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反复发热伴咽痛1个月余,干咳1周

时间:2022-11-12 08:35:13 来源:网友投稿

病历简介

患者,女,59岁。患者于入院前1个多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以低热为主,一般在18:00左右达高峰,次日清晨可自降至正常,热退时出汗,伴有咽痛,自行服用罗红霉素2天,症状无好转,遂至医院就诊。

查血常规偏高(具体不详),考虑感染可能,予以头孢呋辛治疗2天后血常规正常,但患者仍有发热、咽痛,且出现流鼻涕等症状。当地医院考虑为急性咽喉炎,予以青霉素+利巴韦林治疗3天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之后自觉症状好转,未监测体温。2周前患者再次出现咽痛、耳痛,伴有发热,T 37.9℃,至五官科就诊仍考虑咽喉炎,予以青霉素治疗,治疗3天后体温无下降。

于当地医院住院,入院后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正常;CRP 70.50 mg/dl,铁蛋白491.9 g/L,ESR 103 mm/小时;雌激素正常;肿瘤指标:AFP、CEA、CA19-9、CA 125、CA 153、CY211正常;疟原虫阴性;胸部CT未见异常;腹部B超:脂肪肝,余未见异常;子宫未见异常;心脏彩超未见异常;淋巴结B超: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双侧颈前部淋巴结肿大,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垂直MRI未见异常;双肾及肾上腺CT未见异常。完善相关检查后,发热原因仍不明确,考虑感染因素,先予以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唑钠用药4天,后予以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仍发热,仍以午后为主,但体温高峰上升,最高39.3℃,服退热药可降至正常。近1周来患者自觉干咳明显,咽痛有好转,现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既往体健。

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营养好,发育正常,自主体位,步入病房,能合作查体,对答切题。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咽后壁见有溃疡,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两侧呼吸运动正常、对称,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明显的干湿啰音。HR 8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病理性杂音未闻及。四肢活动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膝反射对称,神经系统检查(-)。

第一次查房(入院当天)

住院医师 患者中年女性,反复发热1个月余,伴咽痛、咳嗽,咽后壁见溃疡,考虑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但使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是否为病毒或其他特殊菌感染(如结核等),需进一步检查,如EBV-DVA、TB-ELISPOT、纤维支气管镜等。

入院后患者查EBV-DVA及EBV抗体均阴性,血常规正常,血培养阴性,心脏彩超无异常发现,查PPD试验、TB-ELISPOT、G试验、GM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自身免疫抗体阴性。但是患者仍然发热及咽痛。关于下一步诊治请主治医师指示。

主治医师 患者以发热、咽痛起病,伴干咳,在外院先后经红霉素、头孢呋辛、利巴韦林、左氧氟沙星、头孢替唑钠、青霉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阿奇霉素抗感染无效,到我院住院后未予以特殊治疗。考虑一般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少有发热病程持续1个月者,但应排除EB病毒感染,查EBV-DVA及EBV抗体均阴性,且患者肝脾不大,暂不考虑EB病毒感染。再者应排除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查体未见皮肤瘀点、瘀斑、皮疹、肝脾大,未闻及心脏杂音,血常规正常,多次血培养阴性,心脏彩超无异常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可能性不大。查PPD试验、TB-ELISPOT、G试验、GM试验、乳胶凝集试验均阴性,自身免疫抗体阴性,基本不考虑结核、真菌感染、结缔组织病可能。但是查体时发现患者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并有轻度触痛,应考虑是否可能为甲状腺疾病所致,故应进一步查甲状腺功能及相关检查。

第二次查房(入院后第8天)

住院医师 患者查甲状腺功能TSH≤0.019 mU/L,T4 161.5 nmol/L,T3 3.9↑nmol/L,FT4 25.01 pmol/L,FT3 7.96↑pmol/L,提示甲亢。进一步查甲状腺抗体阴性,甲状腺3小时、24小时摄碘率明显低于正常,可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请上级医师指示。

主治医师 根据检查结果,同意住院医师的诊断,为明确诊治,可提请总院内分泌科有关专家做进一步指导。

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最后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之一,但致病原因至今未明确。常被认为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有关系,多见于20~50岁成年,女性多于男性。典型的亚急性甲状腺炎诊断并不困难,然而由于其各期临床表现不相同,患者在不同时期就诊时的临床表现亦不同,而导致诊断上的困难,致使误诊,误诊率在12%~48%。

因此,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亚急性甲状腺炎起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发热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且经抗生素治疗效果差,伴有乏力或体重减轻,应用激素或非甾体消炎药效果较好,虽然此时患者甲状腺局部表现轻甚至无表现;②甲状腺短期内肿大,或伴有结节而局部疼痛明显,甲状腺触痛亦比较明显;③有甲亢症状,但甲状腺局部疼痛明显,伴有发热,在甲状腺局部未闻血管杂音;④B超提示甲状腺瘤,而局部疼痛明显;⑤中年妇女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症状,既往有发热及甲状腺疼痛;⑥实验室结果是T3、T4水平与131I摄取率呈分离曲线,即T3、T4一过性增高而131I摄取率下降(这一特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可以予以泼尼松10 mg,2次/日,口服治疗。

转归

经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咽痛、干咳消失。患者治愈后出院。

主任点评

患者发热1个月余,一直考虑呼吸道感染,先后使用多种抗生素效果不佳。其误诊原因:①前期亚急性甲状腺炎症状不典型,以发热、咽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血常规升高,体检时忽视甲状腺局部的检查,因而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②对辅助检查分析欠完整,亚急性甲状腺炎在病后1周内由于甲状腺滤泡的破坏使甲状腺向血中释放甲状腺激素,约半数患者可伴有甲亢表现。患者常诉心悸,神经过敏及倦怠,多感倦怠非常明显,这是本病的特点之一。进一步检查可发现甲状腺131I摄取率低,可据此鉴别。③未充分利用B超辅助检查,接诊医师未做全面检查,给予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也没有进一步分析发热、咽痛的其他原因。

鉴别诊断思维 患者反复发热伴咽痛1个月,首诊印象是上呼吸道感染,外院多次针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更换了七八种抗生素,但抗感染治疗始终无效,此时应及时想到其他感染性疾病或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这点非常重要)。因为病程中患者并非持续发热,而是间歇性发热,体温可高达39.3℃,感染性疾病中能导致间歇性发热疾病主要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胆系感染、牙源性感染、泌尿系感染。

胆系感染 该患无右上腹疼痛症状,腹部B超未提示胆系病灶存在,基本不考虑胆系感染。

牙源性感染 患者无龋齿,入院时存在发热,但无牙痛,查体未见牙龈肿胀,也不考虑牙源性感染。

泌尿感染 中老年女性尤应警惕泌尿系感染的可能,虽患者无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但不应忘记上尿路感染的可能,该患肾区无叩击痛,尿常规未见白细胞,泌尿系彩超无异常,泌尿系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感染性心内膜炎 应高度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可能,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亚急性起病,有发热,多以午后和晚上高,伴畏寒和盗汗,头痛、肌肉关节痛常见。几乎所有患者均可闻及心脏杂音,既往有心脏杂音的患者,其杂音性质亦发生改变。患者常有因微血管炎或微血栓导致的皮肤、口腔黏膜膜瘀点,以及皮肤痛性结节或出血性红斑。可出现贫血、脾大。本例患者虽有午后和晚上发热,但无心脏杂音、皮肤黏膜瘀点、痛性结节、出血性红斑,无贫血、脾大,多次血培养阴性,心脏彩超无异常,基本不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

诊断思维 由于常规检查发现患者存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症状,很容易将诊断方向指向甲状腺疾病,针对患者发热伴咽痛,首先考虑亚急性甲状腺炎。对于具有上述甲状腺方面表现的患者,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认识:①充分认识到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的多样复杂性,首诊医师首先要提高对本病的认知性;②完善而全面地应用必需的辅助检查手段;③全面细心的查体和详细地询问病史是临床医师永恒不变的基本功。患者如有发热、咽痛、甲状腺肿大伴单个或多个结节触之坚硬而显著压痛,临床上可初步拟诊为本病。

实验室检查早期血沉增高,白细胞正常或减少。血T3、T4增高,而血TSH降低,测摄碘率可降至<5%。这一特征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血甲状腺免疫球蛋白初期也升高,其恢复正常比甲状腺激素恢复晚。超声波检查在诊断和判断其活动期时是一个较好的检查方法。

超声波显像压痛部位常呈低密度病灶,细胞穿刺或组织活检可证明巨核细胞的存在。

推荐访问:干咳 个月 发热 反复 咽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