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中医治疗术后肠麻痹80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1-21 09:30:09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探讨术后肠麻痹患者口服加味更衣汤兼针刺长强穴及足三里穴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对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患者80例口服加味更衣汤兼针刺长强穴及足三里穴12~72h。对照组:对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患者40例进行补液,纠酸,补充电解质12~72h。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结论 术后肠麻痹患者口服加味更衣汤兼针刺长强穴及足三里穴效果肯定,经济,实惠,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术后肠麻痹;80例;临床观察

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是外科比较常见的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笔者自2011年6月~2015年6月,运用口服加味更衣汤兼针刺长强穴及足三里穴治疗术后肠麻痹患者8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治疗组80例,阑尾切除42例,胆囊切除34例,肠穿孔4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25~35岁20例,36~45岁34例,46~55岁16例,56~65岁10例,病程0.5~2.5d。对照组:40例,阑尾切除21例,胆囊切除18例,肠穿孔1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5~35岁例12例,36~45岁16例,46~55岁8例,56~65岁4例,病程1.5~3.5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1.2诊断及辩证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所定中医辨证标准为标准:①腹部术后患者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肛门不排气。舌淡苔厚腻,脉滑细;②腹部术后患者出现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肠鸣音消失,肛门不排气、不排便,舌淡紫,苔薄白,脉眩涩。辨证为气虚血瘀和肾虚血瘀两种证型。凡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均可纳入治疗中。

1.3方法 自拟加味更衣汤基本方:生白术40~60g,生地20g,升麻6g,柴胡6g,首乌20g,瓜蒌20~30g,厚朴10g,当归20g,甘草6g。加减法:气虚血瘀者加生黄芪,生山楂,肾虚血瘀型加大芸,牛膝。用法:1剂/d,加清水500ml浸泡30min,文火煮2次,30min/次,滤汁混匀,每天午,晚温服。同时在患者长强及足三里处针刺,患者得气后留针10~15min。西医对照组患者每日静脉输注林格氏液、葡糖糖、碳酸氢钠并补钾10~15ml。每隔4h记录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1.86±2.13)h,排气时间(19±1.8)h,排便时间(30.30±12.8)h,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18.55±3.04)h,排气时间(28.03±4.89)h,排便时间(41.23±5.09)h时。

1.4疗效标准 疗效制定参考《诊断学》肠鸣音正常标准4~5次/min。①临床痊愈:治疗后腹部手术后肠麻痹患者30h内恢复肠鸣音,肛门开始排气、排便。②显效:术后肠麻痹患者30h内出现肠鸣音,肛门开始排气,但无排便。③有效:术后肠麻痹在30h内出现肠鸣音,肛门无排气、排便。④无效:术后肠麻痹患者30h内无肠鸣音,肛门无排气排便。

2 结果

治疗组80例,痊愈56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育效率96%。其中25例身体廋,体质佳,在24h内出现肠鸣音,对身体胖,体质差,平时活动少的,肠鸣音出现多在24h以上30h以内。西医对照组40例,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3 病案举例

姚某,男,35岁,民工。2012年7月12日初诊,2d前下午,患者在建筑工地下工后,自感饥饿,遂暴饮暴食一顿。回家后睡至半夜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继之出现寒颤高烧,于次日清晨家属送至医院,经全面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给立即手术,手术顺利,但患者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X线提示,无单一肠袢,结肠和胃胀气,肠中的食物无运动,试验室提示,WBC6.42×10,RBC4.42×10,PB112g,NEUT%66.6%,LYMPH%23.10%,血钠131mmol/L,血钾3.4mmol/L,血钙4.5mmol/L。住院医师给予补液,补充电解质,补钾治疗3d,患者的腹胀不有缓解,肠鸣音未闻及,请中医内科医师会诊,中医内科医师依据中医理论属气滞,嘱咐患者口服更衣汤煎剂300ml,口服后15min针刺足三里穴及长强穴,每隔4h观察术后肠麻痹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及第一次排气时间,结果患者在口服更衣汤后12小时零2分出现肠鸣音,19h出现排气,24h出现排便,7d患者康复出院。

4 讨论

肠麻痹为腹部手术后常见症状。其时间长短对手术的成功与否及患者的早期康复有极大的影响。肠麻痹时间越短,对术后患者康复越有利。以通为用,而腹部手术损伤人体之气,气虚血行不利,致血脉瘀阻,气机不畅,气血隆闭,上下不通,导致术后肠麻痹,但术后气血虚耗,用重下峻剂则伤正气,而笔者自拟加味更衣汤为补中气而不滞,且有提壶掀盖以助泻下之功。笔者又从《金匮要略》“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中受到启发,临床重用生白术治肠麻痹,因白术补而不滞,具能守能走的两重性,为脾虚生湿,虚实异常之要药。腹部手术,伤气伤血,血凝则气滞,腹气不通,出现肠麻痹。预解除气滞,先去除血瘀,当归性温味甘辛,大剂量有养血活血之能,能促使损伤肠管恢复。肺主肃降,肺的肃降功能失职,也会出现腹气不通,肠麻痹,而柴胡、升麻具有升提气机之能,具有提壶掀盖之作用,起到预降先升,瓜蒌20~30g能促使肠蠕动。其次中医认为肾司前后二阴,肾气充沛,前后二阴功能正常,而腹部手术多伤肾气,肾司前后二阴,肾气亏,则肺的肃降功能失常,脾气不运,腹气不降,出现便秘,膀胱气化失职,则出现隆闭,大芸有补肾气而通便滑肠之能。总之,腹部手术出现肠麻痹,在中医上与肺的肃降,肝的疏泄,脾的运化,肾的温洵,气血的盈亏密不可分,笔者从此因立方自拟加味更衣汤,运用于临床。术后肠麻痹是结肠和直肠壁上神经因失血,区部创伤出现麻痹。中医经络可沟通上下表里,四肢百骸,五脏六腹,可以协调各种功能。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针刺及艾灸足三里都具有促使胃肠蠕动,且有延年益寿之功能。长强穴属督脉穴,针刺长强,可以增进直肠收缩,使大肠通畅,使肠麻痹解除。此方不但能及时解除肠麻痹,并且对术后患者的康复大有裨益,值得推广[1~3]。

参考文献:

[1]朱金照,张捷,许其增,等.白术促进大鼠胃肠运动的机制探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1,06.

[2]滕佳林,朱杰.生白术通便的临床应用与作用机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03.

[3]魏志军,张悦,张小惠,等.重用生白术治疗虚性便秘的临床和试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04.编辑/赵恒德

推荐访问:术后 中医治疗 麻痹 临床 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