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深圳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及行为方式。方法:从恐癌心理及其产生原因、既往就诊方式及既往用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三方面入手,自行设计调查表,对深圳市485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有恐癌心理的患者237例(48.87%),医源性因素51例(21.52%),非医源性因素186例(78.48%);310例患者既往主要在周围小诊所、社康中心就诊或者自行服药(63.92%),426例患者既往经常于溃疡发作后服用抗生素(87.84%);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前三位因素依次是:自己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17例(65.36%)、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276例(56.91%)及专业医疗资源过于匮乏245例(50.52%)。结论:深圳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对自身疾病存在很多不良认知行为,尤其是恐癌心理和滥用抗生素等,应当加强相关方面的健康教育,扩大专业医疗资源,临床工作中医生应重视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认知,引导正确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深圳; 认知行为; 调查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是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普通人群患病率高达20%,RAU临床表现以周期性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为特点,溃疡疼痛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RAU因其病因不明,迄今尚无特效疗法,亦无专用药物,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1-2]。临床工作中发现,RAU患者被疾病困扰的同时,有很多不利于病情发生发展的认知行为,本研究对深圳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来本院口腔内科就诊的RAU初诊患者485例,其中男119例,女366例,病程1~16年,年龄18~71岁,平均39.68岁。诊断标准参照陈谦明主编的《口腔黏膜病学》第3版[1]。所有研究对象必须符合如下纳入标准:均为18岁或18岁以上;无其他口腔黏膜病;无精神障碍或严重系统性疾病;无重大手术史;非妊娠期或哺乳期;自愿合作填写量表。
1.2 研究方法 参照临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设计问卷。调查问卷共由四个部分组成:(1)患者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饮食习惯。(2)恐癌症及其产生原因调查:按严重程度将恐癌心理分为4度:①无恐癌心理:不因为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而怀疑自己患有癌症;②轻度恐癌:怀疑自己患有癌,但经医生的解释说明,已完全打消怀疑念头;③中度恐癌:怀疑自己患有癌,经医生的解释说明,心理负担明显减轻,但仍心存疑虑;④重度恐癌:高度怀疑甚至“断定”自己患有癌,经过医生反复解释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必须靠取活体组织作病理检查的结果来消除担忧。根据临床常见提供6个相关因素选项,有恐癌心理的患者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影响最大的其中一项,详见表2。(3)既往主要就诊方式,单选,详见表3;既往用药情况,可以多选,详见表4。(4)在RAU的治疗过程中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调查,可以多选,详见表5。
1.3 调查方法及统计分析 调查问卷当场发放,由同一医生向患者作解释说明后,患者当场独立填写,并当场收回问卷,核对填写情况。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恐癌症及其产生原因调查结果 485例RAU患者中,有恐癌心理的患者237例,占48.87%,详见表1。对237例有恐癌心理的RAU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发现,医源性因素51例,占21.52%,非医源性因素186例,占78.48%,详见表2。
2.2 既往就诊方式及既往用药情况调查结果 485例RAU患者中,310例(63.92%)患者既往主要在周围小诊所、社康中心就诊或者自行服用维生素和抗生素,既往就诊于大型医院口腔专科并能按时复诊的患者仅有67例(13.81%),详见表3。426例(87.84%)患者既往经常于溃疡发作后服用抗生素,另有204例(42.06%)患者既往经常服用所列种类之外的药物,以清热解毒中成药为主,详见表4。
2.3 在RAU的治疗过程中影响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调查 所列选项中,影响比例高居前三位的因素依次是:自己对疾病的认识不足317例(65.36%)、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276例(56.91%)及专业医疗资源过于匮乏245例(50.52%)。详见表5。
3 讨论
深圳市地处湿热地带,整座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普遍偏大,无论是地理气候环境还是紧张的工作生活压力,都是RAU复发或加重强有力的诱发因素[3-4]。笔者曾对深圳市口腔黏膜病的病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RAU在所有病种中的构成比高居首位,达32.88%[5]。
近年来,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RAU由于病因不明确尚无特效疗法,口腔溃疡反复发作,患者对该病本身缺乏了解及专业医疗资源的欠缺,多方求医但疗效不佳,更是加重患者的紧张及怀疑,心理上不同程度“恐癌”[6-7]。本研究中有恐癌心理的患者237例,占48.87%,医源性因素在恐癌心理的发生中不容忽视,譬如共34例腺周口疮患者,19例曾被既往医生误诊或得到不恰当的解释与暗示。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患者为轻中度恐癌,经医者稍耐心解释即可消除心理负担,对26例重度恐癌患者,本研究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发现焦虑分值均在70分以上,这部分患者建议请精神心理专科医师协助治疗[8]。
由于对疾病本身缺乏了解及口腔黏膜专科资源的匮乏,很多患者发病后主要在周围小诊所、社康中心或自行服药。本研究中426例患者既往经常于溃疡发作后服用抗生素(87.84%),表明患者对抗生素引起的细菌耐药性问题认识不足,临床上发现有的患者甚至不能接受医生不用抗生素的建议,不能遵医嘱合理用药,而是自行选择使用抗生素。另有个别医院和诊所的医生,一方面对该疾病缺乏专业了解,另一方面为了迎合患者心理,对患者不做更多解释,均使用各类抗生素快速缓解症状。
RAU因其病因至今尚未阐明,RAU迄今尚无专用药,临床上以免疫调节药物治疗为主,所用的免疫调节剂多借用于其他科室,比如目前公认为治疗RAU疗效较好的沙利度胺片[9],本是控制瘤样麻风反应和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用药,故需要医生耐心向患者解释说明,一来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同时也获得患者的理解,提高依从性,以达到最大限度预防和控制RAU发作的目的,这是因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识及用药的依从性对于疾病的最终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
综上所述,RAU患者对自身疾病存在很多基本知识及治疗上的误区,尤其是恐癌心理和滥用抗生素等,而这些误区直接影响患者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应当给RAU患者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资源,加强专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促进网络;医者在正确诊疗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对疾病的态度和认知,因势利导正确的行为方式,以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陈谦明.口腔粘膜病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68.
[2] Preeti L,Magesh K,Rajkumar K,et al.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J].J Oral Maxillofac Pathol,2011,15(3):252-256.
[3] Zadik Y,Levin L,Shmuly T,et al.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 stress, trait anger and anxiety of patients[J].J Calif Dent Assoc,2012,40(11):879-883.
[4] Huling L B,Baccaglini L,Choquette L,et al.Effect of stressful life events on the onset and duration of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J].J Oral Pathol Med,2012,41(2):149-152.
[5]金早蓉,宋斌,邹韵秋.深圳市口腔黏膜病患者1387例临床分析[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0,26(7):406-407.
[6]郑玉琪.口腔粘膜病患者恐癌心理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4,20(5):347-348.
[7] Al-Omiri M K,Karasneh J,Lynch E.Psychological profiles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aphthous ulcers[J].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2,41(3):384-388.
[8]陈方淳,唐宇英,胡亚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及灼口综合征患者的心理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26):2709-2713.
[9]杨敏,牟金金,周俊翔,等.沙利度胺治疗严重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46):4379-4382.
[10] Scully C,Porter S.Oral mucosal disease: recurrent aphthous stomatitis[J].Br J Oral Maxillofac Surg,2008,46(3):198-206.
(收稿日期:2013-03-21) (本文编辑:连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