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CT对肝硬化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比较三者诊查方式结果,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超声造影检查和CT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增强扫描较CT平扫和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而超声造影和平扫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三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所以在临床中对于肝硬化患者建议直接进行增强CT检查。
【关键词】超声造影;CT;增强CT;肝硬化结节;分析与比较
【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5-0288-02
引言
在我国肝癌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发生后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很大的一部分是由肝硬化逐渐演变而来,成为导致肝癌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肝硬化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预防对于减少肝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影像学检查在疾病的诊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诊断中,影像学检查具有重要的作用[1-2]。如何在较多的影像学检查中选择价值较高的检查方法,对得出正确的检查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究这一问题,我院对肝硬化结节检查常用的超声造影,CT和增强CT进行检查结果对比,发现增强CT对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诊断方法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50例,分别对其进行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检查。50例患者中年龄28-73岁,男性31例,女性19例。所有患者均经病例确认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排除具有其它严重心,脑,肾,等疾病的患者,排除具有其它器官有肿瘤病变的患者。所有的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的方法和意义,获得家属的同意,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选取的50例患者分别进行超声造影,CT和增强CT检查,然后对三者的檢出率进行比较。
超声造影检查:选择电脑超声造影诊断仪,型号:SEQUOIA512,腹部探头频率为2.5-4.0MHz。患者在进行检查前应禁食10h,检查时患者的体位为左卧位,在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呼吸要保持平稳。观察内容:刚脏的形态,大小,肝实质回声,对局部的病变处进行放大以便较好的观察病变处的血流特点以及测量血流量。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所选用的仪器位飞利浦MX-8000,多排螺旋CT机,首先对患者进行CT平扫,然后在进行增强CT检查,设置的扫描条件均为120KV,260mAs,螺距为1,准直10mm。患者在检查前要进行常规的胃肠准备工作;造影剂选择优维显(300mgI/ml),在前壁静脉内经高压注射器将造影剂注射,在进行注射后进行动脉期扫描,直到50s 时进行门静脉扫描,所有的患者均保持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比超声造影,CT平扫及增强CT对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检出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x±S),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2.1 超声造影和CT检查对再生结节的检出率
选择的患者再生结节患者50例,结节病灶直径在1.0-2.2cm。超声造影对检查出结节患者36例(检出率72.00%),CT平扫检查出再生结节患者35例(检出率70.00%),增强CT检查出再生结节患者38例(检出率78.00%),对比三组数据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超声造影检查中具有强回声图像特点的有33例,均是多发性再生结节,其余2例为低回升;CT平扫检查出的34例患者中低密度病灶,1例为高密度病灶;CT增强扫描中41例患者患者凸显均显示低密度,不明显和不均匀。
2.2 超声造影和CT对小肝癌的检出率
在进行检查的患者中有肝硬化小肝癌患者25例,病灶的直径在(1.6±0.5)cm。超声造影和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小肝癌的检出率为60.00%(15/25),68.00%(17/25),92.00%(23/25)。通过以上数据发现,超声造影和CT平扫对肝硬化并小肝癌的检查中,检出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超声造影检查和CT增强扫面对肝硬化并小肝癌的检查中,二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检查中图像显示结节内的光点与增粗的肝实质的光点比较小;在CT平扫中15例患者病灶为低密度,境界较为清晰,其余两例病灶和肝实质密度相同;CT增强扫描中23例患者肝动脉增强期明显的强化,为高密度结节。
3 讨论
肝硬化患者是各种因素影响发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其早期未有显著的临床表现,但后期随着病情的逐步加重累及损害门脉高压、肝功及其他多个系统,同时肝硬化病程的进一步迁延是最终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世界范围内对于小肝癌(SHCC)的诊断标准还没有准确的进行定义,我国肝病例协会的标准为;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cm,多个癌症结节不超过2个最大直径之和≤3cm。目前对于小肝癌的诊断手段主要为超声造影检查,CT平扫,增强CT检查[3]。很多的肝癌的发生跟肝硬化具有很大的关系,肝硬化发生后在肝部回形成再生结节(RN)这是小肝癌形成的第一步,然后经历一步步进展最终发展为小肝癌。临床研究显示在肝硬化再生结节向小肝癌的发展过程中,病灶的供血主要由肝动脉供血[4]。
超声造影检查具有很多的优点,如:无创,经济,快捷,目前超声造影在肝脏疾病的检查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临床中对于病灶首选的检查方法为超声造影检查,但是其具有较低的特异性,对于病灶的定性具有一定的困难。CT平扫显示在显示刚脏轮廓和肝脏各叶比例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增强CT对于观察肝脏的密度和血管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检查结果,并且能够对肝硬化后的形态改变进行判定[5-6]。所以在临床对于普通人群筛查建议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其方便经济的优势可以对人群进行较大范围的筛查,筛选出具有高危的人群,但是在确认患者为肝硬化结节的患者建议在检查中直接进行增强CT检查,能够对结节的进展和形态作出准确的判断。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超声造影检查和CT平扫对小肝癌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超声造影和CT增强扫描对小肝癌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超声造影,CT平扫和增强CT检查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出率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增强CT对于肝硬化再生结节并发的小肝癌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所以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对确诊为肝硬化的患者要较多的使用增强CT进行检查,能够较早的检查出小肝癌便于及时的进行治疗,使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
参考文献
[1]张黎军.超声和CT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4):81-83.
[2]郭娟,郭瑞强,陈金玲.对比超声造影对小肝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3,34(6):196-200.
[3]韦柳.超声造影对鉴别诊断肝硬化背景上小肝癌与不典型增生结节的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2012.
[4]独见库,李冠海,何伟华,等.超声造影对小肝癌和肝硬化结节的鉴别诊断[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4):82-83.
[5]郭新中,戚元刚.超声和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价值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2):140-142.
[6]熊浩, 彭婕, 郑黄华,等. 回顾性分析用MR和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6, 21(4):567-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