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析气虚血瘀证客观诊断指标标准化研究现状

时间:2022-11-14 12:30: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诊断的客观标准化已经是中医发展的必经之路。笔者对近几年关于气虚血瘀证客观诊断指标标准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气虚血瘀;标准化;综述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6.16..02

随着医学的发展,把中医的诊断指标在传统的四诊指标的基础上与实验室检查及仪器设备检查等客观检查指标相结合,得出一套完整的统一的诊断标准,给患者一个相对可见的客观的统一的诊断结果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初步讨论了对于气虚血瘀证客观诊断指标标准化的研究现状。

1 实验室检查指标

1.1 全生化

其其格[1]等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胆红素水平、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及相关参数相关。孙锡印等[2]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血载脂蛋白测定可作为冠心病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辨证和疗效判定的客观指标。

1.2 血流变

王晚霞等[3]通过对比发现,气虚血瘀证患者与健康青年的血流变相关指标/心功能指标相对比有明显差异,血黏度降低与其心功能呈正相关。吕芳芳等[4]研究发现冠心病气滞血瘀型与气虚血瘀型有着不同的病理生理基础,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可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参考依据。

1.3 超敏c反应蛋白

其其格[5]研究发现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细胞间粘附因子-1相关。商秀洋等[6]通过病例分析发现,冠心病患者不同证型之间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有明显差异,可作为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的结论。

2 仪器设备检查指标

2.1 冠脉造影

朱翠玲等[7]研究发现示冠心病气虚血瘀证出现在前降支病变的机率较大,与单支病变、右冠状动脉高度狭窄相关,并得出冠脉造影结论可为临床辨证提供参考的结论。管恩泽等[8]通过对照研究发现,不同证型的冠脉病变支数不同,狭窄程度亦有显著差别。

2.2 心电图

张宁宁等[9]通过研究大量的心绞痛患者心电图发现,气滞血瘀证与气虚血瘀证心绞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肌缺血程度与自主神经功能高度相关。

2.3 彩超

王薇等[10]通过与健康组对照研究发现,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12项心脏结构及功能指标均劣于健康对照组,认为冠心病心绞痛常见中医证型与心脏彩超客观指标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冠心病心绞痛辨证分型的客观依据。

3 其他指标

赖真等[11]发现与正常人相比,冠心病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且气虚血瘀与气滞血瘀者有明显差异,认为甲襞微循环的变化可作为冠心病辨证施治的参考依据。有学者对气虚血瘀证患者统计指标敏感度分析时发现,气虚血瘀证诊断指标在不同疾病中敏感度不全相同,证明病证结合研究的必要性[12]。

4 讨 论

综上所述,虽然只是对一部分研究领域的初步分析,但不难发现关于气虚血瘀证客观指标标准化研究仍处于摸索期,而且气虚血瘀证的研究多集中于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其他领域涉及较少,其研究结果也只是相关性,真正可用于诊断的标准或者说具体的数值范围、病变程度等还没明确,这对于诊断的标准化来说还有很远的距离,也提示单从某一方面小样本的研究是很难达到目标的。所以,中医诊断的标准化仍需要我们去努力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是基于庞大的病例积累繁杂的统计工作的基础上的,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才能完成。如果真的能够完成,这将是中医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其其格,李耀扬,张 鹏,等.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与血清理化指标间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2):380-383

[2]孙锡印,杨雯琳.冠心病气滞血瘀与气虚血瘀证型间血载脂蛋白的异同及辨治影响[J],江苏中医,1997,18(6):40-41

[3]王晚霞,李荣亨.气虚血瘀证患者血黏度与心功能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1):80-81

[4]吕芳芳,黄 文.冠心病心绞痛不同证型与血液流变关系的探讨[J],北京中医,2004,23(6):327-328

[5]其其格.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及炎症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1-2

[6]商秀洋,石 潔.冠心病中医辨证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6):818-819

[7]朱翠玲,闫奎坡,朱明军,等.冠心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4):3289-3291

[8]管恩泽,朱萱萱,王广基,等.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指标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0):2249-2251

[9]张宁宁,尹承娥,吕芳芳,等.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心肌缺血指数相关性探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2):123-124

[10]王 薇.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分布及证型与客观指标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1]赖 真,郭 恕,汪建红,等.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和气滞血瘀的微循环变化[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3):44-46

[12]韦 薇,徐凤芹,权隆芳,等.气虚血瘀证诊断指标的德尔菲法及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1):2200-2201.

本文编辑:王雨辰

推荐访问:气虚 浅析 标准化 诊断 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