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为探讨降钙素原在小儿脓毒症中临床指导意义,对照其他常用指标,通过临床观察,进行研究。方法 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4月收集的40例感染患儿分为脓毒症组20例,非脓毒症组20例,其中脓毒症组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12例)、严重脓毒症(5例)、以及MODS(3例)组。检测比较几组患儿入院24小时及一周后复查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随访一月。结论 降钙素原对小儿脓毒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降钙素原;小儿脓毒症;应用价值
脓毒症是有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以发热,感染,血压下降以及器官功能障碍为表现,难诊断,难治疗,病情进展迅速,是临床上常见的导致患儿死亡的病种之一[1]。因此能否及早的诊断脓毒症并积极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及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实验,对降钙素原与其他指标对脓毒症的诊断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1月~2013年4月儿科收治的40例感染患儿,均符合脓毒症 (SIRS)诊断标准。根据美国危重症医学会(SCCM)和美国儿科学会(AAP)共识会议的诊断标准[2],将40例患儿分为两组:脓毒症组(20例)和非脓毒症组(20例)。其中脓毒症组又分为一般脓毒症组(12例)、严重脓毒症(5例)、以及MODS(3例)组。两组在性别、年龄差异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人院24h内进CRP、WBC和PCT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定量测量PCT含量(正常值<0.5g/L,0.5~2.0 g/L为轻度升高,2.0~10.0 g/L为明显升高,≥10.0 g/L为显著升高)。根据检测对患儿进行敏感抗生素治疗,一周后复查血清PCT,进行统计分析,随访一月。
2 统计学方法
所有统计学分析均采用SPSS17.0 statisticss软件,统计学意义以0.05作为标准,P 2.1 血清 PCT、CRP、WBC水平比较 脓毒症组与非脓毒症组CRP、PCT和WBC计数比较:脓毒症组血清PCT、CRP、WBC计数水平明显高于非脓毒症组;PCT浓度与死亡率: 降钙素原持续≥0.5ng/m1死亡率高于降钙素原<0.5ng/mL,降钙素原水平持续较高者(≥2ng/m1)死亡率高于较低者(≥O. 5ng/ml,且<2ng/m1)。 在降钙素原指导下,脓毒症组经抗生素治疗一周后PCT、CRP、WBC的前后比较及病情转归(如图2) 脓毒症组经抗生素治疗一周后发现PCT、CRP明显下降,而WBC计数前后变化不大。在降钙素原指导下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脓毒症组的好转率(治愈+明显好转+好转例数/总例数)为70%相比临床中的好转率(<50%)明显升高。 3 结论 本研究发现PCT在早期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CRP、WBC等指标,且PCT在脓毒症严重程度的评估亦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年来,滥用抗生素导致了机体耐药性,因此在选择使用抗生素既要根据个体差异选择,又要兼顾其疗效,并且要减少副反应和耐药率的发生。在本实验中发现在降钙素原的指导下应用抗生素对脓毒症组治疗后的好转率较临床中的好转率高,且周期短、死亡率及感染复发率也降低,减少了抗生素治疗时间及抗生索治疗费用。鉴于上述实验中PCT可以特异性的诊断脓毒症,并且根据其浓度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连续监测后可以反应病情的变化,PCT可以用来指导临床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减低选择的压力及其抗生素的用量。 综上所述,PCT作为一种炎症反应的指标,其特异性高,敏感度强,对脓毒症的辅助诊断、病情评估、抗生素的应用及治疗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于海涛. C反应蛋 白、 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在 严重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11(32):26-27. [2] 许子彬, 吴满辉, 蒋龙元, 等. 降钙素原的临床应用[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4, 9(1):79-80. [3] 阴撷 宏 王超, 文艳, 张淑文, 等. 降钙素原及其在脓毒症诊断 中的应用[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03, 12(5):357-358. [4] 马晓春, 陈松. 降钙素原在指导抗生素治疗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3):148-149. [5] 余章斌, 朱 春, 韩树萍, 等. 降钙素原对新生儿脓毒症诊断价值的 Meta分析[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10, 5(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