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无痛胃镜在神经科高危患者的应用

时间:2022-11-10 19:4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分析无痛胃镜用于检查神经科高危患者的安全性。方法:选择神经科患者102例,按照ASA分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ASA Ⅲ、Ⅳ级)和对照组(ASA Ⅰ、Ⅱ级),各51例。两组均采用异丙酚进行镇静麻醉,并采用无痛胃镜进行检查,观察两组反应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检查过程中呼吸循环均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但波动范围均处于正常范围,且快速恢复正常;两组异丙酚用药量、苏醒时间、自主行走时间、喉痉挛、心动过缓以及低血压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注射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痛胃镜用于神经科高危患者的诊疗,配合异丙酚镇静麻醉安全有效,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注药速度,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避免发生心肺意外。

【关键词】 高危患者; 神经科; 无痛胃镜; 异丙酚

神经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除患有专科疾病外,常伴有心血管病、高血压等疾病,采用普通的胃镜检查容易诱发心脑血管并发症等。采用无痛胃镜技术进行诊疗,有利于提高神经科高危患者对于胃镜诊疗的依从性,同时还可减少患者的痛苦以及胃镜诊疗相关并发症[1-2]。本研究对神经科高危患者采用异丙酚镇静麻醉,采用胃镜进行诊疗,旨在探讨无痛胃镜应用于神经科高危患者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神经科收治的高危患者102例,按照ASA分级将患者分为观察组(ASA Ⅲ、Ⅳ级)和对照组(ASA Ⅰ、Ⅱ级),各51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5例;年龄41~70岁,平均(53.3±11.1)岁;ASA Ⅲ级35例,ASA Ⅳ级16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35~67岁,平均(50.3±9.1)岁;ASA Ⅰ级33例,ASA Ⅱ级18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并配合本研究,均签订了医疗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60岁以上的患者在进行胃镜诊疗前均需进行心电图检查,确保患者无严重心电图异常。对照组:本组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检查前10 min予以含服10 ml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并注意安慰、疏导患者,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心理状况,待其情绪基本稳定以后进行常规检查。观察组:术前准备与常规胃镜检查相同。患者入室后,取左侧卧位,并常规放置口垫和鼻导管吸氧,然后建立一个静脉通道。常规行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脉搏以及心电图监护。首剂静注80~100 mg的异丙酚,控制注药时间在0.5~1 min左右,待患者入睡,并且呼吸基本平稳、睫毛反射基本消失,且SpO2稳定在>90%后即可开始插镜,行胃镜检查。术中酌情予以追加异丙酚,如患者出现肢体活动,可追加0.5 mg/kg的异丙酚;如呼吸频率在10次/min以下,或者出现屏气、SpO2降低5.0%以上或者低于90%时,应将患者的下颌抬起,或予以面罩加压给氧;如血压降低30%以上,应静注10 mg麻黄碱;如心率降低至60次/min以下,则需予以适量阿托品。

1.3 观察指标 监测两组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SpO2,并记录患者的用药前(T1)、用药后5 min(T2)、10 min(T3)以及术后5 min(T4)时的呼吸循环变化(心率、血压、呼吸频率、SpO2);统计两组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镜检查一般情况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镜检查,观察组的异丙酚首剂剂量、总剂量、苏醒时间、自主行走时间分别为(92.5±14.3)mg、(118.6±21.4)mg、(8.9±3.4)min、

(10.5±3.7)min;对照组分别为(95.3±13.3)mg、(120.3±

22.5)mg、(8.2±3.3)min、(10.3±3.5)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呼吸循环变化 术中,两组患者的血压以及呼吸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对照组在5 min时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10 min以后恢复正常状态(P>0.05),术后5 min基本维持正常。观察组在用药5 min时各项指标均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10 min以后,心率、血压恢复正常状态(P>0.05),而呼吸频率以及SpO2仍显著低于用药前(P<0.05),术后5 min各项指标均维持正常(P>0.05)。详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 两组除喉痉挛、心动过缓以及低血压以外的各项不良反应以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胃镜诊疗技术日益发展,胃镜的制作工艺更加人性化,镜身也越来越细,充分体现了微创诊治的现代医疗理念。目前,胃镜已成为诊治消化道疾病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由于胃镜检查时,患者常存在恶心呕吐、咽部不适、呛咳等不良反应,甚至引发心血管并发症等,导致患者产生心率增快、血压升高、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能很好地配合医师的操作,容易影响胃镜检查甚至导致检查失败等[3-5]。神经科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存在潜在心脑血管病变,同时,高危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心、脑等重要脏器疾病,实施胃镜检查过程中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科老年患者经普通胃镜检查时,可能出现异位心律、心率改变、心肌缺血、心绞痛以及室上性心动过速等,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等[5-7]。因此,在神经科高危患者的胃镜检查中介入无痛技术非常必要。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快速、短效静脉全麻药物,其主要临床特点为起效快、药效持续时间短,且麻醉效果好、术中无知晓、苏醒快、完全清醒后无兴奋和头痛现象等。异丙酚对于心血管以及呼吸系统功能具有短暂抑制作用,可能导致血压降低、呼吸变慢、变浅等[8-10]。大量研究报道证实,异丙酚用于ASA Ⅰ、Ⅱ级门诊患者的胃镜检查是安全的,但关于异丙酚应用于神经科高危患者的胃镜检查还缺乏相关报道。

本研究中,采用异丙酚对ASA Ⅰ、Ⅱ级神经科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在用药5 min以后,心率、血压以及呼吸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而大部分的患者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且用药10 min时,各项指标均基本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基本可不予处理。对于部分降低幅度较大者,经简单对症治疗后均快速康复,且未造成严重后果,与相关文献报道一致。对于ASA Ⅲ、Ⅳ级神经科患者,异丙酚对于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抑制作用同ASA Ⅰ、Ⅱ级患者基本一致,且需要处理的低血压以及心动过缓发生率与ASA Ⅰ、Ⅱ级患者无显著差异。但从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需要处理的呼吸频率改变率(11.8%)以及SpO2降低(13.7%)相对于对照组更为更严重,需要积极处理。同时,两组均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呛咳、喉痉挛等不良反应,经过简单对症处理后均得到缓解,提示在无痛胃镜诊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同时积极处理,可快速恢复。此外,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注射处疼痛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神经科高危患者实施无痛胃镜诊疗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在神经科高危患者的检查及治疗过程中应用异丙酚实施无痛胃镜诊疗,安全有效,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注药速度,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及体征。

参考文献

[1]徐晓华,周怀力,叶礼红,等.无痛胃镜在神经科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2):35-36.

[2]许天华.丙泊酚超射技术在老年无痛胃镜检查麻醉中的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2):307-309.

[3]杨康,魏揠琴,罗玉明,等.无痛技术在高龄高危患者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四川医学,2012,33(12):2119-2121.

[4]蒋洪宇.高危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麻醉处理[J].吉林医学,2010,31(34):6289.

[5]钟美声,周怀力,徐晓华,等.住院高危患者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0):192-193.

[6]缪滔,王赛君,徐冰,等.无痛胃镜检查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8):744-745.

[7]苏振波,李龙云,赵国庆,等.丙泊酚靶控输注技术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4):588-590.

[8]麦英明,唐晓华,罗捷,等.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5):1390-1391.

[9]王义钢,李斌.高龄患者无痛胃镜检查60例用药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9):1187-1188.

[10]张荣兰.无痛胃镜检查的配合与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15(2):286.

(收稿日期:2013-04-17) (本文编辑:连胜利)

推荐访问:神经科 胃镜 无痛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