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孙喜琢:开拓基层医疗之路

时间:2022-11-10 1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书记,曾任大连市中心医院院长。曾获医改创新贡献奖、2011“华仁杯”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院长称号、2006年度中国医院“先声杯”优秀院长称号、2015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6年睿智创新院长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市“创新驱动发展”优秀共产党员,大连市优秀专家、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大连市首批领军人才培养工程人选、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首届老百姓可信赖的好医生”等。

主持完成的《冠状动脉痉挛与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关系的研究》获大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犬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卫生部科研成果登记;《冠状动脉痉挛与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关系研究》获2000年卫生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是国内首例关于冠状动脉痉挛的基础研究;科研课题《急性心肌梗塞院前溶栓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大连市科委科研课题资助,先后救治心肌梗塞150例,带动了大连市急救中心急性心梗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溶栓术》获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经皮穿刺脑动脉瘤栓塞术》获大连市医药卫生新技术应用奖一等奖;《一氧化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获大连市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蛇毒抗栓酶对犬冠状动脉血栓溶栓作用的实验》获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多篇论文发表在北海道心脏核医学研究会杂志、中华心血管病、中国实用内科等中外杂志上。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者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57年,医院经过5。多年的成长,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医疗为主,集预防保健、康复、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有国家级技术准入资格的学科2个(生殖医学中心和伽玛刀治疗中心),市区级重点学科5个,市区级特色专科3个。首创的《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一罗湖术式》专治先天性无阴道,为国际领先。而且,深圳市唯一的一家伽玛刀治疗中心落户于此,使脑肿瘤患者摆脱了开颅手术带来的巨大痛苦。另外,它还是中国精准医学的八大领跑医院之一。

2014年4月9日,孙喜琢走进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的大门,这是他上任院长的第一天,新的工作开始了。“罗湖医院在深圳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管理上有一些问题,使我们的床位比较空,门诊也比较冷落,还有就是社区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决定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大部制改革、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精细化管理等手段,半年里,孙喜琢就理顺了医院管理工作,为医院快速发展打好了基础。在学科建设、人事制度、绩效管理、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创新,快速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职工凝聚力、认同感和荣誉感增强,患者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同时,孙喜琢从未停止对革新之路的思考。“老百姓的愿望和医院的愿望有时候是不一致的。老百姓希望自己健康,而医院为了发展则希望有更多的病人,这是矛盾的。”为了解决这种矛盾,孙喜琢提出以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为目标的公立医院改革方案,而这个方案的重点,就是做实做强社康中心,探索一条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体系。团结才是力量,2015年8月,在罗湖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罗湖区整合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区妇保院、区康复病院、区老年病专科医院5家公立医院和35家社康中心,组建远程诊断中心等12个资源管理中心,形成紧密型的唯一法人代表的公立医院集团,孙喜琢为掌舵手,决定将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区,打造社康基地,而能否实现改革目标,人才是关键!

“我们需要综合能力强、专业过硬的家庭医生队伍,不然只会是基层越做越弱,患者还是往上走。”因此,孙喜琢花大力气从全国各地招聘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并首创“四结合”新方式来解决基层少医的问题。一是”全专结合”,医院集团选派了400名专科医生进行全科医学培训;二是“医护养结合”,一组人马完成医疗和养老工作;三是“内外结合”,

引进国外优秀的全科医生;四是“医卫结合”,将公共卫生机构的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相关人员编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工作职责由原来的收集数据业务,变为直接为居民提供健康促进服务。同时,率先提出将原街道、社区的计划生育专干、网格员转变成健康促进员(简称健促员),赋予其推进居民健康促进的职责,为居民提供便捷、可及的健康管理服务。就这样,社区团队的能力逐渐提升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还有,医院集团实践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打造国内最幸福的养老社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罗湖医改模式已得到国家、省、市卫计委领导及专家的肯定,80多个省、市、地区相关部门率队前来参观交流和学习

社康中心的工作重点别具一格,“别人都希望多做手术、多开处方,而我们则要多帮居民防病。”孙喜琢介绍。现在,他们已培训了100名居民健康素养讲师,组建讲师团,宣传健康知识和技能:开展为期3年的“健康少年行动计划”,为10000名学生、家长开展健康讲座;为近2000名學生进行了免费牙科窝沟封闭手术;还实施独居老人家庭防跌倒工程,计划为400户老人安装防跌倒扶手。

医院不看病如何赢利?孙喜琢告诉记者,这归功于深圳医改的医保费用“总额管理、结余奖励”制度。“如果我们医保费用用得少,有结余,反而会得到奖励。“他举例,罗湖医院集团家庭医生的签约对象累计达到36万人,假如这36万参保人去年医保支出总额是100万元,而今年只支出了90万元,那么多出的10万元,按规定就要奖励给罗湖医院集团。在医保支付改革导向下,医患双方的利益开始趋同。孙喜琢说:”这样的制度设计使办医导向出现了由单纯治病,到关注健康的突破性转变。具体而言,医院集团只有主动出击去关注居民健康,做好预防保健工作,降低参保人员的疾病发生风险,使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花钱,医院的经营状况才能好、医务人员的待遇才能提高。于是,患者和医院的利益趋于一致。

如今,社康中心发展迅速,开始造福越来越多的百姓。罗湖医院集团向社康中心下沉的医务人员增加35%,2016年罗湖区社康中心诊疗量达296万人次,同比增长30.6%,其中,集团院办院管社康中心诊疗量同比增长94,6%,达到155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对象由8.8万人增加至46万多人,辖区常住人口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达到47.4%;新建家庭病床1143张,累计1694张。

“预防比治疗重要,这是毋庸置疑的,真正实现强基层,推动医院从治疗为主转为防治结合,让医疗回归健康,才是中国医改唯一正确的模式。”孙喜琢说“罗湖的医改总结来说,就是建立以人民健康为核心,彻底一体化资源整合,健康保险为导向的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卫生服务体系(Health-CenteredHealth Service System,HCHSS)”点亮“精准医学”的灯塔

2015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从国家战略层面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同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卫计委,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为什么习近平和奥巴马都如此重视精准医学,因为它很具价值,可以说未来人类能不能战胜疾病,能不能延长自己的寿命,主要就看精准医学。”孙喜琢说。

“精准医学是未来我们人类诊断、治疗疾病的一个主要手段,精准医学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基因、细胞来诊治疾病。”它的功能主要有两点,一是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对照大数据来判断一个人得病的可能性;二是可以帮助患者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疾病,“这是化学药物、开刀和其他的方式不可能做到的。”孙喜琢评价道。

深圳市众循精准医学研究院创建于2015年6月,该研究院依托于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是全球首家拥有精准医学门诊、精准医学病房、精准医学研究院、精准医学创客孵化器四位一体的产学研中心。众循精准医学院汇聚了美国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科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为核心指导的临床科学家团队,以循证医学和临床指南为基础,将全球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与临床相结合,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细胞组学、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等,实现对疾病的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诊断和治疗。

作为一名深圳市人大代表,孙喜琢也在试图推进精准医学的工作,他建议深圳市开展10万人群基因组织测试,这项工程大约需要7个亿人民币的投资,现在提议正在政府层面进行论证。

“基因组织的测序是个长期的工程,但是能让我们的国家发现一些未知疾病的发展规律。未来的医学发展,基因的数据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它还能带动我们国家制药、生物工程、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发展。”孙喜琢解释说。

接下来,他还打算把社康中心和精准医学结合起来,更好地惠及百姓。“我们可以用基因的手段在社区为百姓进行检查,提早帮助他们发现癌症等疾病,这意义重大。”

不愧对百姓

信息化是当下的时代标志,孙喜琢根据多年医院管理工作积淀,指出医院管理上的难题要懂得向信息化求解,并创新性提出“信息化建设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理念,他担任了国家医院信息化建设顾问,自主、联合研发30余款医院管理软件。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方面,孙喜琢贡献诸多。他联合研发国内首创的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系统,实现了用药管理从行政干预到信息化干预的重大转变,有效控制药品费用比例,规避不合理用药行为,降低管理成本,该系统已在全国150余所医院推广使用;建立远程诊断中心,为西藏、贵州等全国各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质量放射诊断服务,为提升偏远地区医疗医学诊断能力做出重要贡献;带领团队自主研发健康罗湖APP,实现了居民自我管理与专家管理的有机结合,真正将居民健康管起来,助力居民健康水平快速提升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地,上線1个月已有6000余人下载使用。

2015年,孙喜琢在国内率先提出网络药师概念,并据此研发出移动审方APP,将珍贵的药师资源从机械的药品调配工作中解放出来,主动来到居民身边提供药学服务和药学咨询,对药学服务模式改革和提升居民健康水平做出重要贡献。

另外,他还与合作者研发了国内首个基于4G无线数据传输的移动护理平台,减少了医疗护理差错,提升了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规范,这已在广东省汕头大学各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毫无疑问,孙喜琢是一位“先锋”院长。

当被问及对医疗科研人员有何建议的时候,孙喜琢只指出了一点——坚持。“首先要有一个永恒的目标,然后要甘于寂寞,守得住实验室,守得住自己的理念。有价值的成果,其实都是从平时的生活中一点一滴取得的,科学最忌讳的就是浮躁、急于求成。”

当下,53岁的孙喜琢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医院管理的第一线,他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上来,兴趣爱好成了“奢侈品”,“现在,我只希望把眼下的工作做好,别愧对政府,愧对百姓。”

推荐访问:之路 基层 开拓 医疗 孙喜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