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联系密切,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改变或提升了教育的技术基础,而且对现行教育教学模式产生深刻影响。教育信息化除了影响课程内容、学习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者对培养目标、教学方式、学生评价、师生关系、教学管理乃至教师功能等的理解,并相应地引起一系列变化。因此,必须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使教育信息化与其他各项教育要素的现代化建设相互促进,才能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由于确立了抢占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的意识,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中,行动快,起点高,讲科学,循规律,成绩大,为基础教育的现代化积累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宝安区的经验表明: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建制、建队、建网、建库和科研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需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指导,提高效益。
第4部分的另一篇文章《海岛中学跨越数字鸿沟》,从一个侧面说明,尽管经济发展状况不同,但是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工作中,遵循的规律是共同的。
今年4月26日,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省级规划与实验区(校)工作研讨会成果展展厅内,宝安——全国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吸引了国家、省、市领导及众多参会者的目光。人们惊喜地发现:宝安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跨出了先行的一大步。
将教育信息化摆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制高点的位置上
宝安,这个名字让我们联想到东江纵队、经济特区,还有那条车水马龙的107国道,还有就是教育的落后——教育观念的落后,教育技术的落后,教育质量的落后……
宝安经济位居深圳市六区之首、广东省前列,而宝安教育却由于历史、地域、基础各方面的原因,长期处于全深圳市中下游水平,有时候,甚至还在为其他各区垫底断后。这种现实,让宝安人在焦急中透着万般的难堪。
1999年初,广东省推进珠江三角洲教育现代化暨全省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召开。宝安区梁仁春副区长、区教育局刘迅局长出席了会议。会议内容深深地打动了梁副区长,面对先进市区的教育现代化现状,梁副区长慨叹:宝安落后了!再也不能坐等了!
刘迅局长说: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当前,我们正处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关头,世界多极化发展的格局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以經济和科技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我们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宝安教育的一次大进军就从这时开始酝酿。
不久,100多人的教育信息化考察团赶赴珠江三角洲。
不久,70多人的教育资讯考察团直奔香港。
不久,宝安教育信息化的技术中坚和管理精英飞达澳洲考察资讯科技教育。
听着别人在荧屏前眉飞色舞的讲说,看着别人在荧屏上演示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资讯画面,有的校长回忆说:开始,我是抬着头去的;后来,我是低着头回来的。
宝安人坐不住了。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李连宁司长在宝安调研时说,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只能抢先,不能等待。教育信息化是新世纪教育的制高点,谁先抓住这个机会,谁就受益。信息社会逼近我们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宝安在面临一场挑战的同时也抓住了发展的机遇。
宝安区教育工作会议吹响了加快宝安教育现代化的号角,明确提出:确定教育在宝安现代化建设中的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地位,坚持改革创新,发挥窗口作用,力争用5年时间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具体目标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完善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和多样化的教育模式,教育综合实力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大多数镇成为教育强镇,10%的学校成为省一级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建立起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
宝安人在经济上创造了奇迹,造就了敢做敢为、不甘人后的个性和稳扎稳打、阔步迈进的风貌。宝安人正是凭着这种个性和风貌打造了一个经济强区,当然也能够打一场教育信息化的攻坚战、翻身仗。因为,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这里的人民对教育有着极大的热情,这里有发展现代教育所必需的良好的经济基础,这里有一批高水平的教育管理工作者和师资力量,这里的教育已经做好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理论准备,这里潜藏孕育着蓬勃旺盛的向上的生命活力,默默地蓄积着爆发的力量。
宝安教育信息化规划专家顾问小组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诞生的。专家小组组长桑新民教授是国内著名的未来教育专家、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专家组成员中还有清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的网络和教育专家,可以说,这是集全国网络精英、教育专家为一体的高级智囊团。刘迅局长实事求是地说:教育信息化是新生事物,不能乱拍板,一切依靠专家支持。专家小组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对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讨论,最后制定了《宝安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1999~2005)》,确定了宝安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实现区域教育决策管理信息化,实现全区教育决策、行政管理信息化、办公自动化。
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全区普及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区一级以,上的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的综合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
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各科资源库,做好与国家、省、市教育教学资源库的衔接、协调、合作和共享等工作,全面提升资源库的数量和质量,在软件制作、资源库建设和应用水平上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教育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Internet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于师生的学习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