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及X线诊断对比分析

时间:2022-11-11 12: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和痛风性关节炎(GA)的临床及X线表现,提高对两组病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8例RA和32例GA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58例RA中,女性占90%,特别是25~50岁的女性,32例GA中,男性占80%,停经女性占5%。RA多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对称侵犯为主,亦有多关节先后发病且不对称者,类风湿因子多阳性;而GA的X线改变常首发在第一跖趾关节,亦有多个关节屡发关节炎,中晚期发现穿凿样骨质破坏,晚期关节周围出现明显痛风石,且血尿酸浓度增高;结论:X线平片是检查RA和GA的首选检查方法,掌握各期的临床及X线特点,结合各自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对提高X线诊断准确率十分必要。

【关键词】类风湿性; 痛风性; 关节炎; 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77-0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性症状为对称性、周围性、多关节性病变[1]。它可侵犯任何关节滑膜,但多见于手、腕和足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受累[2]。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痛风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体液及血液中尿酸含量增多和尿中排泄减低,在体内蓄积沉淀而引起的一种炎症反应,当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受累时,则引起痛风性关节炎[3]。病变初期常累及手足小关节尤其是第一跖趾关节,而后才逐渐侵及腕,踝,肘等关节。

本文根据RA与GA的X线表现并结合各自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对比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文搜集了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经临床确诊的58例RA和32例G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RA女性占90%,特别是25~50岁的女性;GA男性占80%,停经女性占5%。

1.2临床症状

1.2.1 本组58例经临床确诊的RA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4]。58例早期均出现几周到几月的疲倦乏力、体重减轻、胃纳不佳,低热和手足麻木及刺痛的前驱症状,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对称性肿痛、晨僵,活动后减轻。40例有明显的手指游走性疼痛、近端关节梭形肿胀;25例晚期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和强直,并伴有骨骼肌萎缩。11例(18.9%)在受累关节附近的皮下出现类风湿结节。

1.2.2 本组32例GA患者均符合1985年美国holmes诊断标准。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关节炎发作史,且有一个或多个关节屡发,27例(84.3%)初发病例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常在午夜突然发病,受累关节局部有红肿热痛及功能障碍,无晨僵。15例中晚期患者病变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出现畸形。其中2例皮下结节破溃流出石灰样尿酸盐结晶。

1.3 实验室检查

1.3.1 43例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阳性,45例活动期患者血沉加快>30mm/h,C反应蛋白超过正常范围,同时伴有轻到中度贫血,血小板增高,白细胞及分类多正常。

1.3.2 本组GA病例血尿酸值为0.30~0.98mmol/L,30例(93.7%)在0.35mmol/L以上。22例24h尿的尿酸测定值为1.35~6.87mmol/l。23例血沉检查其沉降率为25~145mm/h。急性发作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升高,5例血尿素氮和肌酐升高,1例类风湿因子(RF)为阳性。

1.4 X线检查:所有患者均摄取病变部位的正侧(斜)位片,其中RA患者主要摄取双手、腕X线片,部分作了肘关节、足部小关节、踝关节及颈椎等其他部位的X线照片;GA患者主要摄取足部X线片,部分作了手、肘、肩及膝关节的X线照片。

1.5 分期:按下列分期标准对RA进行分期[4]:Ⅰ期:X线片中可见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阴影,关节端骨质疏松;Ⅱ期:关节间隙因软骨的破坏变得狭窄;Ⅲ期:关节面出现虫凿样破坏性改变;Ⅳ期:晚期出现关节半脱位和纤维性强直。GA分期如下[5]: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X线片表现为非特征性软组织肿胀;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炎症不能完全消退,可见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典型者见骨质呈圆形或不整齐的穿凿样破坏性改变。

2X线表现

2.1 软组织改变:

2.1.1 40例RA患者早期出现多发对称性梭形软组织肿胀,以双手掌指关节及腕关节为甚,5例合并双膝关节肿胀。11例肘关节附近等皮下出现类风湿结节伴钙化。

2.1.2 32例GA患者均出现多处不同程度关节软组织肿胀、局限性小结节、肿块形成,9例出现软组织巨块,多见于第1跖趾关节处,指间关节多处有梭形肿胀,非两侧对称。15例出现痛风结节钙化,肘关节1例。

2.2 骨质改变:

2.2.1 58例RA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骨质疏松及破坏征象,疏松主要分布于周围小关节、邻关节骨端,39例整个骨干疏松,膝关节5例、肘关节、颈椎各2例,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关节面毛糙,皮质变薄、中断或关节面下呈多发、边缘不清楚的囊状小透亮区,在关节边缘可见增生性改变。骨质破坏,早期出现在关节边缘,为关节面下局限性小囊状缺损区,近而骨端关节面出现虫蚀状或钻凿状小的骨质凹陷破坏。颈椎改变表现为枢椎齿状突及小关节面钩椎关节毛糙、模糊。

2.2.2 32例GA患者病变区域骨质疏松不显著,15例于关节边缘骨皮质出现多处波浪状凹陷,周边硬化,部分合并骨膜反应。32例骨性关节面不规则或穿凿样破坏,边缘锐利,周围无硬化,严重的多个破坏区相互融合,呈蜂窝状。7例关节面相对两端骨破坏结构紊乱、向外翘且突出;1例严重患者,X线片示大片骨缺损,关节结构完全消失,骨端呈喇叭口状,骨内有囊状透亮区,骨皮质膨胀变薄,形成假肿瘤样改变。GA病灶周围骨质密度正常,无疏松。

2.3 关节改变:

2.3.1 58例RA患者关节改变包括间隙狭窄、甚至消失,形成纤维性强直,脱位或半脱位。关节狭窄35例,以腕关节、掌指关节居多,25例晚期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关节畸形和强直,并伴有骨骼肌萎缩;腕关节半脱位6例,掌指关节半脱位7例。发生在颈椎者枢椎齿突侵蚀,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在第二颈椎以下部位表现为颈椎半脱位或脱位,小关节间隙狭窄和关节面侵蚀,椎间隙狭窄及棘突侵蚀。

2.3.2 32例GA患者出现不同程度多关节破坏,其中1例第一跖趾关节构成骨端及相应趾骨骨质大片缺损,19例关节间隙狭窄,关节畸形、退行性改变7例。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痛风性关节炎属代谢性疾病。

RA是一个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病。国人患病率约0.3%,男比女为1:3,高发年龄为45~54岁[6],本组RA女性占90%。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不明,目前多认为是在遗传易患素质的基础上加上病毒或细菌感染。其病理为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侵及下层的软骨和骨,造成关节破坏,它可侵犯任何关节滑膜,但多见于手、腕和足等小关节、呈对称性受累,发现广泛的侵蚀性关节病几乎可以诊断为RA。临床上发病隐匿,表现为受累关节晨僵、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的过程,8%~15%急性发病,有发热,不适和肝脾肿大等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指16岁以下发病者)[6]。同时RA也可侵蚀关节外的其他器官、组织,如心、肺、肾、动脉、神经、眼等,引起相应症状。晚期出现多关节畸形,如手指“尺侧偏移”,指间关节屈曲和过伸畸形,并伴有肌肉萎缩。类风湿结节是RA较特异的皮肤表现,出现在15%~25%的患者,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本组11例(18.9%)。60%~70%的患者在活动期血清中出现类风湿因子(RF)[4],本组43例(74%)RF阳性。X线片中RA手足小关节是最早、最常受累的部位。早期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周围软组织对称性梭形肿胀较多,而远端指间关节周围软组织改变较少,当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关节受累严重时,均向尺侧偏移畸形,较有特征;进而关节间隙变窄。边缘性骨侵蚀为RA重要的早期征象。关节端骨质疏松是RA重要特点之一,骨质疏松早期多位于周围小关节、邻关节骨端,而骨干中部仍保持正常密度,此点在GA不多见,以后中轴骨、四肢骨均可出现,可有骨质软化;RA常有软骨下囊性病灶,呈多发、边缘不清楚的小透亮区,严重者关节软骨破坏致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完全消失。RA骨质疏松和关节间隙变窄早于骨性关节面侵蚀。晚期关节半脱位致关节畸形或出现纤维性强直,骨性强直较少见。中轴骨受累少见,其中以颈椎最长受累,特别是环枢关节改变,包括半脱位、骨质疏松、骨侵蚀等。RA也有发生在单一大关节,但关节间隙变窄较晚。

GA是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所致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症。常有家族遗传史。多见于中老年人,男多女少,男性占95%以上,女性多于更年期后发病,既往一直认为国内痛风少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递增的趋势,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所有年龄段痛风的患病率为0.84%[4]。主要病理改变是尿酸盐结晶沉积于关节软骨、软骨下骨质、关节周围结构和肾脏,结晶引起局灶坏死,而发生炎症反应,形成肉芽组织。尿酸盐沉积及周围纤维化即为痛风结节[6],此易沉着于组织、皮下、软骨、骨、韧带、滑囊、腱鞘等处。关节病变主要为软骨变性、滑膜增生和边缘性骨侵蚀,关节强直罕见。无症状期病变呈潜在性发展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经过一段时期后急性发作,以骤发的急性关节炎为特点,常在夜间突发关节剧痛而惊醒,急性发作时可出现暂时性功能障碍,病变初期多侵犯单关节,以第一跖趾关节最为多见(50~90%),本组27例(84.3%),其次为踝、手、腕、膝和肘等关节。持续1~2d症状达高峰,数日~2w亦可自行缓解。随时间推移发作逐渐频繁,累及关节逐渐增多,最终炎症不能消退,关节畸形僵硬。因此初诊到最后确诊可延至十余年。尿酸升高与否并非绝对,有时急性期常可检查阴性,在慢性期往往90%以上尿酸超过6mg/dl(0.35mmol/L),本组高尿酸血症30例(93.7%),尿酸正常并不能否定本病的存在,本组2例血尿酸正常。15例出现痛风结节钙化,肘关节1例,其中2例结节处破溃有白色分泌物溢出。5例并发肾功能衰竭,腹部平片尿路阳性结石率不高。痛风的x线征象与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基本上是一致的。发病5~10年内可无任何X线表现。早期仅表现为关节软组织肿胀,中晚期在关节附近骨皮质出现硬化或多处波浪状凹陷,进而发现穿凿样圆形或椭圆形缺损,境界清楚锐利,严重的多个破坏区相互融合可呈蜂窝状。病变累及关节软骨致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关节可出现畸形,关节周围出现结节状钙化影(痛风结节钙化)[6]。病灶周围的骨质密度和结构可完全正常,无骨质疏松,这个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

早期RA与无症状期、急性期GA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X线检查前者除出现对称性软组织肿胀的同时易显现出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甚至边缘性侵蚀等征象,而后者仅呈单发或多发非对称性软组织肿胀。中晚期RA与慢性期GA的部分X线征象较易混淆,鉴别仍要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如慢性期GA因痛风结节累及手的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时,易被误诊为RA,鉴别要点是前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多有痛风发作史,有发作诱因(如受凉、饮酒、进高嘌呤饮食等),可有血尿酸升高,类风湿因子多阴性,受累关节多为单侧,在身体特定部位可见痛风石,X线表现骨质呈穿凿样缺损、边缘呈尖锐的增生硬化,早期关节间隙不变窄,严重者出现脱位、骨折。后者以女性多见,无上述诱因,生化检查无血尿酸升高,类风湿因子多阳性,受累关节呈对称性发作,以手指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受累常见,晨僵明显,无明显疼痛间歇期,X线示关节间隙狭窄、骨质疏松,可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终上所述,X线平片是检查RA和GA的首选检查方法,掌握各期的临床及X线特点,结合各自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对提高X线诊断准确率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马方红,王贵娟.影像学检查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J].临床荟萃,2003,18(10);597.

[2] 孙瑛,路阳.类风湿关节炎早期X线征象分析.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6,11(3);128.

[3] 方建飞.痛风性关节炎的X表现,皖南医学院学报,2008,27(4);296.

[4] 叶任高,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5]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 白人驹,张雪林.医学影像诊断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推荐访问:关节炎 临床 诊断 类风湿性关节炎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