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影响新生儿有效吸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时间:2022-11-16 10:05: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总结影响新生儿有效吸吮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通过临床护理观察分析新生儿不能有效吸吮因素,给予产妇相应指导。新生儿无法有效吸吮的主要原因是乳头凹陷或短小、乳头疼痛皲裂、乳头错觉;新生儿哭闹、新生儿舌系带过短等,经相应指导或处理后,母乳喂养全部成功。结论:因母亲或新生儿两方面因素影响新生儿有效吸吮,尽早采取相应对策,可以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关键词】新生儿;吸吮;母乳喂养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母乳喂养不但营养、经济、方便,还能增加母婴情感交流,促进母亲子宫收缩,还可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病率。但在哺乳早期由于母婴两方面的因素及不能掌握正确的喂养方法等原因,影响了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本文通过临床实践,采取相应对策,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母体因素

1.1 影响新生儿吸吮的母体因素有以下几点:

1.1.1乳头凹陷或短小。产妇乳头凹陷或短小,伸展性差,新生儿吸吮时不能有效含接,不能在口腔内形成一个“长奶头”。新生儿吸吮时有咂嘴声但吸不到奶,母亲乳头感觉轻微或无感觉。

1.1.2乳头疼痛皲裂。有些产妇怕乳房压到新生儿鼻子,或剖宫产侧身困难,导致喂奶姿势不正确,新生儿只吸吮乳头,动作急促,产妇感觉乳头疼痛不适,乳头发生皲裂。

1.1.3乳头错觉。乳头错觉多发生在出生后2-3d,有小勺添奶史或母亲用药人工喂养史,表现为新生儿口唇接触乳头时嘴不张大,出现闭嘴吸吮,也可表现为嘴张大但不含接,经常伴哭闹声。

1.2 针对以上三点的护理对策:

1.2.1 乳房过度充盈者,可先按摩乳房,挤出部分乳汁,使乳晕变软,利于含接。指导产妇经常牵拉乳头,或用乳头吸引器、针筒负压牵引乳头,断离与乳头绑在一起的纤维使乳头向外突出。不能纠正者,可用间接奶头,注意间接奶头与乳房紧贴,形成负压。一般坚持用间接乳头喂奶一周左右,大部分乳头都能逐渐伸展突出,有效含接。

1.2.2 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姿势,哺乳时吸入大部分乳晕,中指、无名指、小指托起乳房,食指分开,放在新生儿鼻子与乳房之间,利于新生儿鼻呼吸。对于剖宫产侧身困难者,采取仰卧位哺乳,由家属协助新生儿含接到乳头。乳头皲裂者指导正确的喂养姿势,哺乳结束后,不要猛力将乳头从新生儿口中拉出,并将少量乳汁涂在乳头及乳晕上,对治疗乳头皲裂很有效。另外,注意局部清洁,增加创面修复,涂以适当的滋润、消炎药,促进乳头皲裂。

1.2.3 闭嘴吸吮者可轻捏鼻子,在新生儿张嘴欲哭时,迅速将乳头及乳晕塞入口中,使其有效吸吮;对张嘴不吸者,可将乳汁挤入其口中,新生儿吞咽乳汁时,必将闭合双唇,从而诱发吞咽吸吮动作。对需添奶者,必先让其吸吮双侧乳头10分钟以上,可以避免乳头错觉。

2 新生儿因素

2.1 影响新生儿吸吮的新生儿因素有以下几点:

2.1.1新生儿哭闹。有些新生儿过度饥饿时,表现为觅食反射强烈,但触及母亲乳头后仍哭闹拒绝;有些是边吸吮边哭闹,产妇易出现烦躁。

2.1.2舌系带过短。新生儿啼哭时,可见舌背底部舌系带过短,舌尖圆钝,舌外伸一般不超过牙床,吸吮时舌头不能有效包裹乳头乳晕。

2.2 针对以上两点的护理对策:

2.2.1首先要排除引起哭闹的其他原因,如发热、腹痛等病态哭闹。有时是太热、太冷、尿湿、红臀等原因。要吃奶是新生儿哭闹最常见的原因。先将新生儿抱入怀中轻拍其背,安抚情绪,再劝慰产妇不要着急,待孩子不哭后喂奶。喂奶过过程中边抚其背或臀,边对新生儿说话。对过度饥饿而哭闹者,可先挤出一些奶滴入口中。护理过程必须耐心、和蔼、温柔,协助完成此次哺乳,教会产妇喂养技巧,增强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

2.2.2请口腔科医生协助诊断,明确后行舌系带修剪,术后尽少量渗血,用棉签压迫至不出血。修剪后均能有效吸吮。

3 小结

足月出生的婴儿在出生时就有吸吮吞咽功能,颊部坚厚脂肪垫对吸吮动作帮助较大,早产儿在这一方面则较为滞后。吸吮动作属于天性反射,具有严重疾病的情况会对其产生制约,造成患儿吮吸功能不足。新生儿和婴幼儿具有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的显著特点,其唾液腺没有完全,唾液较少,黏膜干燥容易造成损伤以及感染,在3-5个月后增加明显。在新生儿中,寻乳和吸吮反射与新生儿脑部发育之间具有重要联系,一旦在新生儿身上缺少这两种原始反射,婴儿进食与维生方面将会面临极大困难,并且要对婴儿在缺氧、缺血以及脑病变等方面加以关注,具体情况要经过详细科学的检查诊断才能结论。但是,新生儿出现这样状况,并不代表绝对是患病或者发展异常,家长需要科学对待。

寻乳反射是新生儿的一种求生本能需求,有物体与婴儿嘴角接触时,他就会寻找并做吸吮动作,因此,医护人员在婴儿出生后要尽快将其与母亲进行肌肤接触,在婴儿3-4个月大时,就会学习到肚子饿用哭来表现,获得喂奶,逐步改以行为表达需求,寻乳反射逐步消失。对婴儿进行反射反应检查应当请专业医生进行,婴儿反射反应出现与消失时间虽然有大概标准,但不绝对,要以婴儿的医生观察与建议为主。

参考文献

[1]梁润喜.新生儿有效吸吮口數与泌乳量关系的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1996,(04).

[2]刘永琴,王汉青,徐芬,焦小英,孙琴芳.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的效果比较[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08).

[3]尤聪玲.浅议如何有效开展吸吮和吞咽功能较差新生儿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09).

[4]朱白丽,王琳,卫徐萍.对新生儿产生乳头错觉的观察和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9).

[5]唐万秋,赖桂凤,方成华.早期乳旁补奶诱导婴儿吸吮促进母乳分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4).

推荐访问:吸吮 新生儿 对策 护理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