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急性白血病AL伴DIC联合出凝血检测的临床意义

时间:2022-11-14 10:4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 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止凝血功能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对63例AL患者检测血小板计数(BP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PT.APTT.FgAT-Ⅲ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 治疗前患者血浆FDP、D-D显著升高;治疗后CR均恢复正常。AL伴DIC的血浆D-D、FDP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LT、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PT、APTT、TT比对照组明显延长。结论 AL发病过程中存在血小板活化以及凝血、抗凝、纤溶系统的激活,并随病情的好转而逐渐改善。指标对衡量出血程度和患者预后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DIC;出凝血检测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84-02

AL引起出血的原因十分复杂,除血小板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血管壁、感染等因素外,多数患者尤其是APL因白血病细胞释放促凝物质引起的DIC或释放纤溶激活剂引起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所致。出血可发生于任何类型的AL,发生率38%-80%,是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纤溶出凝血异常是AL的一个重要特征。FDP、D-D、Fg、PT、APTT、TT等是反映体内出凝血症状的敏感指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正常对照组20例,均为健康体检者。男11名,女9名,平均年龄33±9.3(18-49)岁。

1.2 AL组63例,为我院1996年4月——2010年8月住院病例。所有病例的诊断1分型及疗效2参照全国统一标准,其中男35例,女28例,平均年龄33岁。均无其他病史。

1.3 所有患者和对照组均采集空腹肘静脉血,置硅胶管(蓝冒头)109mol/L枸橼酸钠1∶9抗凝3000/min×10min。FDP(乳胶凝集法)试剂盒由贝特公司提供,D-D(ELISA法)、BPC由血液分析仪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t检验,部分数据偏态分部资料进行秩和检验(D-D)。

2 结 果

2.1 AL化疗前、CR、未完全缓解组正常对照组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急性白血病(AL)[1]是发生于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其克隆的白血病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在骨髓和其他组织中大量增生、浸润,而使得正常造血受抑制。患者由于凝血因子消耗或凝血因子抑制物存在,使一些凝血因子含量减少或活性下降,引起凝血机制障碍;本组实验PLT、AT-Ⅲ明显低于对照组;PT、APTT、TT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也证实这个观点。AL纤溶系统的功能紊乱,病理性出血成为了其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目前研究也发现出凝血功能障碍也是AL患者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常伴DIC[3],出血更是患者早期死亡的首要因素。患者常伴有D-二聚体(D-dimer)的升高,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和低纤维蛋白血症。本实验也证实了这一点。AT-Ⅲ是体内最重要的抗凝蛋白[2],它是凝血酶和凝血过程中许多丝氨酸蛋白酶(因子Xa、Ⅸa、Ⅺa、Ⅻa等)的主要抑制物。急性白血病伴DIC时由于凝血酶、因子Xa、Ⅸa等大量形成,并与AT-Ⅲ结合,因此AT-Ⅲ水平明显减低。但是目前临床上所用的DIC筛选指标主要反映DIC急性失代偿期的凝血因子消耗和纤溶系统活化,并不能反映促凝系统活化,因此目前临床上仍迫切需要敏感、特异并能早期发现DIC的实验室指标。无单一实验室检测指标能圆满地明确诊断出凝血功能障碍。其诊断仍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为依据。联合应用多个实验室检测指标,可明显提高疾病的诊断率,而相应实验室检测指标都是处在动态变化中,因此动态监测临床价值更大。白血病治疗期间注意出凝血功能的各项指标的变化,应尽早检测PT、APTT、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dimer等常用实验室指标。临床可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及早对出凝血功能障碍作出诊断并给予预防和治疗,降低出血所致白血病患者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武永吉.血液系统诊断与诊断评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1.

[2] 毕竟,陈峻.肝病患者血浆AT-Ⅲ、FDP和D-D联检的临床价值[J].放射免疫学杂志,2012,(06).

[3] 叶玲丽,张德亭,金青,等.DIC常用实验室指标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15(5):54-55.

[4] 刘秀娥,杨林花,王宏伟,等.急性白血病患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测及意义[J].血栓与止血学杂志,2002,N(2):60-62.

推荐访问:白血病 凝血 检测 联合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