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多发伤的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11-21 11:40:05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多发伤;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23-02

多发伤不是各种创伤单独的相加,而是一种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病理生理变化较严重,且危及生命的一种损伤,它可以来自机械的、物理、化学的、生物的以及其他因素。据统计,平时严重多发伤多由于车祸、爆炸伤、高处坠落伤所致[1]。我院急诊ICU从2002年1月~2007年1月共救治228例多发伤患者,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8例,男180例,女48例,年龄最小8岁,最大73岁。开放伤156例,闭合伤72例。交通事故伤153例,坠落伤60例,挤压伤9例,其他6例。

1.2 损伤部位及并发症见表1

2 讨论

2.1 资料分析

228例多发伤患者中总死亡率为30.30%,比有关文献报道偏低[2],分析其原因一是转院较多,尤其是伤情较重的患者,另外,一些经救治相对稳定的患者尚未达到治愈标准而自动出院,其结果未能统计在内,但是其主要原因是救治能力的提高,同时先进设备的应用。从228例多发伤情看出,ISS值越高,则死亡率越高,这一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2]。

2.2 关于多发伤的诊断

多发伤是指单一致伤因素造成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其中解剖部位以AIS-90版中五个部位为准,其严重程度则视其ISS值而定,凡ISS≥16则定为严重多发伤。如此,既要有解剖部位的规定,又要有严重程度的量化标准。

多发伤是可以发生在机体任何部位的一种严重创伤,不同的损伤部位本身也反映着不同的严重程度,对多发伤救治能否及时、准确与正确处理,关系着整个救治工作的成败,因此,对严重创伤病人在接诊时力求快速准确的诊断,在抢救的同时尽快明确头、胸、腹是否有致命的损伤,并利用现代化的监测手段,监测心电、呼吸、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等项目,同时结合物理学检查对瞬息万变的病情严密观察,判断,以提供诊断依据。

2.3 多发伤的检诊程序

对严重创伤的人,首诊负责制不可轻视,接诊后,医师应仔细检查伤员全身,首先要迅速了解有无致命性损伤,如呼吸道是否畅通、有无大出血、休克、血气胸等,然后从头至足全面进行检查,为了防止遗漏重要伤情。急诊医师应牢记“CRASH PLAN”以指导检查[1]。C=cartical(心脏),R=respiratory(呼吸),A=abdonen(胸部),S=spine(脊髓、脊柱),H=head(头颅),P=pelvis(骨盆),L=limb(四肢),A=arteries(动脉),N=nerves(神经),对可疑的隐蔽部位进行重点或特殊检查,依据伤情可进一步X线、B超、CT、MRI等检查,以减少漏诊或误诊的机会。

2.4 多发伤的急救程序

在处理多发伤中经常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整体与局部关系的处理,恰当的局部处理可有利于整体的治疗,反之,亦可导致整体救治的失败。

2.4.1 解除窒息,控制出血,封闭胸腔开放性伤口,扩容、抗休克,骨折的固定,进一步诊断,连续观测,采用West提出的VIPC程序:①V(ventilation):保证患者有通畅的气道及保持正常通气和给氧,基本手段为鼻管给氧,放置口咽通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与辅助呼吸。②I(infusion):指输液、输血扩充血容量及细胞外液,以防休克的发生或恶化。一般30 min内快速平衡盐液1 000~1 500 ml,中分子右旋糖酐500 ml。③P(pulsation):指对心泵功能的监测。严重多发创伤伴有胸部外伤时,可因心肌挫伤、心包填塞、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气栓而致心泵衰竭。④C(control bleeding):是指在多发伤抢救中紧急控制明显或隐蔽性的出血,骨折复位固定,伤口清创缝合,使用止血药及手术探查止血等。

2.4.2 多发伤的抢救处理原则①对多发伤的抢救必须做到早期、迅速、准确、有效,最重要的是早期、恰当的处理。目前比较一致的原则是,应尽量缩短入院前治疗的时间,现场抢救是必要的,但不宜花更多的时间进行高级急救。②急诊科抢救三要素[3]:Ⅰ初期重点检查,迅速判断伤情;Ⅱ紧急对伤员实施复苏处理;Ⅲ全面检查,最后行决定性治疗。

3 结论

随着本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发伤患者持高不下,尤其交通事故中重伤比例又呈上升趋势,如何防治交通事故伤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大课题,提高多发伤的救治水平,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务必加强急诊科的组织管理,并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急诊外科队伍。事实说明,有组织的创伤急救系统和检查急救程序可使严重多发伤病员增加抢救存活机会。

[参考文献]

[1]葛宝丰,剡海宇,张功林.现代创伤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183-184,189-190.

[2]王一镗.实用重症监护治疗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3]苏鸿熙,刘世恒.现代多发伤治疗学[M].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100-110.

(收稿日期:2007-04-20)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多发 临床 治疗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