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历史学法指导是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历史学习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形成历史学习能力的手段。教师在进行历史学法指导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紧扣教材,指导学法
教材不同,学法也不一样,没有统一的“学法”模式,即使同一内容,因学生对象、教学条件等众多因素的不同,学法也不尽相同,关键是要以教学教材内荣为基础,根据客观条件和实际需要,灵活变通的引导学生发现、采用学习中的普遍规律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创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二、注意过程,概括学法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理念是不满足于只让学生掌握现成的知识,能说出正确的结论,而是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从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合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对学习过程的指点,实质上的帮助学生对学习对象逐步提高认识层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学生的不同情况,并以此为基础,灵活地调控或变换教学过程,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到达学习目标。
三、教师示范,展示学法
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思维受阻的时候,教师要做出示范,展示学法,以法获知,供学生仿效。其次教师也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从简单的模仿学习方法到较高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简单的模仿学习方法到较高层次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历史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和应用的学习方法具体如下:
列表归纳法:比如学完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就可以把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名称、简单经过,每次战争结束后签订的条约,造成的影响等,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把握,既简单明了,又可系统掌握、重点把握。
比较法:这是经常应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便于对知识进一步理解掌握,学生可以把中外历史上相关或者类似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比较。比如学生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的两次农民革命运动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发展、失败、作用、教训等方面加以比较,从而使学生明白农民阶级为什么不能担负起挽救民族与水火的历史使命,又比如学生可以将《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加以比较,可以从中找出外国侵略者是怎样把中国逐步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调查访问法:在学习《文化大革命十年》这一课时,老师可以搜集一些历史影片和书籍资料,还可以访问老一辈人,将他们在文革中的经历记录下来,整理形成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实例中了解“文化大革命”这段历史,从而锻炼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也体现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对身边的生活的变化、改革开放制度的变化,从事实上去分析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而训练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阅读法:有些同学读书抓不住要领,收获不大。那么怎样怎样读书才能获得更大的收益呢?第一,要着重阅读正文。正文是每课的重点,是精读部分;第二,在阅读时要做到“四到”即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意思是说,要有一个学习的欲望,读时认真细看。同时要拿支笔,勾画写记,意在理清线索。第三,要学会圈点方法。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字做记号、或画横线、或画三角等。
讨论法:在课堂中可就某个历史问题开展讨论、争辩,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某个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认识。比如在学习洋务运动时,正方的观点是洋务运动包含许多成功因素,使中国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反方洋务运动没有起到积极作用,最终是以破产告终;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争辩性的人物,学生也可以分成正方和反方对左宗棠进行辩论。
材料分析法:历史材料有多种表现形式,有文字的、图片的、影视的,如文中大量的史料、插图、自由阅读卡等,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并应用这些材料,学会从这些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和信息。材料一般是辅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或者提供给学生一种观点,有助于他们的思考、拓展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对历史知识的全面掌握。文字材料首先要读懂,然后结合课本的内容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理解、分析和感受,从中获取历史知识。如《鸦片战争》一课中有关鸦片的危害的历史记录,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鸦片给中国人民和国家经济的危害。
知识体系构件法:中国近代史的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这就要求学生能将学过的知识纳入到这一体系和线索中,形成框架,便于知识的记忆和整体把握。比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阿古柏、沙俄入侵新疆、日本发动的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就体现了侵略这一主题;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就属于反抗这一线索,并可以通过图示理清线索。
读图视图法:在学习对外开放时,对照《早起对外开放示意图》,说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分别找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的位置,从而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对外开放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又如,在《民族团结》有多幅插图,学生可以通过识读提取有效信息,了解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情况。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各族人民为建设祖国建设家园迸发出的巨大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党和政府共同发展的政策。学会利用意识地图或插图学习历史知识,应用历史地图插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
总之,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方法多种多样,均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河北省赞皇县赞皇镇中学 0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