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和诊疗

时间:2022-11-22 09: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旋毛虫病是由毛尾目、毛形科、毛形属的旋毛形线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也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肉品卫生检验中,将旋毛虫列为首检项目。目前,已知100多种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及啮齿类和人)都能感染旋毛虫病。在家畜中,猪和犬易感染该病,并且对人的健康有较大的危害。

关键词:猪;旋毛虫病;流行;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7)09-0075-01

1病原

旋毛虫的成虫,寄生于宿主的小肠壁中,称为肠旋毛虫。在肠内雌雄交配后,雄虫死亡。受精的雌虫钻入肠腺或黏膜下淋巴间隙中产出幼虫。大部分幼虫经肠系膜淋巴结到达胸导管,人前腔静脉流入心脏,然后随血流散布全身。横纹肌是旋毛虫幼虫最适宜的寄生部位,其他如心肌、肌肉表面脂肪,甚至腦、脊髓中也曾发现过虫体。旋毛虫幼虫的寿命很长,在人体内有经31年仍有感染力的报道。在猪体内,经11年还保持感染力。

2流行特点

旋毛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宿主包括人、猪、犬、猫、鼠及野生动物,蝇蛆等昆虫也是重要的传染源。该病经消化道途径感染猪。猪之所以能感染此病,是因猪摄入了含有包囊的生肉屑、鼠、蝇蛆等;人感染旋毛虫病与常吃未煮熟的猪肉(如涮火锅肉片未充分煮熟)有关,常呈区域性分布。

3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病猪,无明显的特征性症状,生前诊断比较困难,大多数在宰后肉检中发现。一般情况下,该病的症状表现为体温升高、疝痛、腹泻、有时呕吐等。肌肉中幼虫量多时,产生类风湿性肌肉痛,肌肉发炎,肌肉有硬结。病猪表现体痒,时常蹭痒。空嚼,吞咽,行走困难,喜欢躺卧,长时间卧地不起,四肢伸展。叫声嘶哑,眼睑和四肢呈现水肿,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4病理变化

旋毛虫成虫能引起小肠黏膜炎症;旋毛虫幼虫可以引起肌肉变性。幼虫钻入肌纤维时,其横纹逐渐消失。由于幼虫不断发育生长,其周围形成包囊,虫体在包囊内形成螺旋状卷曲。在膈肌、舌肌、肋间肌和胸肌均可见到白色针尖大小的包囊。

5诊断要点

对该病病猪诊断包括生前诊断和死后诊断。生前诊断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间接血凝试验,可在感染后17天测得特异性抗体。死后诊断,常采用压片镜检法。采屠体两侧膈肌角各一小块。肉样重30~50 g(与屠体编同一号码),先撕去肌膜用肉眼观察,然后在肉样上顺肌纤维方向剪取24块小肉片(小于米粒大),均匀地放在玻片上,再用另一玻片覆盖在上面并加压,将肉粒压成薄片,在低倍(40~50倍)显微镜下顺序进行检查,发现包囊和尚未形成包囊的幼虫,即可确诊。

6预防

第一,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普及预防旋毛虫病知识,防止人与猪交叉感染。第二,加强肉品卫生检验,禁止有旋毛虫的猪肉流进市场,发现旋毛虫猪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肉品卫生检验时,不仅要检验猪肉,还应检验犬肉及其他兽肉,对检出的猪肉或其他动物肉应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在24块肉片标本内发现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不超过5个者,横纹肌和心肌经高温处理后出场;超过5个以上者,横纹肌和心肌作工业用或销毁。而同一个屠体上的脂肪可炼制食用油后出场。肠可制肠衣,而其他脏器不受限制,可出场。第三,加强对饲料的保管,防止鼠粪尿污染,减少感染源。第四,加强检疫工作,防止引进病猪。对要引进的种猪,要先做血清学检查,为旋毛虫特异性抗体阴性后,才可引进,进场后还要观察、检疫1个月,确认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养。第五,防止人感染该病。

7发病后就地快速扑灭措施

及时进行疫区控制,就地消灭传染源。第一,紧急进行血清学检查,根除旋毛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猪。对疫点内的猪群,要逐头进行血清学检查,对查出的旋毛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猪进行无血扑杀,深埋处理(达到无害化标准),就地扑灭传染源。同时,要落实好国发(2001)14号文件精神,把扑杀补偿补到受损失农户(场)。对血清学检查旋毛虫特异性抗体阴性猪进行隔离饲养,药物预防。第二,紧急进行药物预防,形成“药物防控带”。对疫点内的假定健康猪(血清学检查阴性猪)、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所有猪都要进行药物预防(即药物保健)。药物保健的方案是:按1吨饲料拌入丙硫苯咪唑250~300 g,拌匀后,连喂10天。或按1吨饲料拌入氟苯咪唑125 g,拌匀后,连喂10天,能彻底杀死肌旋毛虫。

推荐访问:旋毛虫 诊疗 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