构变革的过程中,先进的全媒体云平台为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提供了先决技术支撑。县级融媒体中心生产融合的第一步是横向整合县级媒体机构,联通现有的报、台、网技术平台,以便于进行资源共享;第二步为重设组织机构,笔者采取了15个地方样本,其中共有12个融媒体中心明确指出参照“中央厨房”模式进行机构设置,在职能部门上设立全媒体式指挥中心、新闻采访部、制作编辑部、以及内容审核与技术保障部门。其中内容生产部门突破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生产的界限,部门中既有新媒体人才拥有传统媒体表达的专业素养,也有传统媒体人才懂得新媒体运营经验,部门之间的区隔被打通后,采编人员技能逐渐融合,全媒体采编队伍建成。

2)生产流程。融媒体中心中,全媒体记者使用数字、网络、移动设备和社交媒体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制作;并且能够进行“全媒体共享”,使传媒机构所有部门共享信息素材进行“全媒体生产”,形成“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总体而言,融媒体中心生产流程再造的特点如下:一是聚合新闻线索,集中到一个信息接收处,如全媒体采编部;二是统一指挥调度,多设立指挥调度中心;三是建设公共云平台,整合各类媒体资源,建立资源库,确保各类资源共享;四是对接多平台传播,多媒体的产出分别适应报、台、网、端、微,并产出有新媒体特色的产品,如短视频、H5等。

3)人员管理。在人员管理方面,融媒体中心在人员激励机制方面做出了较大调整:一是改良用人标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考量到新媒体环境进行“双向考核”,让媒体和受众双方评判内容的优劣,而非在编辑把关时挑肥拣瘦,工作人员能够通过供需双方的交流获得更大的回报和提升;二是通过提供关键岗位、骨干员工股权激励等措施,大力引进与融媒体内容生产、技术开发、渠道运营等方面相关的高级人才[2];三是对人员进行转型技能培训,提升全媒体人才素质,使其兼具采、写、编、发基础技能与新媒体渠道运营能力。

2.2  业务融合:多元化生产内容

1)内容上:“服务+政务+商务”。现阶段的县级融媒体中心,普遍采用内容跨界生产的策略,在功能上建设成为主流舆论阵地、地域信息枢纽、综合服务平台三合一的县域综合智能平台,突破物理空间和运作理念的局限。内容上运作主要分为三块,即“服务+政务+商务”,第一块“服务”主要指连接县域用户(P2C),包括为民众提供便民咨询服务以及生活娱乐信息,纳入县级单位政务服务功能,拓展便民服务项目;第二块“政务”主要指连接政府(P2G),包括信息上下互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等;第三块“商务”指连接县域各行各业(P2B),例如引入本地娱乐活动、电子商务、在线医疗、社会保障服务等便民服务内容,从而拓展市场,增加价值,获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平台上:多平台立体生产。县级融媒体中心在推进业务融合的同时,也在积极扩展传播渠道,多元化立体生产传媒产品。县级融媒体中心多由县域内原有的传统媒体机构整合,如报纸、广播、电视等,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这些传统渠道上新增有网站、App客户端、微博、微信等渠道。在平台的横向拓展上,需要关注如抖音和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前沿平台建设,“两微一端”仍是新媒体矩阵建设的根本,但已不断有新媒体平台加入。

3)形式上:拥抱新媒体。在形式上,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媒产品更加倾向于紧跟业态变化,进行新媒体内容生产,产品形式可丰富扩容至H5、融合直播、短视频作品等。以长兴传媒集团为例,该集团在移动广播直播后及时成立新媒体直播团队,并尝试为重大时事和重要节日开展直播活动,每年举办超过10场融媒体直播。同时将县域特色或地方时政融合,并以此创作融媒体作品,如于2017年6月底推出的H5作品《加入长兴文明创建群,和书记县长做朋友》,创作者创意地模拟微信群聊,将用户拉入“微信群”中,与县领导团队直接“对话”,让读者了解有助于创建文明城市的具体行动。在宣传中实现“点对点”的沟通。

2.3  区域融合:垂直融媒体资源共享

县级媒体,既是分布面最广、数量最多、自身力量最弱的基层媒体机构群体,也是上级媒体极其重视的战略资源。区域融合,主要指中央、省、市级媒体,借助于自身较为优越的经济实力以及各种有利因素与县级媒体进行联合合作,从而成片化、成规模化地在一定的区域里快速推动它们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同时这些中心又可以借力于上级媒体,推动媒体资源共享互联。县级融媒体中心在这个传播体系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上接省市级媒体、又下拓街道村社,一来放大地方品牌和媒体影响力,二是形成以省、市为单位的社会综合治理联动机制。

区域融合合作形式中最为突出的是云平台技术的应用。“省县合办”形式中,首先由省级媒体推出能够覆盖各市、县(区)互联互通的新媒体云平台,云平台以省级融媒体中心为“总端”,可以为市、县(区)提供“分端”建设,是一个开放式的共享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入驻之后,可以以此为基础打造生产与调度平台,联通各县级媒体已有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传播渠道,构建县级融媒体“中央厨房”。同时,还可以共享省级融媒体生产中心的新媒体矩阵上的用户资源、借力省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分发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来提升自身的传播力,打破县级媒体用户量和话语权的限制。

3  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对策

综上所述,结合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发展中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给出以下建议。

3.1  注重培养全媒体人才

融媒体建设在内容生产上要求具备有新媒体思维,和能够以多样化方式呈现信息的全媒体人才。一些县级融媒体机构臃肿、绩效考核机制老旧、人浮于事,薪酬体系与人员激励等方面缺乏竞争力,对优秀的开发与管理人才吸引力不足。同时,县级融媒体建设中非专业、非在编人员多,流动性大,稳定性差,专业化程度低[3],导致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参与人员分散且专业化程度较低。因此,在人员管理、培养和激励机制上,县级融媒体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进一步提升全媒体人才的专业素养。

3.2  因地制宜

县级融媒中心是单独建还是以省为单位统一建还是市县级合作,这是需要考虑到当地政治生态、经济环境、传媒市场等的多方面问题。不同区域由不同方案,也有创新,因此在建设模式的选取上,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政治、经济、技术和人员因素,进行特色化建设。

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模式的优劣都较为明显,如以省为单位统一建,开发与运维成本相对更低,建设标准也更为统一,但在发挥县域本地特色方面会有所欠缺;单独建则可能会有“信息孤岛效应”,缺少传播合力,且建设期偏长,建设成本大,需要地方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抉择。

3.3  加强“用户”与“产品”的新媒体思维

建设融媒体中心需要发展多媒体“产品矩阵”,培植“用户群”。优质内容是融媒体培养用户群的关键,但不少县级融媒体存在内容生产简单“相加”,缺乏优质原创内容的问题。比如,一些县级新闻网站的稿件多转载于传统媒体,或者由党政机关各部门供稿,自身原创内容不足,且叙述过于官方化,在内容趣味性、创新性、用户体验等方面都较为不足,加上缺乏互动性,传播策略单一,平台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非常有限。因此,融媒体中心需要坚持以内容为导向,加强用户体验,汲取用户反馈,改变传播策略,发挥出多樣化方式、全媒体渠道传播信息的优势,在服务群众的基础上,吸引群众,引导群众,并最终能够赢得群众,形成忠诚的用户群体。

4  结束语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中国传统媒体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不仅是对中央政府重要呼吁和指示的回应,也是一种符合媒体发展最基本规律的,自我选择性的行动。县级媒体对于传统媒体形式诸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依赖性已经打破,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已开始成为县级城市机构设置的标准。然而县级融媒体究竟如何建,又如何建的“上传下达”,仍然需要各方助力,因地制宜,发挥内容优势建成真正的“个性化综合智能服务媒体”[4]。

参考文献

[1]王晓伟.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长兴经验[J].中国广播,2019(1):83-86.

[2]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与发展[J].传媒,2018(22):6-7.

[3]谢新洲.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J].民主与科学,2019(2):24-26.

[4]朱春阳.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经验坐标、发展机遇与路径创新.新闻界,2018(9):21-27.

推荐访问:方法论 县级 综述 对策 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