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西方的忧虑和警惕

时间:2022-11-11 19: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亨廷顿的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因其提出的许多新的理论和视角而享誉世界,然而也颇受争议。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这本书。首先,简单介绍本书提出的一系列理论,从这一点说明我的整体感受。再次,回顾其他研究者的评价。最后,重点谈谈笔者就本书写作背后所透露出的西方忧虑和警惕。

关键词:文明,冲突,视角,理论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既出,就在学届引起轩然大波,其独到的见解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并提供了很多看问题的视角。

一、“文明冲突论”的理论架构

冲突理论是作者论证自己从文明视角来审视国际问题的立论依据。作者在肯定自己理论时,应当说是首先否定了其他人的理论,这几种理论包括“历史终结论”“两个世界论”“完全混乱论”以及以国家利益作为考量手段论。“历史终结论”作者认为已被事实证明是错误的,“两个世界论”作者认为没有意义,“完全混乱论”作者认为无助于政府作为,而以国家作为衡量标准一直都适合,没办法解释当前,最终作者通过反向论证认为把“文明冲突论”作为当前理解政治现实的理论基础是最恰当的。作者还曾专门发表一篇论文《不是文明?又是什么》专题反驳。那么,我们如何看待作者这种理论及其论证方式呢?我个人认为,图式理论的提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理论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是一种很可取的方式,但作者武断的如此否定一套理论或观点,在我看来,是有失妥当的。

否定普世文明理论是作者在文明理论内部确立文明冲突论的不可超越的真理。只有否定西方文明是普世的,那么作者提出的八种文明的存在才是合理的。我认为这也是作者在整本书中为了架构自己整套文明冲突理论不断否定普世文明的原因。作者给出了普世文明的几种可能,但没有一种是西方文明,即使有人这样认为,作者也否定了它。同时作者突出了宗教因素在文明内涵中的重要地位,而且论证了各宗教的难以兼容性,这导致文明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也否定了普世文明,特别是所谓西方文明就是普世文明的理论。作者还论证了西方化与现代化的关系,更进一步否定了西方文明的普世性。由此,似乎“文明冲突论”在文明内部没有了争议。

核心国家的提出是作者的又一大创造。作者认为核心国家非常重要,因此伊斯兰国家和非洲国家缺少核心国家而矛盾重重,争端难以解决。而在我看来,作者提出的核心国家用意绝非如此简单。一来,团结整个西方国家,典型的国家结盟主义,联合对抗非西方。二来为美国奠定西方国家的领导地位。

断层线冲突理论的提出解决了文明冲突的具体方式。这一理论在作者把文明界限划分清楚后,核心国家、联盟确定后,便自然地出现了。为何会产生这种断层线冲突呢?说到底,还是作者认为不同文明必然产生冲突。而各个文明又不是天然分割开的,他们是有联系的,这就必然导致地域相连的地方产生冲突。如何终止?作者认为需要核心国家的参与,这明显渗透着霸权主义的色彩。

二、“文明冲突论”评价的简单综述

文明冲突论自诞生以来,可以说是毁誉参半,评价也褒贬不一。《外交》杂志的编辑们这样评价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认为是继20世纪40年代凯南提出的遏制理论之后的另一最富争议的国际关系理论,它几乎刺激了所有文明的神经。多数的正面评价认为,它符合了战后政治的发展状况,为理解国际政治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亨廷顿是西方最优秀的政治学家之一,他为理解下个世纪全球政治的现实提供了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分析框架。”然而对他的批评也纷至沓来。主要在于批驳冲突不是主要起源于文明,而是其他方面。而且亨廷顿把整个非洲成为一种文明,但事实上今日世界上大多数的冲突都发生在非洲内部。”①前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柯克帕特里克说:“存在于文明内部的狂热派与立宪主义之间、极权野心与法治之间的冲突以一种比存在于文明之间的冲突更触目、更完全的形式出现。”②

三、“文明冲突论”背后潜藏的西方的忧虑警惕

亨廷顿在书中大肆宣扬的西方的衰落和中国、伊斯兰的崛起的言论,似乎只是强调世界格局的变化,看似世界真的要成为作者所说的“一个多极多文明的世界”。但我们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这种思想的深层次是作者对非西方实力的崛起的深深担忧,然而又无法改变的无奈。这种推断不是我强加给作者的,而是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作为既得利益者的西方是唯恐其他力量的兴起打破了这种秩序,因而,西方采取各种手段打压非西方,或者同化,或者散发崛起威胁论。这种行径一方面是在施加压力阻止非西方的过快发展,另一方面树立敌人以激发本文明的爆发力量和凝聚力。在强调敌对文明崛起的同时,作者还过分夸大文明之间的不可调和性。 通过扩大文明的差异性和不兼容性,我们很难理解作者所提出的文明秩序的重建是否还有可能?哈佛大学历史学教授艾利耶在《亨廷顿与马汉:文明冲突论的比较》一文中,通过对二者观点的比较得出“世纪不同,担忧一致”。艾利耶认为之所以都在世纪末提出这种挑战理论,是在反思西方现代化的过程中发现了新崛起的力量对现存西方秩序的挑战。因而,可以说,这是西方对非西方的一种一以贯之的忧虑。

而文中强调的核心国际理论欲在为霸权主义做掩护,非西方势力的崛起对西方的威胁已经让一些有先见之明的西方学者忧心忡忡,印度、巴西、中国的崛起让他们越来越觉得不安,离我们最近的便是“中国威胁论”,西方所习惯了两百多年的经济文化霸主地位竟被多个昔日的“小绵羊”迎头赶上,优秀的人当然不愿意被超越,所以他们竭尽全力去避免,恐怕有一天他们被曾经欺压过的对手打倒。当他们在倡导文明冲突的时候,恰恰忽视了东西方文明的本质差异,他们在用西方人的思维审视非西方文明时陷入了理所当然的思维瓶颈,这一点,只有非西方的思维才可以清楚看到,文明之间除了冲突,更主要的还有融合以及和谐共生。历史上各个文明区之间和内部都是这样发展的,这一点有很多例证。非西方的崛起势不可挡,西方学者的忧虑恰恰证明了这一点。除此之外,西方对非西方的警惕以及这种警惕对非西方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值得我们深思。

注释:

① 《冷战后的冲突》 《文明问题》 1997年第1和第2期

② 《传统和变革—文明的冲突读后》《文明问题》 1994年第十期

推荐访问:忧虑 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