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过敏性紫癜 中西医结合 减少肾损害
中图分类号:R55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7)12-0171-02
过敏性紫癜(HSP)是一个免疫调节异常的疾病,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我科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共收治过敏性紫癜住院患者1196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皮疹消退快,胃肠道合并症少,肾损害也较少,复发率低,且住院时间短。故以此为例,浅谈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几点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196例中,男580例,占48.5%,女616例,占51.5%;年龄在7岁以下176例,占14.7%,7~14岁619例,占51.8%,14岁以上401例,占33.5%;发病季节,春季312例,占26.1%,夏季235例,占19.6%,秋季206例,占17.2%,冬季443例,占37.1%;837例发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约占70%;以尿检异常诊断肾损害217例,占18.1%;出院后随访6~12个月,25例出现皮疹反复,8例有持续肾损害尿检异常继续治疗,其余患者均痊愈,治愈率97.2%,无一例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无一例因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平均住院天数15.9天,合并肾损害平均住院天数25.5天。
1.2 治疗方法
⑴去除病因。若能查出致病因素,应尽可能及早消除。如体内存在急慢性感染灶,可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对可疑引起过敏的药物、食物或其他因素,应避免接触。⑵一般疗法。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消化道出血时应限制饮食,大量出血时禁食,由静脉供给热量,如出血量多,必要时输血。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控制关节肿痛、血管神经性水肿、腹痛及胃肠道出血疗效确切,一般24小时能使软组织肿胀消退,72小时内解除痉挛性腹痛,并能减轻肠道水肿和出血,故可预防肠套叠发生[1]。一般疗程3周左右,症状控制后逐渐减量至停用。⑷西咪替丁。对控制皮疹及减轻内脏损伤有利。⑸其他药物。应用扑尔敏、赛庚啶等抗组胺药物及酮替酚等过敏反应介质阻滞剂减轻过敏反应,应用维生素C、芦丁和葡萄糖酸钙等减轻毛细血管通透性及脆性以减轻出血现象。⑹中药治疗。①热伤血络。治以清热解毒、凉血祛风。方用银翘散合犀角地黄汤加减。②瘀血阻络。治以活血化瘀、解毒祛风。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味。③气虚血亏。治以补气养血,佐以解毒凉血。方用八珍汤加味。鼻衄者加藕节、侧柏叶,呕血及便血者加云南白药及白及粉,尿血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大蓟、小蓟、白茅根等。⑺合并肾损害的治疗。无症状血尿及蛋白尿综合征:预后较好,经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雷公藤及中药,一般都在4-8周内尿化验转阴,持续复查尿常规一年,尿化验均正常;急性肾炎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较差,中药有一定疗效,主要以活血化瘀为主,疗程一般在半年以上;肾病综合征:肾上腺皮质激素疗效差,常加用环磷酰胺治疗。环磷酰胺200mg隔日或每日静脉点滴,总量150-200mg/kg,一般用至总量的一半时尿蛋白可明显减轻。若肾脏彩超显示肾脏结构有明显改变,则加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剂量为20mg/kg,每日一次,连用3日为一疗程,2周后可重复。
2 讨论
HSP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未明,现已知与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多种细胞因子分泌异常以及个体基因易患性等有关[2] 。HSP好发于7-14岁儿童,男、女无明显差别,以冬、春季为发病高峰,与文献报告一致。但近年成人HSP发病率也有明显增高趋势。
休息与限制饮食是治疗的基础。所有病人均采取限制活动及严格限制海产品和蛋、奶、肉类等异体蛋白质饮食2-3个月的基础治疗。文献报告HSP50%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我们的资料显示约70%病例与上呼吸道感染有关,所以我们均给予7-10天的抗生素及抗病毒治疗。 西咪替丁为H2受体阻滞剂,随着药理学研究的深入,发现其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尤其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增加抑制性T细胞,消耗辅助性T细胞,降低IgE水平,同时直接作用于肥大细胞,抑制炎症介质分泌,从而减轻过敏症状。人类皮肤血管有H2组胺受体,故西咪替丁治疗皮肤型过敏性紫癜,作用迅速,效果良好。
肾脏受损程度是决定HSP预后的关键因素[3],以尿常规改变诊断肾损害发生率为20%~60%,而以尿酶改变或病理改变分析其发生率为100%[4]。HSP患者尽管尿常规正常,其近端肾小管已有不同程度损害,而临床确诊的紫癜性肾炎,其肾小管和肾小球损害程度更明显[5]。故对HSP患者予以早期干预性治疗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多数学者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改善预后,但我们的病例除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激素禁忌症及患者或家属坚决拒绝使用激素外,均给予足量激素2-3周后渐减量至停用。我们的资料显示以尿检异常诊断肾损害发生率为18.1%,低于文献报告,且皮疹反复少,可能与早期使用激素干预治疗有关。蛋白尿对肾脏病理改变影响较大,尤其是肾小管病理改变。肾小管病理改变进展是肾脏病慢性化的重要因素,长期蛋白尿可促使肾小管慢性病变及间质纤维化,并通过激活许多细胞因子促使肾小球、肾小管病理进展,故控制蛋白尿是阻止疾病进展、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4]。我们采用激素+环磷酰胺治疗肾病综合征型肾损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过敏性紫癜属于中医学中的“血症”及“斑疹”范畴,又与“葡萄疫”及“肌衄”相似。认为与外感风热、饮食失节、瘀血阻滞、气虚血亏有关[6]。故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气养血等中药治疗,可调节全身情况,减少HSP的复发。
参考文献
[1] 董德长.实用肾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97~1105.
[2] 黎阳,何山.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长春新碱联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迁延型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6):373.
[3] 张之南,杨天楹,郝玉书.血液病学[M].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26~1629.
[4] 熊燚 .小儿紫癜性肾炎诊治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3.21(3):184~185.
[5] 张薇,朱光华,何威逊等.尿RBP、NAG检测在早期诊断过敏性紫癜肾小管损伤的临床意义[J].中国当地儿科杂志.2002.2(4):250~252.
[6] 邓成珊,周霭祥.当代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249~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