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乌梅丸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2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1-21 14:15:0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乌梅丸(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共43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收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22例患者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其余21例选择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45%,单纯西药治疗总治愈率为61.9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乌梅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乌梅丸;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

皮肤瘙痒症是以皮肤瘙痒且无皮损为临床特点的皮肤病,老年皮肤瘙痒症为其中一种,临床多见,且易反复,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西医病因未明,认为与皮肤老化萎缩、内分泌水平下降等关系密切,然通过各种方法治疗,终未能治愈[1]。本病归属于中医“痒风”、“风痒病”,认为其丙级为年老体虚、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皮肤失精血滋养而致。我院采用乌梅丸治疗,疗效确切,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43例,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收治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2]诊断标准。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65岁,最大81岁,平均(71.53±4.8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3.6年,平均(1.23±0.16)年,随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其中乌梅汤治疗22例定为观察组,西医治疗21例定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排除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肝脏、肾脏病变、恶性病变及精神病等患者,排除寄生虫或其它原因引发瘙痒症,两组年龄、性别、患病程度及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周身剧痒,局部皮肤呈不同程度破损,为反复抓挠引发,未见原发性皮损。部分区域有条形色素沉着。

1.3方法两组治疗期间均停用其它抗组胺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海鲜食物,避免酸碱刺激皮肤,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1.3.1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7066;厂家:河南天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10mg)治疗,口服,1片/次,1次/d;维生素C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0713;厂家: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00mg/片),用法:2片/次,3次/d。连用4周。

1.3.2观察组给予乌梅汤加减治疗。据中医辩证,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分为血虚风燥和血热风盛两型。据不同症型给予加减治疗。①血虚风燥型。多有久病体虚引发,老年血虚或久病引发血虚,血虚则生风生燥,久则液燥生风,虚风内动,四季皆可发病。症见面色萎黄、无华、失眠多梦、大便燥结、偶伴头晕,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给予乌梅肉20g、黄连48g、黄柏18g、生黄芪30-60g 、制首乌15g、鸡血藤15g、生地15g、干姜30g、桂枝18g、党参15g、当归30g 刺蒺藜15g、蛇床子15g。有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各15g,连用4周,血虚重则4周后给予阿胶补血膏口服。②血热风盛型。以肌肤灼热为主,抓痒后皮肤鲜红,可高于正常皮肤,遇热瘙痒加重,遇凉瘙痒缓解,发病以秋冬换季发病或加重,症见心情烦躁、身体灼热、口干舌燥、大便燥结、舌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治以清热凉血祛风为主。给予乌梅肉20g、黄连48g、黄柏18g、干姜30g、党参18g、当归12g、荆芥10g、防风10g、白鲜皮10g、生地20g,生甘草10g。风热偏盛者加疏风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连翘;湿热偏盛者加清热利湿药,如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血分热甚者加清热凉血药,如赤芍、牡丹皮、紫草等。

1.4疗效评定标准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进行评定:瘙痒完全消失,风团等完全消失为治愈;瘙痒症状明显减轻,风团消散30%以上为好转;临床症状未见减轻,风团未见消散或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6系统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经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愈17例,有效4例,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6例,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X2=5.42,P<0.05。详见表1。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胃部不适,调整方剂后症状消失;对照组2例出现胃部不适,给予西咪替丁口服,症状消失。

3讨论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向,也是最常见瘙痒性疾病,发病率高达40.7%[3]。临床症状以剧烈瘙痒,夜间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睡眠,给患者带来严重痛苦。

西医对老年性瘙痒症发病机制未完全了解,认为与生理病理因素关系密切。生理因素主要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激素水平下降,皮肤功能减退和内分泌改变相关。病理因素主要为全身疾病、神经衰弱、甲状腺病变等引发。相关学者研究发现,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血清特异IgE均增高,故认为与过敏反应有关。因此,西医治疗则以抗组胺、镇静剂、钙剂、性激素等治疗,然疗效欠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为年老体虚,脏腑功能减退,气血精津亏虚,不能濡养肌肤为病因。情志不畅、血虚肝旺、肝火内动、化热生风为诱因。治疗以养血、平肝火为主,辅以凉血、润燥、疏风[4]。乌梅丸同名方剂较多,有55首,各方据以乌梅为君药,辅以清热解毒、补血活血、补气等药物,治疗学科较广,涉及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疑难病。对于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本院以《伤寒论》中乌梅丸方剂加减治疗。组方为乌梅肉、花椒、细辛、黄连、黄柏、干姜、附子(制)、桂枝、人参、当归。血虚风燥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特点在于血虚,血虚易形成气虚,易生风。年老则肝肾亏虚,阴虚阳亢肝风内动。血虚肝旺,肝风内动。遇有七情诱因,则易于生火,血虚风燥则痒重。故本院治疗时在乌梅汤基础上去花椒、细辛、桂枝、附子辛热之品,以免辛热药物加重风热。且在原方上加入生黄芪、制首乌、鸡血藤、生地以滋阴养血补气,加刺蒺藜、蛇床子以祛风止痒,且重用当归、黄芪用量,以补气、养血。共同作用以达治疗目的。对于血热风盛者在去辛热药同时,加用荆芥、防风、白鲜皮均具有祛风解表、止痒之功效。生地补阴,生甘草调和诸药。黄连、黄柏清热解毒。共同达到清热解毒、滋阴、养血、祛风止痒功效。祖国医学素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5],故本院选择药物均以治血为主。乌梅肉经现代医学研究,具有清血、保肝功效、促进新陈代谢作用,于养血、补血、祛风、滋阴、止痒基础上,配合乌梅肉,以引药深入体内,且促进体内毒性物资代谢,从而到达治疗目的。

本组通过与单纯西药治疗对比发现,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5.45%,单纯西药治疗总治愈率为61.90%,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仅为轻微胃部不适,给予调整方剂和抑酸等药物治疗,均有效好转,未影响治疗。可见,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缺点在于未能深入研究,观察用药后患者血清中IgE含量,望相关有条件医院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乌梅汤加减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疗效满意,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瑜,愈晓平.自拟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109-1109.

[2]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07-709.

[3]王建军,张楠.养血熄风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1):38.

[4]蔡瑞康,党育平,许灿龙.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研究概况[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1,10(6):566-569.

[5]王建军,张楠.养血熄风活血法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11(1):38.

推荐访问:乌梅 临床 皮肤 观察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