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小儿神经梅毒1例并文献复习

时间:2022-11-22 11:25:08 来源:网友投稿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小儿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14岁,因“头痛恶心10余天,加重伴失语、左上肢瘫痪4 d”入院。查体:体温36.9 ℃,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血压107/71 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查体欠合做,失语,左侧鼻唇沟浅,口角偏右,伸舌左偏,左上肢肌力0级,左下肢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正常。详细见本院急诊CT/MRI(图1-A、B、C、D):右侧额叶病变:胶质瘤可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电解质正常;鉴于患儿颅高压明显,中线移位,科内讨论有手术指征,拟行手术治疗。但是当天检验回报:血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1:64,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HA)(+)。后行脑脊液检查:无色透明,潘氏试验阴性,白细胞:12×106/L,多核:13%,单核:87%,氯化物:117 mmol/L,糖:2.7 mmol/L,蛋白:380 mg/L,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1:8),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阳性。再次追问病史,诉2年前有对侧肢体有偏瘫病史,曾于昆明市某医院住院诊治,查阅既往检查资料,发现2年前患儿头颅CT/MRI(图1-E、F、G、H):左侧脑室旁病灶,血液脑脊液当时即曾经送云南省CDC检查:血液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滴度1:40,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TPHA)(+)。当时出院时建议继续驱梅治疗,但是患儿家人见症状好转,未执行医嘱。诊断为脑实质性神经梅毒,给予头孢曲松、激素及脱水改善循环等治疗后,失语情况好转,左上肢肌力恢复至1~2级,建议出院转当地继续驱梅治疗。

2 讨论

梅毒在临床男性科中比较常见,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它由梅毒螺旋体引起,近些年该病的发病率在国内有增高的趋势[1]。当病毒侵犯到神经系统时会引起神经梅毒,该病证能在感染梅毒的任何阶段发生,可以侵犯到大脑、脑膜、脊髓及血管等组织,在临床上出现相应的多种症状,在本病的诊断上要注意和脑膜炎、病毒性脑炎、脑梗死、脑胶质瘤及脑转移瘤等相鉴别。神经梅毒在梅毒疾病中的发病率一般占到4%~10%,有4~7年的潜伏期[2]。按照病毒侵犯的部位及相应临床症状该病可分为间质型、实质型、无症状型和混合型,间质型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该类型会出现脑膜炎,脑血管周围间隙变大,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它又分Heubner和Nissel两种亚型,Heubner型主要侵犯大中动脉,血管内膜纤维增生,官腔变窄,继而出现扩张;Nissel型主要侵犯脑部小血管,引起血管闭塞,继而发生缺血性脑梗死。实质型主要是大脑皮层小血管受到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的浸润,产生炎性反应,神经元发生脱失,胶质细胞增生,皮质发生萎缩,受侵犯的部位还会出现炎性肉芽肿样改变[3]。该类型损害到小血管,引起病灶周围水肿,升高颅压,患者在临床上会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混合型是病变同时涉及间质及实质。有的神经梅毒患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为无症状型。本例为实质型神经梅毒。本例患儿家属刻意隐瞒病史,而头颅MRI/CT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与肿瘤性病变鉴别困难,给入院时诊断带来一些困扰,目前,梅毒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现有神经系统损害的症状时,要考虑到是不是神经梅毒,小儿也不要排除在外,要详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还要做梅毒的相关的检查,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组织活检来辅助确诊。患者一旦确诊为该病,必须足量规范地进行驱梅治疗,避免治疗不彻底而反复发作致严重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最终需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傅志宜. 梅毒的流行、检测与治疗现状 [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09,13(12):193-195.

[2] Conde-Sendin M A,Amela-Peris R,Aladro-Benito Y,et al. Current clinical spectrum of neurosyphilis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J].Eur Neurol,2004,52(1):29-35.

[3] 刘化广,刘春风,施辛,等.神经梅毒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J].临床误诊误治,2006,10(19):4-9.

(收稿日期:2012-10-10) (本文编辑:车艳)

推荐访问:梅毒 小儿 文献 复习 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