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构建适应中职医学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体系

时间:2022-11-14 13:25:14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作为中职教育使用于助产专业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其课程涉及内容繁多,概念比较抽象,课时量少等,特别是中职学生基础知识低,理解掌握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师对本课程授课教学难点。针对医学遗传学和优生学学科迅猛发展的现状,结合中职学校特点对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建设改革和实践,进一步尝试建立适应现代中职医学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新型课程体系,特别是为培养符合中职医学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中职助产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9(a)-0125-02

1 课程的目标与课程设置

我校现使用的《遗传与优生学基础》教材为周德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助产专业使用。本人在教学中认为该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编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职业教育理念,以及符合为基层助产专业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的教学目标;在理论知识方面强调“必需、够用”原则,满足岗位需用、教学需要和社会需要[1]。

1.1 课程目标

本教材课程目标共有10个方面:(1)了解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及分子学基础。(2)掌握遗传的基本规律。(3)掌握遗传病的概念,了解遗传病的分类及危害。(4)掌握常见遗传病的主要临床表现,理解发病机制、传递方式和特点。(5)了解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6)熟悉影响优生的非遗传性因素,了解产前诊断、优生咨询。(7)初步具备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8)学会和患者交流,并尊重患者的隐私。(9)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10)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1.2 课程设置(见表1)

由表1可知,该课程共有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践学时10学时,分别占总学时的72%与28%。

从课程目标与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其涉及众多医学遗传学知识概念与内容,理解描述抽象深奥;医学优生学知识与临床遗传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相结合,实践应用技能掌握的衔接知识结构跨度大。具体表现在教学概念的抽象性、教学方法的逻辑性和教学内容实践性。近年来,随着医学遗传与优生学突飞猛进发展,许多新理论和新技术渗透到现代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如何保证中职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建设与适应中等职业助产专业对基层技能型人才要求发展同步性,在课程建设中如何将抽象的遗传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突出以疾病为中心,以遗传为基础,构建适应中职医学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体系,给教学工作者带来了思考与挑战。

2 课程建设

2.1 适应现代医学遗传学发展,构建课程设置

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是将医学遗传学、医学优生学知识有机结合应用,它主要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同时探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等,以降低人群中遗传病发生率、提高人类健康素质。其课程涉及内容繁多,概念比较抽象,课时量少等特点,特别是中职学生基础知识低,理解掌握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师对本课程授课教学难点。加之该课程在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助产专业教学中又属考查课,常不为学生所重视,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课程理论知识讲授和一定的实践技能教学,确有难度。因此,在中等助产专业进行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建设的探索很有必要。

笔者认为对本课程建设要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等国家职业准入制度的内容连接与融通,与基层卫生单位对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建设本专业课程体系。而不是简单作为一门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灌输。如该课程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其内容包括: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增殖周期、人类染色体三个章节的内容,其遗传理论知识涉及内容相对抽象、深奥,知识零散难以记忆,知识跨度大,而教学大纲在课时分配上只有2学时。在实际的教学中授课教师是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大纲所要求掌握的教学内容,授课老师感到棘手,学生也是一头雾水,没有吸收消化的时间。但是本章节的内容在整个课程设置中起着为临床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遗传咨询提供着理论铺垫的作用。中职学生在初中学习没有涉及对遗传知识系统的学习,授课教师对遗传细胞学基础知识所涉及的细胞增殖周期、有丝分裂、减速分裂和人类的配子发生等知识内容短时间内很难讲得细、讲得清、讲得透。笔者建议本专业课程建设中本章节内容应以有丝分裂、减数分离完成的结果与生物学意义来重点设置,至于过程简要的说明,甚至可以省略。考虑到为适应基层卫生单位对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实际工作需求考虑增设课程内容:培养医学生如何与遗传病患者或亲属沟通交流,如何尊重患者的隐私的内容;医学生遗传伦理教育,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2.2 优化整合本专业课程设置内容,突出工学结合特色

优化中职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建设,以重能力、求创新的总体思路进行本专业课程建设。本专业课程建设特色在于为基层助产专业培养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能力培养。因此,该课程建设应根据中职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来建立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学生所应具备的助产专业技能型相关能力培养体系,构建适应中职助产专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临床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

笔者认为在本课程建设中突出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设置建设目标是医学生具有准确有效地分析诊断对临床常见遗传病和较强的遗传优生咨询职业技能能力培养。如从教学大纲遗传病诊断、防治与优生咨询章节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出编委在理论课4学时、实践课2学时,占整个课程总学时近17%,本人建议是否考虑再增加实践课2个学时,因本章节在整个专业课程中起到了对遗传与优生学基础课程的总结和结果。根据我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可增加的2学时在课程可用于模拟遗传咨询。其内容涉及与遗传咨询相关的一系列理论知识,包括遗传咨询的步骤、家系调查、系谱分析、遗传病诊断、复发风险的估计等。在整个课程设置过程中,通过模拟临床实践,学生分别模拟咨询者和医生,以面对面咨询、讨论的方式展开与深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效果非常好。这种由教师引导和学生探索相结合,由学生自主思考和总结的方法,成为遗传学理论教学有效的延伸和补充。

2.3 突出中职助产专业课程特色,建设课程体系的创新性

作为中职助产专业课程建设要顺应医学发展需要,突出现代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面对用人市场对中职教育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根据分析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特点,审视中职助产专业人员培养目标与本课程设置在整个助产专业教学环节中的地位与特点,在课程建设中要体现:重情趣、重感悟、重合作、重参与、重创新、重实践、重评价。

笔者认为在本课程建设中尽可能增设临床常见遗传病图片、图解、问题设置讨论、案例讨论分析、产前筛查报告单讨论等。在课程设置内容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选择岗位需求的。去除高、精、尖和抽象的理论,使用简洁直观的插图,安排简单易行的实验,符合中职助产专业在校生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表象思维能力,通过列举几种学生知道的多基因病,如王菲的小女儿是唇裂,是多基因遗传病,利用名人效应增加学生的印象。如在本课程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内容设置中,可考虑增设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有关遗传学的故事:浩瀚无际的大西洋里,有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岛—— 林索伊斯岛。岛上的300多位居民都有这样的怪癖,喜欢月亮,害怕阳光。因此被称作“月亮儿女”,原因何在呢?原来该岛上居民由于近亲结婚使大多数人患上了白化病,白化病有什么特点等[2]。通过临床常见遗传病知识病例图片、图解、问题设置讨论、案例讨论分析、产前筛查报告单等内容课程设置,方便授课教师与学生对课程授课内容进行思考、讨论,从患者、后代、家庭、社会等方面认识遗传病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危害、遗传病发病率升高的原因。近亲结婚发病率高的原因。促使学生通过掌握临床遗传病案例实践技能思维调动和激发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周德华.遗传与优生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周华英.《人类遗传病》教学设计[EB/OL].山东:山东省教师教育网,2010.

推荐访问:优生学 遗传 中职 课程体系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