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医辨证应与辨病相结合

时间:2022-11-11 11:45:04 来源:网友投稿

辨 证

中医治病疗效是肯定的,是以治本求原,其中辨证是关键,为中医所长。辨证的过程就是诊断过程,关键是辨什么证,有准确的“证”才能合理治疗,在中医文献或教材里,出现“证”字之处很多,所指内容各异。归纳起来不过4个方面:①指症状:认为古代“证”同症是证候的组成部分,如发热咳嗽等。②指证候:包括症状与体征,是临床表现总和,如头身痛、苔白脉浮等。③指证型:即诊断结论,如五心烦热,盗汗之阴虚证等。④指病名:认为证同病,如喘证、郁证等。各种解释都有一定理由,因此常见一证多义或一证多用现象。

区分证的涵义,确定证的基本意义,笔者认为:理解为症状、证候、证型及病名都是不够全面的,因为症状和证候均属临床表现,仅为所辨之证的内容之一,而证型与病名皆为辨证结束作出的诊断结论。中医治病是以主症为名,如头痛、痹证等,均为病的表面现象,是标症,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所以中医特长就是通过表面现象(症状或体征)的标,探求疾病的根本,辨出确切病机,方可治病,在特殊情况下对症治疗也是必要的,所以说辨证之“证”既不是临床表现的证,也不是诊断结论的证,若要代表某种涵义时,应用相应的词以示区别。

说到底证究竟指什么?笔者认为:应该是通过四诊和现代医学诊断所集的疾病某阶段病因病理,病位病性,病势等病理变化的综合资料的总概括(症状、体征、检验结果、病因、病史、体质、天时、心理、地理、职业等)即为证,有了可靠的证据和资料,进行分析辨别、推理、判断综合归纳,此为辨证,最后确定结论,作出明确诊断,提示治疗方案,据此说诊断过程就是辨证过程。

辨 病

辨什么病,是辨中医病还是辨西医病,是争议的焦点。一般说辨病为西医所长,那也不等于西医只辨病不辨证,中医就只辨证而不辨病,不同的是西医辨别的是症状而已,同样需要诊察分析,鉴别诊断,最后确诊。

从历代文献记载分析看,多数病名都是在《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病源侯论》等医籍记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中有的病名经历了由肯定到否定再到肯定的过程,因而有的病根据其实质更名沿用至今,有的自然而然的淘汰,从而使疾病的命名上升到一个更合理、更切合实际的新阶段。

笔者致力于临床风湿痹病的研究治疗,从中医理论到现代医学结合有机联系,将痹病论治改为风湿病的疾病名称,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得到完善,不断深化,辨病更趋科学、合理,切合临床实用的价值。但治疗要紧密结合病人实际,达到个体化的治疗水平,强调辨病并不是不要辨证,而是说辨证更要深化,在辨证的时候,要有全局的观点,不能只着眼于目前的见症,有一病多症,也有一症多病现象。中医对病机的机理认识更深的是疾病之本,治病必求其本。

辨证应与辨病相结合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模式是中医学的显著特点之一。中医辨证应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结合的原因就是二者各有所长,其共同目的显然都是寻求先进技术,精确诊断,有效治疗,提高医疗学术水平,从现代科学水平上体现对疾病的客观认识。在明确西医诊断的同时,应用现代中医角度对疾病的病理病因,诊治规律作出系统的理论依据。有了确切诊断,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才能发挥丰富中医理论,所以只有诊断上的有机结合,才能指导治疗的合理结合,才能在理论上紧密结合。西医辨病长于诊断,中辨证长于治疗。实现中西辨证辨病相结合,集两者之长,才能体现时代要求。

参考文献

1 北京中医学院,主编.中医学基础教材,1978,3.

2 诊断学基础(全国医专学校教材),1980,7

推荐访问:辨证 应与 中医 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