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在人们需求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对电能的使用量有了激增,同时也对电网的规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目前电网随着需求量的增加开始了大规模的扩建,对稳定电力系统的正常供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是保证社会稳定及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针对变电运行中的安全性,分析了变电运行事故的原因,并进一步阐述了变电运行中事故的有效处理措施。
关键词:变电运行事故;分析;处理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当中,变电运行对电网的安全性影响很大,一旦发生运行事故则会直接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给用户带来较大的损失。变电运行中,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众多,因此,为了电网的安全和稳定运行,对于引起变电运行事故的原因要采取预防措施,加强设备的管理,完善设备的运行规则,对影响运行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处理,提高运行的安全系数。
1 变电运行事故原因分析
1.1 设备制造和设计问题
在变电运行的事故中,因设备制造和设计问题所引发的事故占事故的比例较大,因此,对于入网运行的变电设备其在制造和设计时的质量安全性是非常关键的,其制造和设计时的质量问题及缺陷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有部分制造厂家,为了经济利益的驱使,在设备生产过程中压缩成本,使产品很难达到相关的质量指标要求,当设备投入运行时就为安全埋下了隐患。
1.2 设备老化与维护问题
现在由于对电量的需求量加大,前几年出现的“电荒”现象等就是电力资源无法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所造成的,电力设备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承载较大的负荷,从而使设备的机能及零部件老化,同时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温度也是导致设备老化的主要原因,如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非正常的升温会严重影响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不正常的升温也会导致绝缘材料过快的老化。为了保证电力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定期对设备进行养护是十分必要的,由于现在电网的不断扩建,变电运行的设备相对较多,同时位置也较为分散,这就为变电设备的养护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人们用电量需求的增加,在检修过程中又加之人员不足,所以在高峰区无法进行正常的检修工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变电运行的安全性。
1.3 电网结构影响稳定运行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量猛增,虽然电网在不断的进行扩建,但在用电的高峰期变电站都还是会处于高速运转状态,甚至超负荷工作,当设备因超负荷工作时间过长时,不仅影响变电运行的安全,同时也只能进行拉闸限电,造成大面积的停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电力系统带来较大的损失。
1.4 安全管理问题
在管理上的一些问题是导致变电运行事故的间接原因。
第一,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上,传统的管理理念在部分领导人心目中根深蒂固,往往不根据实际运行的情况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落实,而是习惯于发号施令,安全管理工作根本做不到位。
第二,各种监督机制、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在运行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出台了若干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这些规章制度往往成了摆设,而没有具体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造成运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不科学的管理方法。
部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对于管理的理解很偏面,因此在管理过程中无法达到管理的目标。
第四,缺乏有效地激励机制。
变电运行管理没有建立起有效地激励机制,难以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难以充分防范安全隐患。
2 变电运行事故处理对策
2.1 加强基础设备管理
在改造变电站或新建变电站时,必须严格控制设备的质量。避免由于设备的设计或质量缺陷导致变电运行事故。在选择设备时,必须严格筛选制造厂家,对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或出现过产品质量问题的予以排除,在设备招投标时不允许其参加。选定设备生产厂家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生产厂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控制产品质量,做好出厂试验工作。实行工程质量终身制和质量验收责任追究制度,提高设计、采购、安装等各个环节人员的设备质量意识,确保入网设备符合相关标准,杜绝安全生产隐患。
2.2 完善综合自动化装置
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防止由于设备异常而引发事故。变电运行综合自动化装置能够监视、调节、协调、控制电力系统的各个元件,将能量的不正常释放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确保电力设备稳定运行。它可以采集高压电气设备的信息,以判断避雷器、变压器、断路器等的状态;可以采集故障录波器、继电保护装置的各种数据,以便于检测电气设备。在线监视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电网运行参数进行监测,判断设备是否出现异常状况,一旦发生异常运行,就会马上自动报警、闭锁出口,避免事态扩大。在实际的操作中,应当应用微机防误闭锁系统,减少人员操作时的误操作,确保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3 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系数
要确保变电安全运行,避免由设备缺陷而导致的异常事故,就必须加强设备运行状况监控,提高运行设备的安全系数。电力生产运行人员应当配备电力电缆故障探测仪、成像仪、远红外测温等先进的监控设备、仪表、仪器,正确评估设备的运行状况,从而争取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及时地处理,杜绝安全隐患。与此同时,还必须提高电力运行设备的检修维护质量。在设备检修中,应当遵循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确保运行设备的性能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2.4 加强设备管理
设备老化是导致变电运行事故的重要原因。为了避免设备老化导致的安全运行隐患,就应当评估运行设备的状况。根据设备的具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定设备整改、改造、综合治理规划。对负荷不均衡或容载比较小的变电站,可以更换有载调压大容量变压器。在更换时,应当考虑负荷的增加情况,预先留有一定的裕度。及时更换使用性能差、运行不稳定、技术落后、运行多年的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刀闸、开关等老旧设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先进的组合电器。如果暂时无法更换接地网、支柱、设备架构、蓄电池、电容器、避雷器等辅助设备,就应当对这些设备进行全面的维修检查。
3 结语
综上所述,导致变电运行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设备制造和设计问题、设备老化与维护问题、电网结构影响稳定运行、安全管理问题等。为了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就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应当加强基础设备管理、完善综合自动化装置、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系数、加强设备治理、优化安全管理,多管齐下,处理变电运行事故。
参考文献
[1]管鑫.变电事故分析及处理[J];机电信息;2011年27期.
[2]封耀朋.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4期.
[3]申军伟.预防变电运行安全事故的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