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的张亭栋教授被任命为专家组组长,带队去一探究竟。原来,此地乡间一位老中医有个秘方,是用中药砒霜、轻粉(水银粉、汞粉)、蟾酥几味剧毒之物配制的,最初用来治淋巴腺结核,一位药剂师用此药治好了自己母亲的皮肤癌,后又改成针剂肌肉注射攻治各种癌症。这个被命名为“713”的抗癌新药在当时引起了不小轰动,很多被判“死刑”的癌症患者慕名而来,有的奇迹般“康复”——子宫癌患者用药后分泌物明显减少,肝癌患者用药后疼痛感消失。还有一位食道癌患者,原本医生已表示无能为力,用药后不但能喝水、吃饭,还能散步了。
作为中西医结合的血液病医生,张亭栋很想在“血癌”上打开缺口。张亭栋开始将原方分成砒霜加蟾酥和砒霜加轻粉两组做体外抑瘤试验,反复试验发现,其中的砒霜是癌细胞的克星。张亭栋课题组大胆创新,将砒霜提纯,最终精制成亚砷酸注射液,专门攻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很不错。在此基础上,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陈竺、陈赛娟与张亭栋通力合作,尝试用三氧化二砷治疗对全反式维甲酸耐药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进一步证实了癌蛋白PML-RAR中PML是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直接药物靶点,这一发现在国际上产生反响。对8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发病人联合用药,随访7年的研究表明,5年无病生存率达到90%以上。血液界最前沿的杂志《血液》主编称:“这种对大多数病人而言原为快速致死的疾病,已经变为可治愈。”
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医学家在砷剂临床应用上取得重要进展。哈尔滨医科大学一院院长周晋带领其科研团队通过将三氧化二砷持续缓慢静脉输注,较大程度上避免了沿用多年的三氧化二砷常规静点时发生率很高的“高白细胞血症”,缩短了疗程,降低了死亡率,被誉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高效低毒的新方法。此外,砷剂对胰腺癌、胃癌、肝癌、肺癌等癌症的诊疗效果也在进一步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