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论作为自然现象的雪与其他自然景物的比较

时间:2022-11-12 17:2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大自然的雪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自然现象,然而,自古以来雪就作为一种文学意意象被中国文人墨客无数次吟咏,并且赋予了特别诗意的情结。本文将自然现象的雪与同为自然美景的松、竹、梅、桂、玉、月、梨花等进行比较,以文人的视角来探寻自然之美,来为雪做一次诗话解读。

关键词:雪;自然现象;自然景物;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93-01

雪是大自然的杰作,它晶莹洁白,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样子优美动人。雪,作为一种审美意象被中国文人所吟咏,最早可追溯到《诗经·小雅·采薇篇》末章。汉乐府诗有《雨雪曲》《冬歌》等。在唐宋以前,经过屈原、曹操、谢灵运、陶渊明等人的苦心经营,雪已经成为文人精神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审美意象,时常以晶莹剔透、纯洁无暇而被当作高洁品格的象征。及至唐代咏雪诗独秀一枝,诗歌中的雪世界更是蔚为大观,诗人们对雪的吟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状况,大凡著名的诗人都写过咏雪诗,佳作不少,如柳宗元的《江雪》,祖咏的《终南山望余雪》,白居易《夜雪》等。王维、孟浩然等均有咏雪名句。到了宋代,欧阳修、苏轼为破旧立新,针对咏雪诗的滥用比喻,还提出了“禁体物语”的作法。宋元后的咏雪诗虽不避前人的用喻用典,但崇尚古风者多,取法唐宋者少。

纵观古代描写“雪”意象的文学作品,无外乎三种方式:一是将其作为客观景物来描摹、状物,经常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并翻出新意,不落俗套。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雪的晶莹洁白,表达对雪的喜爱之情;又说:“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运用拟人手法,把雪写得美妙而富有灵性。二是将雪作为背景,于有意无意间渲染一种气氛与情怀,如:《诗经·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实是渲染戍役往返的悲哀;又如:“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王维《出塞》)用“飞雪”与“关山”勾勒出边疆征戍的悲哀。三是将“雪”融入个人情感之中,以雪作为精神、人格俊杰的体现与寄托,如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与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

谚语有“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江南三天雪,人道十年丰”之说。雪做为冬天一种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夕阳、雨水、寒露、霜降一样,经人们千百年的观察和总结,起着预示昭告作用,对农事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雪不易传热,它积在地面,可使土中热力不易发散,增加土地的温度,对于来春植物的生长是很有益的。同时,土壤里的细菌因此得以繁殖,使许多有机质腐烂,杂草种子也一度发芽生长起来。到了融雪期间,大量的热又被吸去,温度过低,杂草和细菌又被冻死,这样倒反增加了植物的肥料,故雪多是丰年之兆。

雪从一种恶劣的天气现象成为诗人们笔下的歌咏对象,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诗经》《楚辞》等早起的诗歌作品中,雪只是作为大背景而出现,朦胧模糊,沉重悲惨,如“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北风》)“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楚辞·涉江》)等等。古人们又往往把雪解释为小人残贼等,更使雪与人之间呈对立的关系。如张衡《四愁诗并序》中言“屈原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而“在南朝,诗人们把雪纳入吟咏和欣赏的对象,做到‘奴仆风月’,在人与雪的关系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逐渐与雪相融。”①

一、雪与松竹梅的对立

雪意象,在中国文人笔下,往往是作为一种严峻的自然环境和松竹梅的耐寒性对立出现的。《荀子》云“松柏经隆冬而不凋,蒙霜雪而不变,可谓得其贞矣!”此后诗人将松竹梅人格化,为表其固守节操、出尘拔俗、身处逆境而不屈的高贵品格,就将雪作为压迫生命,剥夺自由的反面形象来描写,如李白《赠韦侍御黄裳》“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朱庆馀《早梅》“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韩偓《梅花》“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不胜枚举。古典文学中“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偶尔运用雪意象的这种象征功能,如第二十七回黛玉哭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第七十八回《姽婳词》‘霜矛雪剑娇难举’等。”②

二、雪与桂、梅的融合

桂使雪意象具有了神韵,梅使其具有了雅韵。

桂花不仅清雅高洁,飘香四溢,而且还是一种神话意象,有“仙友”“仙客”之称。六朝的诗人们是有意识的选择桂来写入咏雪诗的,如“桂华殊皎皎,柳絮变霏霏。”(梁刘孝绰《对雪诗》)“不见杨柳春,徒看桂枝白。”(梁吴均《咏雪诗》)再如沈约的《咏雪应令诗》“思鸟聚寒芦,苍云轸暮色。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婵娟入绮窗,徘徊騖情极。弱桂不胜枝,轻飞屡低翼。玉山聊可望,瑶池岂难及。”堪称历代咏雪诗中的名篇,诗中的桂与雪作为意象组合同时出现,在朦胧的月色中,雪花因风漫舞轻扬,桂树枝轻轻的摇摆,抖去积雪,婆娑而有神韵,神仙们居住的玉山和瑶池仿佛就在眼前,整首诗和谐优美。

梅花在咏雪诗中的出现突出了诗的和谐之美,意蕴之幽和情趣之雅。雪花是花,但不能与大多数的草木花相并存,能与之和谐相存的最属梅花。梅花因其冰肌玉骨,在寒冬的枝头傲然绽放,在料峭的春风中暗香浮动,以格高,以韵胜,为历代人们所喜爱。“南朝咏雪诗中的梅,映衬了雪的冰肌玉骨,高雅品格,二者并存争妍,有着感人的艺术魅力,咏雪诗中有时把雪比喻为梅花,‘梅落四飞注,翻英舞三袭。’(梁简文帝《雪朝诗》)把飞舞的雪花比喻为飘落的梅花瓣,不仅形似,而且神似,同样的凄美宛转。‘看花言可折,定自非春梅。’(梁简文帝《咏雪诗》)把积落在枝上的晶莹白雪比喻为一枝绽放的洁白春梅,同样的傲然品格。南朝咏雪诗与梅并咏,使梅与雪成为一对非常稳定的意象组合,成为后世咏雪诗的滥觞。如‘可怜江上雪,回风起复灭。本欲映梅花,翻悲似玉屑。’(梁何逊《咏春雪》)‘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梁简文帝《雪里觅梅花诗》)”③

三、雪与玉、月、梨花、梅花的相互映衬

雪意象被作为直接吟咏的对象时,比较多的是歌咏它的洁白属性,常常与玉、月、梨花、梅花等意象一起出现,如黄庚的咏雪名句“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雪与山月、良玉相映衬,更加显出雪的洁净剔透。而古典名著《红楼梦》运用最多的正是雪的洁白属性,并将其人格化,喻人外貌之洁白秀美和品格之清雅圣洁,如探春“雪为肌骨易销魂”,薛宝钗“冰雪招来露砌魂”。“贾宝玉所作《芙蓉女儿诔》形容晴雯‘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星日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冰雪与金玉、星日、花月等意象相映成辉,一个圣洁无暇、光彩照人的美貌少女便活脱脱地站在了读者面前。”曹雪芹正是借用雪意象以及与雪意象相通的冰、霜、雨、露、花、月、玉等意象塑照出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历经二百多年,时人读来仍蕴味无穷。

注释:

①李云《南朝咏雪诗论》,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6月,第22卷第2期,13页.

②李玉栓、余蕾《试论<红楼梦>中的雪意象》,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月,第21卷第1期,第87页.

③李云《南朝咏雪诗论》,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6月,第22卷第2期,14页.

作者简介:贺晓丹(1988.02-),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美学、中国古代文学。

推荐访问:自然 景物 现象 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