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论述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意义、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内容,以及应注意的问题,初步探讨出民办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方案。
关键词: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
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的重视,世界各国已把数字图书馆作为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设施和知识环境。随着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民办高校图书馆必须顺应自动化,信息化潮流,加快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1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从狭义上讲,数字图书馆是指在网上提供信息服务的信息中心或数据库。该中心的所有工作流程都基于计算机,通过多种技术将各种文献数字化,并将其组织起来在网上发布。从广义上讲,数字图书馆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可扩展的、开放的信息网络系统。它以数字化信息资源的挖掘、加工、整理存储、传输与管理为主要内容,包含从多分布式、超大规模、可互操作的多媒体资源库群,通过互联网络,可得到高效跨库、无缝链接,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信息内容服务。它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而是由图书馆、情报机构等在内的众多数字化信息源互联而成的一个信息空间。
2 民办高校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耗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的高新技术项目,没有相当经济实力是不可能完成的。目前民办高校可以在短时间内建成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图书馆,购买大量的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料,却没有能力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但没有能力建设数字化图书馆不等于停滞不前,民办高校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优势和教学及科研的实际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创建和开发数字化文献资源。
2.1 民办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颁步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高等学校图书馆应根据学校教学、科学研究的需要,根据馆藏特色及地区或系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的分工,开展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和网络虚拟资源建设”,其中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就是一项最根本的工作。因此,民办高校图书馆基要保持其自身的发展,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特色资源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同时图书馆建设特色数据库,有利于民办高校开展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不仅有助于科研,而且对于扩大学生知识面、掌握技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民办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是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也可以扩展高校与社会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领域,,提高学校的公信度,获取更多的支持。
2.2 进行馆际交流与合作的基础
随着科技迅速发展,信息资源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数量庞大、增长迅速,而且类型复杂、载体多样,除纸质书刊之外,还出现了大量的电子信息资源。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源和复杂的信息需求,任何一家图书馆单靠自己的力量要收集满足各种用户需求的文献资料是不可能的,而且一味求全的馆藏建设思路,必然造成全社会范围内文献信息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对于办学规模小、专业相对单一的民办高校而言,与其各馆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不如重点发展特色化文献,结合本校特点建立自己的特色文献资源体系,走馆际合作资源共享的路子,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合理配置文献资源。
2.3 丰富馆藏资源的需要
民办高校数字化图书馆特色化数据库的建设,是丰富馆藏资源建设,进行馆藏资源合理化分配图书经费的必要措施。民办高校连年扩招,发展很快,民办高校图书馆由于受经费限制,馆藏图书文献资源增长速度相对滞后。但是,建设数字图书馆可以快速补充馆藏资源,弥补馆藏不足的问题。数字图书馆在国内发展也很快,据统计全国已有50%的图书馆使用了电子图书,并且比例还在不断增长中,这证明电子图书已经被读者广泛接受。全国的经验证明建设数字图书馆,就可以在购书经费短缺的情况下,不断丰富馆藏资源,满足读者需要。
3 民办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内容
数字图书馆有基于资源保存的数字图书馆、基于技术探索的数字图书馆、基于资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和混合型数字图书馆。而民办高校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要方向,因此,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时应该选择基于资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基于资源服务的数字图书馆的着眼点是为用户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数字资源服务。
首先,要加强图书馆网络建设。建立自己的网站,这是图书馆通向数字图书馆的桥梁。通过数字化窗口,可以扩展信息渠道来源,实现资源共享。对资金和技术比较薄弱的民办高校图书馆来说,建立自己的网站是迈向数字图书馆的最佳方案。既不用购置高档服务器及其他硬件设备,又可将本馆的信息有步骤、有特色地进行数字化,避免重复建库造成浪费。同时,图书馆网站又能成为本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纽带,使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数字图书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其次,加强馆藏建设,建立特色馆藏数据库。民办高校图书馆应依据地域特点、学校特点、馆藏特点建设特色数据库。数据库不在大小,只要有特色即可。建设大型综合数字图书馆投资巨大,并且对读者服务的针对性较差。而建设特色数字图书馆,投资较少、建设时间较短、能更好地为特定读者服务、有效地满足特定读者的需要。民办高校暂时不能对其全部馆藏进行数字化之前,可先将本馆收藏的重点专业的特色文献、内部资料和统计数据等收集起来,进行数字化处理,使其能方便的进行复制、检索、传递和储存,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多有用的信息。第三,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
4 建设数字化图书馆要注意的问题
4.1 注意数据库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标准化和规范化将关系到数据库运行的可靠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兼容性,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民办高校图书馆在建设特色信息资源数据库时,一定要注意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诸如采用兼容的搜索引擎、元数据格式、数据库建设规则、信息交换协议、馆际互借协议以及数据加工处理采用统一的国际国内标准、数据加工规范化等,确保数据库的质量。
4.2 要统筹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建设数字图书馆是为实现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高速有效的信息服务,如果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协调,大家各行其政,会使数字图书馆的系统互不兼容,各系统之间难以相互沟通。在资源建设方面,各数字图书馆不断地重复引进国内外数据库,建设大而全,小而全的数字化图书馆,造成大量人、财、物的浪费。民办高校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上,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民办高校的特点和特殊性,节约费用,减少低水平的项目。
4.3 加强人员培训,注重数据库的后期维护工作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需要一批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员,要对数据库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其具备相关学科和图书馆学的专业知识和对信息的敏锐鉴别能力,以便对信息进行取舍、组织、评价与注释。同时在数据库建成后,应对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定错误及时进行更正,不断完善其系统功能。定期对数据内容进行更新、清理和修正,不断补充新资料、新信息,确保数据库内容的时效性。关注用户使用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加以解决,保证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4.4 注意版权及保护问题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不是以OPAC的建设为终结的,它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实现海量资源的网上提供,这就势必引起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版权之间的矛盾。现阶段,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选择、获得用户所需要的数字网络产品,以及对已有的各种数字网络产品如何使用及保存等问题,这就需要民办高校在数字资源建设的同时注意版权问题,应从战略上注意形成安全可靠的数字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机制。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成为我国图书馆界的热门话题,各级各类公立高等院校都把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民办高校应抓住这一契机,重视并大力发展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使民办图书馆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王琦.民办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浅淅.科技信息.
[2]沈红梅.民办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模式探讨.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08,(4).
[3]高力华.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和思考.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3).
[4]金晓军,金晓民.浅议“数字化图书馆”.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