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研究

时间:2022-11-18 10:1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智能电网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人民生产生活发展的需要,就需要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规划建设,提高供电服务质量,提升供电的可靠性。本文先是对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分析,列出了目前我国配电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不同供电区域的规划建议。

【关键词】供电可靠性 配电网 自动化系统

目前,我国用电量日益增加,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高度消费离不开充足的电量做保障。所以,我国市场对供电系统和设施设备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和推进,供电可靠性再一次得到提升,电量在输送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得到很好的控制,有效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电力保障,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然而,从供电可靠性层面看,我国现阶段在配电自动化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许多地方的网架结构混乱、设备落后、线路陈旧等问题需要我国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建设。

1 配电自动化系统

1.1 配电网建设

配电网是国家电力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用户普及用电,保证供电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满足不同层次用户需求的关键环节。因此,配电网建设事关整个电力网络的稳定运行和用户的用电需求,受到了国家电力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大力推行智能电网后,配电网建设的重要性更加明显。我们要想实现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科学规划就必须实现对配电网的科学建设,因为配电自动化系统本身就是通过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通信通道等渠道来对配电网进行控制,其中核心部门是配电主站,其主要是保证对数据的采集监控;配电子站是为了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高电力的输送质量;配电终端主要由变压器和配电开关监控等组成,是保证电力合理分配和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

1.2 配电网的特点

城市配电网:配电系统短路容量较大、分段较多、供电半径较短,一旦发生故障,在电流水平差异较小的前提下,对电流定值较难,一般采取保护动作延长时间的办法。农村配电网:配电系统短路容量较小、分支较多、供电半径较长,一旦线路发生故障,在电流短路差异明显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对故障多发的线路安装断路器和过流保护来快速排除故障,这样不会妨碍到主线和其它支线的正常运行,也可以安装断路器和三段式过流保护来快速排除故障。

1.3 配电自动化设计原则

我国配电自动化设计主要是依据IEC61970标准,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平台,要保证为各个功能模版以及整个系统提高数据、信息、通信等服务,同时还要去层级结构明确,整体管理严格有序,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内外数据能够进行有效的计算参数、结果以及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利用数据建立仓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做好即插即用、节约资源、方便管理、降低成本,并且保证数据交互的合理性,提高供电安全性。

2 配电自动化存在的问题

2.1 区域发展不平衡

配电网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由于我国经常发展区域化明显,导致配电网建设情况差异较大,配电网区域发展不平衡,总体来看,城市发展快于农村,东部建设优于中西部建设。

2.2 自动化水平较低

我国配电自动化建设起步晚,虽然发展速度快,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自动化水平较低,安全事故频发,故障发生率较高,且维护效率不高,网络自愈和重构能力不强,一旦发生故障,回复供电较慢、时间较长。

2.3 信息化手段落后

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数据和模型方面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和共同维护机制欠缺,各系统之间沟通不充分,信息交流少,缺乏有效合作。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信息化手段尤为落后,在配电网信息化建设方面投资少,许多配电网通讯和信息管理设施设备落后,供电效率得不到保证。

3 不同供电区域的规划建议

3.1 A+区域

A+区域是指负荷密度在30MW/km2以上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我国东部开发城市的市中心以及直辖市等国家重点的开发地区。由于这类区域要求供电可靠性非常高,所以要采取措施来保证供电质量。首先,要保证线路全部采用质量较高的电缆线;其次,要采用双电源和电源备自投来防止故障发生给用户造成停电;最后,要采用“三遥”配电终端以及通道快速隔离和恢复区域供电。

3.2 A类区域

A类区域是指负荷密度在15至30MW/km2之间的地方。这类区域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也相对较高,也要求全部使用电缆或者绝缘导线,同时采用“三遥”配电终端和通道。另外,在故障多发易发处要架空支线并安装断路器以及“二遥”配电终端和GPRS通道。

3.3 B类区域

B类区域是指负荷密度在6至15MW/km2的地方。这类区域在联络开关以及每条线路上都要配置一个“三遥”配电终端,其余可以采用“二遥”配电终端和GPRS通道。另外,在故障易发处也要架空支线安装短路器以及“二遥”配电终端和GPRS通道。

3.4 C类区域

C类区域是指负荷密度在1至6MW/km2的地方。这类区域可以全部采用基本的“二遥”配电终端和GPRS通道,同时也要在故障易发处架空支线安装短路器以及“二遥”配电终端和GPRS通道。

3.5 D类区域

D类区域是指负荷密度在0.1至1MW/km2的地方。这类区域只需在具备保护延时级差配合条件的高故障率架空支线布置断路器,并配备具有本地保护和重合闸功能的“二遥”配电终端和GPRS通道,能够实现线路故障的快速排除即可。

3.6 E类区域

E类区域是指负荷密度在0.1MW/km2以下的地方。这类区域可以不规划配电自动化系统。

总之,配电自动化是实现用电安全的重要保证,我国当前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维护和改进,有关供电部门要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统一规划的基础上采取多重保护措施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正常供电。

参考文献

[1]钟志军.当前配电自动化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J].企业技术开发,2011(22).

[2]沈兵兵,吴琳,王鹏.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18).

作者单位

国网山东海阳市供电公司 山东省海阳市 265100

推荐访问:配电 自动化系统 规划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