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鼻出血的治疗

时间:2022-11-15 09:45:06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鼻出血;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064-01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众多,治疗方法多样,并且有相当多的并发症存在,处理上有时相对棘手,成为很多耳鼻咽喉科大夫,尤其是新手们难以应对的题目,在急诊值班时反复鼻出血的病人时常困扰着大家,所以急需有一种方法能顺利解决这种反复难治性鼻出血病例,要熟练掌握并运用鼻内镜进行鼻出血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确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鼻腔的结构,更重要的是鼻腔的血液供应,血管的分布,这对鼻内镜下鼻出血的治疗,首先必须明确鼻出血的发病原因及鼻腔的结构,更重要的是鼻腔的血液供应,血管的分布,这对鼻内镜下鼻出血的电凝止血治疗有很大的帮助。

鼻出血的病因繁多,仅教科书上列举就有十余种,不宜一一列举,仅就临床上重要的病因列举:①鼻腔炎症引起出血,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化脓性鼻窦炎、鼻腔异物存在反复刺激引起出血,萎缩性鼻炎引起鼻腔过于通畅,从而引起干燥引起的出血;②气候异常,周围环境干燥,粉尘刺激,厨师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电焊工干热的工作环境,长期吸入热性粉尘的工种,都会不同程度地刺激鼻腔粘膜,引起鼻出血;③自身心血管疾病,最常见如高血压,正常人血压为140/80mmHg以下,原发性高血压大多数超过此数值,高者可达180/120mmHg,相当多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且因无特殊不适,常常不能定时服药,鼻腔动脉血管压力过高,常会出现破裂出血。而且对于高血压病引起的鼻出血常为间歇性,和血压的控制有相关性,笔者曾收治十余名因鼻出血住院治疗的患者,来院询问都有高血压病史,且低压均在120mmHg以上,高压为180mmHg,最高达200mmHg,对于此类患者常规行降压治疗,大多数在血压降至正常后鼻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只有2例降压后无效,行全麻下手术电凝治疗后治愈,所以对于伴有较严重高血压鼻出血的患者,治疗上应以降压为主,填塞为辅,在严重高血压鼻出血内镜检查中,除可见明确喷射性出血外,相当多的是鼻咽部静脉丛的渗血,静脉丛位置深,电凝器难以触及,填塞物因周围较宽无倚靠也难以固定,易脱落,所以手术治疗效果难以肯定,如不降压,勉强电凝或填塞,创面仍会间断出血。

严重血液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癫瘕、血液病、白血病,血液因为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减少而难以凝固,鼻腔中血管因缺少弹力纤维难以自行收缩,所以这种患者应及时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单纯填塞只能临时紧急使用。

血管异常,此类患者少年发病,多为遗传性毛血管扩张征,有遗传病史,女性多见,为显性遗传,表现为反复多次出血,常可造成严重贫血,成年后随着体内雌激素的生成而可自愈,可用补充雌激素的方法而治疗,个别病人可使用皮肤皮瓣转移至鼻腔而治疗。

外伤后假性动脉瘤破裂引起鼻出血,此种鼻出血是出血最多,最为凶险的一种。外伤后损伤颈内动脉,动脉内膜破损,血液因高压侵入到动脉内膜下,动脉形成瘤样膨胀,将会随时破裂引起出血,临床上表现有明确外伤史,外伤后一周至二周时间突然出血、量大、难以止,之后反复大量出血,严重者失血过多而死,需要做血管造影确诊,确诊后可行介入治疗,此种病人在鼻内镜下可见大量鲜血自蝶窦口内涌出,CT可见蝶窦后外壁有骨折。

鼻腔良恶性肿瘤,如上颌窦鳞癌或出血坏死性鼻肉、鼻咽纤维血管瘤都引起出血,可行相应手术治疗。

了解鼻出血的病因,便可根据病因做相应治疗,高血压者降压对症治疗,血凝障碍者补充血小板或凝血因子治疗,除此之外,无明显原因原发性鼻出血都可适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

鼻腔内血液供应主要由蝶腭动脉及筛前,筛后动脉供应,其中筛前筛后动脉供应鼻腔上部,而蝶腭动脉供应鼻腔中下部,蝶腭动脉自蝶腭孔内发出,分别供应上、中、下鼻血,其中中、下鼻甲分支较粗,易出血,故尔临床上易出血部位有如下:鼻中隔黎氏区、嗅裂区、下鼻道顶端、中鼻道,根据以上几个出血部位结合鼻内镜下所见可较易寻找出血部位。

在鼻出血患者就诊时,自己不再出血,此时寻找出血部位较难,最好等待其再次出血时行鼻内镜检查寻找出血部位,有时患者就诊前已行多次鼻腔填塞,可根据出血情况判断鼻腔出血原发位置,填塞引起粘膜擦伤出血多位于中下鼻甲表面,呈片状渗血,有时伴有粘膜欣起,呈多发状,有别于原发性出血部位,原发性出血多位于鼻腔隐蔽部位,如嗅裂区,属于筛前动脉分支,如下鼻道顶道、属蝶腭动脉下鼻甲分支,在出血时可观察活动性出血来源,首先判断出血来自于鼻腔上部或下部,上部出血首先寻找嗅裂,尤其是中鼻甲上部,此处易于漏看,因此处被中鼻甲阻挡,不易直接寻找,其次是鼻腔下部出血,下部分中鼻道和下鼻道出血,中鼻道出血多位于筛泡表面,下鼻道出血多来自于下鼻道顶端,其中下鼻道出血占所有后部出血50%以上,所以明确下鼻道出血处理方法相当重要。下鼻道出血在鼻内镜下易于判断,但当鼻内镜伸入下鼻道时,镜头易污染,加之角度较大,多不易寻找确切出血部位,故对于首诊来院患者在排除其它疾病时,应先选择填塞治疗,填塞之压力重点在下鼻道顶端,因为此位置最易出血,应将填塞物尽力向外上用力,使其压力达到最大,一般下鼻道可填塞2-3条纱条,还可使用膨胀海绵填塞下鼻道,填塞后应观察勿使油纱条掉落并咽部,而失去填塞使用。填塞无效后应使用电凝止血术,在行手术前一定要预先判定出血部位,至少有大概范围,勿使手术中盲目寻找,不能发现原发性出血部位,术前大致判定下鼻道出血患者,可术中仔细寻找,原发性出血部位皆有点状突起,触之易再次出血,如下鼻道难以暴露可将下鼻甲向上骨折,使下鼻通畅易发现部位,寻找到明确出现部位后使用双极电凝或长电刀予以烧灼止血,烧灼部位除出血部位以外,要将周围一并予以电凝,尤其是出血部位后部,以期阻断其动脉血供来源,如多次烧灼仍有可疑之处而无法再次电凝,可将中鼻甲附着处后端内侧,也就是蝶腭动脉出蝶腭孔处前端深处予以电凝,这样也可减少鼻出血电凝术后的再次出血情况。术后鼻腔内可不必填塞油纱条,改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可减少因抽取油纱条时引起的出血,也可使术后患者避免因填塞过紧引起的头痛。待术后48小时观察,无再次出血后可认定出血已治愈,一周后可内镜下复查,吸除部分明胶海绵,以利鼻腔通气。

综上所述,鼻出血是一个复杂的临床疾病,牵涉临床学科较多,除内科疾病外,本科大夫应注意掌握处理的原则:①凡血压高者应降压后观察,不可单纯填塞;②避免盲目填塞,凡是在前鼻镜检查未见出部位时不行前鼻腔填塞;③杜绝后鼻孔填塞,之前因为检查手段落后,不能寻找到鼻腔深部出血点,不得已而行后鼻孔填塞,现今技术手段已可检查鼻腔深部,绝大部分出血部位已可寻找,并可予以处理,故应淘汰落后的后鼻孔填塞;④鼻内镜下检查深部出血首先应在出血时寻找,应明确出血确定部位,如因配合不佳或鼻腔狭窄无法窥及,可确定大概位置并予以填塞,一般不首选手术,填塞后如出血明显减少可避免手术,如出血仍不减少可行手术治疗,根据以上综合治疗,鼻出血患者都可得到有效治愈。

推荐访问:治疗 鼻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