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头颈肿瘤外科术后创口感染的防治及护理。方法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术后2周后观察两组创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后,观察组8例(10.26%)创口感染发生,对照组发生19例(25.33%)创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头颈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行风险管理干预护理,降低术后创口感染,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头颈肿瘤术后;创口感染;防治;护理
头颈肿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据相关医学文献报道,我国头颈肿瘤年均发病率为15.22/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5%。由于头颈部解剖结构较为复杂,器官密集,肿瘤病种较多,病理较为复杂,外科手术是治疗头颈肿瘤重要的治疗措施,但术后创口感染是头颈肿瘤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预后质量,为此加强术后创口感染的防治及护理尤为重要[1]。本文将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头颈肿瘤外科手术患者给予风险管理护理,临床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2月——2011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头颈肿瘤外科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龄38-67岁,平均年龄42.6±2.3岁。术前诊断:鼻咽癌19例,口咽癌20例,下咽癌11例,喉癌8例,甲状腺癌20例。选取同期收治头颈肿瘤患者7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龄39-66岁,平均年龄40.7±1.5岁。术前诊断:鼻咽癌20例,口咽癌19例,下咽癌10例,喉癌5例,甲状腺癌2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等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术后2周后观察两组创口感染发生情况。
1.3感染测定标准采用血CRP测定法测定,CRP水平在术后第3-4天时仍继续上升而无明显下降趋势时,则可确定患者已发生感染;若血清CRP含量迅速下降,则表明感染得到控制。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术后2周后,观察组8例(10.26%)创口感染发生,对照组发生19例(25.33%)创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外科手术治疗应用于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提供一个积极可行的治疗措施,但术后创口感染严重影响预后质量[2]。据相关医学研究报道,头颈肿瘤外科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在28-87%之间[3]。为此针对引起头颈肿瘤外科术后创口感染的原因,围术期内积极预防感染,给予风险管理护理干预,对降低术后创口感染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3.1引起术后创口感染的原因
3.1.1术前因素患者因自身疾病常会出现体重减轻、营养不良,影响手术耐受;伴有糖尿病等其他内科疾病,一旦发生感染,常引起较为严重的并发症[4];过度烟酒患者、肿瘤分期为Ⅳ期者、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均易引起创口感染;与此同时,放疗治疗过程中引起感染者、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者及术前气管切开术治疗者易发生感染[5]。
3.1.2术中因素术中未按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引起创口感染;行肌皮瓣修复术的时间较长;口咽内部结构复杂,行根治术后的创口不能很好的严密缝合,往往易引起术后创口感染。
3.1.3术后因素术后患者引流不畅、营养不良、代谢失衡均会诱发创口感染;口咽部创口裂开,唾液长期污染创口易引起感染。
3.2风险管理护理干预
3.2.1术前预防术前控制细菌源,最大限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给予营养支持,提高手术耐受;术前24h与即刻给予聚乙烯吡咯烷酮碘液或复合抗生素液漱口,注意口腔卫生;若有龋齿应及时修复或拔除,术前用含抗菌作用的肥皂或沐浴液洗澡,梳洗清洁头发,保障患者全身卫生;头颈肿瘤外科术前后,若创口不受口腔内分泌物污染的情况下,可不用给予抗生素,若临为床情况较为复杂、难度较大、手术时间长、疑为术后发生感染者,行预防性抗生素治疗加强预防感染。若应用不必要的抗生素则会引起患者机体产生耐药菌株等副作用[6]。据相关医学研究分析,在细菌感染创口3h内应用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7]。为此术前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可给予头孢类、青霉素类、甲硝唑、林可霉素等抗生素,并对分泌物进行生物学检查,及时更换抗生素。为保障抗生素抗感染药效,可在麻醉前一次给足量的抗生素,若手术时间超过4h也可一次给足剂量,并于术后视患者具体情况继续给药3-4d。
3.2.2术中预防术者严格无菌操作,排除湿疹、感冒等手术禁忌患者,手术器械严格消毒,保证手术器械、敷料消毒效果,定期检查维修消毒装置,手术区采用烯族烃纺合的中单和手术衣。术中彻底止血,生理盐水加压反复冲洗创口,去除创面血凝块、碎屑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少细菌量,同时为进一步杀灭细菌可应用杀菌液冲洗创口,预防创口感染[8]。术中合理设计切口,减少组织创伤,充分考虑好组织瓣切取和转移,避免不恰当的组织处理,防止血运不良,积极保护吻合用的血管,密切观察组织瓣颜色,预防组织办坏死造成创口感染。术中充分引流,预防分泌物积聚,可采取负压引流减少创口分泌物积聚,避免形成血肿,减少创口感染的发生,24h内引流量<30ml即可拔出[9]。
3.2.3术后护理术后及时负压引流,减少创口形成血肿,降低创口感染发生,同时负压引流可最大限度减少外源细菌感染创口;对应用组织瓣或游离组织瓣修复的患者,应给予制动处理,并密切观察组织瓣的情况,避免组织瓣坏死造成感染,一旦发生皮肤感染,应加强换药,通畅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清洁创面;更换敷料时密切观察切口变化情况,必要时对更换下来的敷料镜检和细菌培养;在处理两个切口时,应严格无菌操作,护理前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另外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10]。术后给予抗生素支持。创口受细菌严重污染时,应给予局部联合全身途径给药预防创口感染。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11]。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2周后,观察组8例(10.26%)创口感染发生,对照组发生19例(25.33%)创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对头颈肿瘤外科围术期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术后创口感染的发生。
综上所述,由于近年对头颈肿瘤外科术后创口感染治疗均不理想,为此加强围术期患者风险管理护理,积极预防感染,仍是临床常用措施。通过足够引流,预防积液使皮瓣分离,减少细菌感染,实施广谱抗生素,积极预防全身并发症,对分泌物进行镜检和细菌培养,调整抗生素,同时加强患者营养,提高手术耐受及术后机体免疫力。通过对头颈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行风险管理干预护理,降低术后创口感染,提高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赞,周晓,喻建军,等.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在头颈肿瘤术后缺损一期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08,14(01):126.
[2]张秀丽,姜华.经口咽前路手术7例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9,14(02):120.
[3]李利.6例上颌窦肿瘤伴颞下窝侵犯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02(18):196.
[4]杨银玲.椎管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学杂志,2007,10(04):284.
[5]黎小霞,梁伟,肖萍,等.颈椎肿瘤切除手术患者呼吸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1,12(13):118.
[6]蒋静,郭实,陈宝玉,等.负压封闭引流在颈部巨大肿瘤手术32例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1(12):269.
[7]谭娟,莫霖.颈内静脉置管在儿童肿瘤外科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19(17):256.
[8]Winkle,DGoldammer,AOeken.Epidermoid of the retromastoidal region with cutaneous wound infection,fistula and epidural abscess[J].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2006,03(12):235.
[9]李实英,姜定湘,邓琬澜.颈部巨大淋巴管瘤致困难气管插管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10,17(15):254.
[10]俸伍凤.颈椎前路开槽式减压植骨自锁钛钢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11(12):182.
[11]Penel,NLefebvre,DFournier.Risk factors for wound infection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surgery:a prospective study[J].Head & neck,2001,06(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