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新技术社会风险是高新技术与社会结合后引发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运行和破坏社会秩序的可能性。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具有强人为性、弱感知性、大危害性、广渗透性。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生发逻辑有无知无畏的冒进逻辑、离经叛道的逆天逻辑、急功近利的贪婪逻辑、别有用心的挟持逻辑等。随着高新技术竞争在世界范围的不断升级,有关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社会关切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特别社会关切。互联网技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婴儿、智能化技术等的社会风险,目前已达到很高的社会关切度。找出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形成之理,确立高新技术社会风险防范之路,乃是当今高新技术社会风险控制的最根本最基础的工作。基于对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基本特征和生发逻辑的分析,高新技术社会风险控制理路的重点在于:认知控制、道德控制、经济控制、法律控制、社会控制、技术控制。
〔关键词〕风险社会;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生发逻辑;控制理路
〔中图分类号〕C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769(2019)03-0084-08
一、引言
1973年,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丹尼尔·贝尔出版《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一书,书中分析了技术发展在后工业社会的重大作用,同时认识到“技术进展也带来了有害的副作用”。他列举出有关技术带来的有害的副作用或社会风险,并针对技术发展带来的有害的副作用或社会风险确立了一个“未来的方向”,即“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①8年之后的1981年,世界各地学者聚集于加拿大的滑铁卢大学举行了一次以“新技术风险”为议题的全球性理论研讨会,会后由N.C.林德等人编辑出版了本次会议的论文集,技术风险逐渐成为流行术语,由此引起了技术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学科学者的关注并逐渐形成有关技术风险问题的集体意识。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则从社会学角度对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开展了综合研究,并于1989年出版《风险社会》一书,书中毫不隐晦地表明了自己对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的看法,且将第一部分的标题命名为“生活在文明的火山上”②,意即当代社会就是一个风险充斥的社会。他正式提出了“风险社会”这一概念,建构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社会理论框架。在贝尔、贝克等关于技术的“有害的副作用”认知和“风险社会”思想的影响下,近几十年来,关于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息。安东尼·吉登斯、玛丽·道格拉斯、斯科特·拉什、尼克拉斯·卢曼等一批重要的西方社会科学家都从不同角度对技术的社会风险以至当今世界无处不在的社会风险问题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近些年来,由于依靠高新技术而展开的市场竞争不断升温,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成为现代经济的支柱,并透过各类市场行为不断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实质性地感受到技术风险的存在以及它对人类生存的深切影响,学者们更是大声疾呼要高度重视和设法防范高新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尽管如此,在当今社会中,仍能很容易地发现人们在对待高新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方面的不同态度和行为。一方面是富有社会责任感者对于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给予更多关注;另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利益而漠视高新技术社会风险者不乏其人。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尤其在深圳出现“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后,高新技术社会风险问题进一步受到社会重视,并引发社会各界深思。
在国外,自从贝尔提出“控制技术发展,对技术进行鉴定”的观点、贝克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塑造的“风险社会”进行专门的社会学研究后,学术界有关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控制问题有过不少讨论,各国政府对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审查制度和控制方式已相当严格,社会各方面对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多数科学家在高新技术研发中的自律意识与自律行为更令人叹服。例如,基因编辑技术主创人JenniferDoudna在发明基因编辑技术后,她担心该技术被不正当或过度使用,进而呼吁科技界,“对于有可能影响人类进化的技术,我们要格外小心,因为它的后果是深远不可逆的”,“我不希望看到科学家把技术用过头(比如制造转基因婴儿等),以至于引起公众的抗议”。③
在国内,有關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认知与控制问题近些年来也受到较大重视。学者们在较高层面上开展了高新技术风险尤其伦理风险的研究,揭示了高新技术在为人类社会带来许多福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隐忧的规律。基于此,我国医学领域于近年先行建立了“医学伦理委员会”,对医学研究进行相应“控制”。尽管如此,在“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依然深感我国对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认识尚存不足,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控制体系尚未健全,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控制理路尚未厘清,研究讨论的空间依然很大,尤其现实要求十分迫切。为此,本文拟从技术社会学的角度,参照贝尔、贝克等的有关观点,结合中国国情,对我国高新技术社会风险及其社会控制理路进行一定讨论。
二、高新技术社会风险的涵义解析
在当代社会中,高新技术可谓一个“热词”。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开展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已使高新技术这一概念走向社会,并示意它与常规技术存在区别。通常来讲,高新技术是指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的新兴技术,如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航天技术、纳米技术等。从正面社会功能的角度来理解,也指那些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的进步产生深远影响,并能形成产业的先进技术群。事实上,高新技术并非只有正面社会功能,也有负面社会功能。学界认为,高新技术具有高智力、高收益、高战略、高群落、高渗透、高投资、高竞争、高风险的特点。这里的高风险,即指高新技术不仅存在严重的技术风险、经济风险,还存在严重的社会风险。
所谓社会风险,乃是一种引发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运行和破坏社会秩序的可能性。更直接地说,社会风险是社会遭遇或爆发某种社会危机的可能性。高新技术的社会风险是指高新技术与社会结合后引起社会问题、导致社会冲突、危及社会运行和破坏社会秩序的可能性。高新技术之所以存在社会风险,主要是因其“高新”,人们对其后果把握不准、把握不住但又急于应用于社会之中而出现的某种盲目性、盲动性所造成的。无论高新技术还是常规技术,假如它不与社会结合,也即技术与社会隔离时,显然就不会存在具体的社会风险。只有当某种技术与社会系统或其某种因子(如人口、资源、环境、文化等)结合之后,这种技术才会形成对人类社会产生某种可能危害的社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