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儿童肾损害,有迹可循

时间:2022-11-22 15:45:2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主任医师,天津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护理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分别于《中华儿科》等医学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几十篇、在国家和省市级报刊刊登健康科普文章100余万字,在《中国漫画》等报刊发表绘画作品数十幅,参与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并绘制插图。

刚过完3岁生日的傅小宝,昨天玩得特别开心,可今天早晨妈妈却突然发现小家伙的尿变成了奇怪的红色,于是急忙带他去医院看病,一路上一直纳闷,宝宝这是怎么了?而医院的检查结果更令她惊讶,小宝居然被诊断为急性肾炎!这么小的宝宝,肾怎么会“坏”了呢?

Q & A宝宝的肾细细看

Q1:宝宝的肾脏什么样?

A1:宝宝的肾脏和成人一样,是成对儿的,位于脊柱两侧,紧贴着腹后壁,略呈蚕豆形,右肾位置略低于左肾。新生宝宝的每侧肾脏重约11至12克,表面凹凸不平;1岁时增至3倍,且表面慢慢变平;10到15岁时,肾会增至7到10倍。

Q2:肾脏是怎么构成的?

A2:简单讲,肾脏的表面有三层被膜,而肾实质是由肾单位、集合小管和少量结缔组织构成的,其中的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肾单位是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每个肾脏约有100余万个肾单位,每一个肾单位都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Q3:肾脏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A3:大家都知道肾脏属于泌尿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包括:排泄体内代谢产物,如尿素、有机酸根等废物;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完成内分泌功能,产生肾素、前列腺素等内分泌和生物活性物质。

Q4:宝宝的肾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的?

A4:其实胎宝宝长到3月末时,他的肾脏便已经能够形成尿了,但在这个阶段,胎宝宝主要还是通过胎盘来完成排泄和调节功能的;出生后,宝宝的肾功能将会有明显进步,但依旧容易发生水肿;直到1岁时,宝宝的肾脏形态和功能才能接近成人水平。

Q5:正常的尿液应该是什么颜色的?

A5:尿液的颜色是由尿色素决定的,正常情况下为淡黄色。如果尿几乎无色,可能是因为稀释比重较低而形成的尿,也可能是糖尿病导致的渗透性利尿所致;红色的尿最常见的为血尿,次之为血红蛋白尿,还有的与摄入蔬菜的颜色有关;深褐色或黑色尿见于黑酸尿症。

Q6:尿液有没有味道?

A6:正常的尿液应该有轻微的芳香气味,但由于受到食物代谢排泄物的影响,尿液的气味会改变,比如含有大蒜味等,倘若有细菌感染时尿素会转变成氨的气味。有些疾病会有独特的尿味,如:苯丙酮酸尿症宝宝的尿液是鼠尿味的,枫糖尿症宝宝的尿液是枫糖浆发甜的气味。

Q7:常见的尿常规检查能查哪些项目?

A7:尿常规在临床上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检查,用于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疗效观察,而且对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常见项目包括尿色、比重、透明度、酸碱度,尿白细胞、红细胞、蛋白、亚硝酸盐、酮体、葡萄糖定性、尿胆原、胆红素等。

Q7:和泌尿系统相关的辅助检查还有哪些?

A7:X线检查包括腹部平片、静脉肾盂造影、逆行肾盂造影、肾血管造影等,有助于诊断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结石、结核、肿瘤及肾血管畸形;超声检查属于无创检查,更适合于儿科使用,用于肾定位、肾占位病变等;此外还有放射性核素检查、肾穿刺术等手段。

Q8:宝宝正常的尿量应该是多少?

A8:宝宝每天的尿量个体差异很大,与液体的摄入量、气温、湿度、食物种类、活动量和精神因素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新生儿24小时平均排尿量小于400毫升,婴儿期是400到500毫升,幼儿期是500到600毫升,学龄前儿童为600到800毫升,学龄儿童达到800至1400毫升。

Q9:宝宝每天应该排几次尿?

A9:93%的正常新生宝宝在出生后24小时内均会排尿,48小时内排尿的达到99%,如无尿,应注意检查肾脏及膀胱。出生后最初几天,因液体摄入量少,宝宝每日仅排尿4次至5次;1周后因新陈代谢旺盛,每日排尿次数高达20次至25次;1岁后为15次至16次;学龄期6次到7次。

Q10:什么情况下可以考虑宝宝是排尿异常?

A10:宝宝正常排尿的最底限为200ml/m2/24小时至250ml/m2/24小时(m2代表按照宝宝体表面积计算),因此凡是少于此值的即为少尿;学龄宝宝少于50ml/24小时视为无尿。少尿和无尿常见于较为严重的肾脏疾病和不同原因所导致的肾损害而出现的肾功能不全,一般可以分为肾前性、肾性及肾后性三种。

肾损害宝宝的4大Case

Case1

出镜宝宝:小宝

性别:男

年龄:3岁

小宝之前感冒、发烧了,不过服用几天药物后,呼吸道症状便消失了,没想到也就过了一个多星期后,小宝突然出现了鲜红颜色的尿液,而且尿量似乎也变少了。妈妈仔细观察了宝宝半天,赫然发现他的眼睑也肿了起来,于是急忙带他到医院检查,结果医生查体时发现小宝的血压达到了120mmHg /80mmHg,尿常规提示的确存在血尿,建议住院治疗。

关键词:浮肿+血尿+高血压+少尿

纸上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好发年龄及性别:3岁至8岁,男宝宝多于女宝宝

特点简述:

1.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绝大多数宝宝起病前有呼吸道及皮肤感染,主要源于急性链球菌感染。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浮肿、高血压及少尿。

2.急性肾炎宝宝的浮肿表现可轻可重,一般从颜面和眼睑开始,逐渐波及全身,按压后略有凹陷,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之一,同时伴有乏力、倦怠、食欲减退、头疼等症状。

3.血尿是急性肾炎的主要表现,其中30%~50%为肉眼可见的血尿,几乎100%存在镜下血尿的现象,肉眼血尿为洗肉水样、烟灰色、棕红色或鲜红色,大多持续1周至2周。

4.患病宝宝70%~80%存在高血压,常在120mmHg~150mmHg/80mmHg~110mmHg之间,严重的高达200 mmHg /140mmHg,大多1周至2周恢复,部分患儿可持续1个月至2个月,应当心慢性肾炎的可能性。

治疗:

1.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治疗为主。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待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后逐步增加活动量;

2.少尿、高血压、浮肿时低盐饮食;

3.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4.明显少尿的急性肾衰竭者需限制液体摄入量;

5.若感染存在,予以相应治疗;

6.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合并症;

7.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者且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透析治疗。

TIPS:尿色异常的缘由

浓茶色尿:当服用某些药物时,如含有核黄素、呋喃类、大黄等成分的,尿可呈深黄色;而肝胆系统疾病,如肝炎、阻塞性黄疸时,尿色也会变成浓茶色。

酱油色尿:某些食物染料色素和某些药物均可导致尿呈葡萄酒色,如酚红、酚酞、利福平等;此外,体内溶血、血红蛋白从尿中排出也会出现酱油色尿。

粉红色尿:常见于各种原因的泌尿系统出血,如急性肾炎、肾结石、肾结核、肿瘤和某些出血性疾病,尿常规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

乳白色尿:主要见于丝虫病引起的淋巴管阻塞,有时见于无机盐类的析出,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感染所致的脓尿、一氧化碳中毒等也可以产生乳糜尿。

Case2

出镜宝宝:小天

性别:男

年龄:4岁半

幼儿园中班的小天特别淘气,每天都蹦蹦跳跳的,还喜欢捉弄小朋友。不过这几天,妈妈发现小淘气有些打蔫,尿尿时有很多的泡沫。直到小天全身越来越肿,妈妈才觉得不对劲儿了,立即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检查,医生明确告诉妈妈小天罹患了肾病,化验的尿常规提示存在严重的蛋白尿,于是小天立即被收住院,以便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关键词: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浮肿

纸上诊断:肾病综合征

好发年龄及性别:学龄前为高峰,3岁至7岁多见,男宝宝多于女宝宝

特点简述:

1.肾病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导致大量血浆蛋白由尿丢失,可以细分为1岁以内发病的先天性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2.此病存在大量蛋白尿,尿常规检查显示尿蛋白(+++)或更多,定量检查超过0.1g/kg/d,宝宝的尿中会出现大量泡沫,提醒妈妈予以注意,尽早送检新鲜尿液做常规化验。

3.由于尿液中丢失了大量蛋白质,因此血生化检查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即血清白蛋白少于3g/dl,且存在食欲减退、毛发干枯、皮肤干燥、倦怠、少动、反应淡漠、继发感染。

4.宝宝会有浮肿的表现,且出现很早,从颜面眼睑至全身,存在水肿压痕,可以出现腹腔、胸腔积液,外阴明显水肿。此外,血清胆固醇大于220mg/dl,存在高胆固醇血症。

治疗:

1.有严重水肿、低蛋白血症者需卧床休息;

2.一般饮食即可,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注意补充维生素D,并适当限制每日热卡入量;

3.利尿消肿,减少尿蛋白;

4.主要基于抑制免疫与炎症反应的治疗,糖皮质激素是首选药物;

5.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型、反复发作型,可以使用细胞毒药物协助治疗;

6.对糖皮质激素相对禁忌或不能耐受者,可考虑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

TIPS:尿蛋白检查的简易目测估算法

尿常规蛋白检查结果(-):尿蛋白估计量0,目测尿液混浊度为无混浊

尿常规蛋白检查结果(+):尿蛋白估计量0.01以下,目测混浊度需借黑色背景可见

尿常规蛋白检查结果(++):尿蛋白估计量0.01至0.05,目测混浊度为白色轻度混浊、无颗粒

尿常规蛋白检查结果(+++):尿蛋白估计量0.05至0.20,目测混浊度为白色颗粒状混浊、无沉淀物

尿常规蛋白检查结果(+++):尿蛋白估计量0.20至0.50,目测混浊度为白色沉淀、成絮状物

尿常规蛋白检查结果(++++):尿蛋白估计量0.50以上,目测混浊度为白色沉淀、凝聚成块

Case3

出镜宝宝:小艺

性别:女

年龄:3岁8月

不知道因为什么,小艺总说肚子疼,还很喜欢上厕所,这天突然发烧了,而且上吐下泻,妈妈以为她可能吃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了,急忙送她到医院看病。医生的诊断大大出乎妈妈的意料之外,小艺的病居然不是消化系统的问题,而是泌尿系统的问题,医生还反复追问妈妈,小艺平常穿的是不是开裆裤,是不是单独使用小盆清洁外阴。

关键词:尿频+尿急+尿痛+发热

纸上诊断:泌尿系感染

好发年龄及性别:整个小儿期均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多见,女宝宝多于男宝宝

特点简述:

1.泌尿系感染在小儿期是常见病,感染可以累及尿道、膀胱、肾盂及肾实质,临床上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病程在6个月以内的被称为急性,症状因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别。

2.儿童期的泌尿系感染主要为尿频、尿急、尿痛,有时伴有下腹疼痛,12%的宝宝有一过性血尿,尿常规检查白细胞在5个/高倍视野以上,尿沉渣白细胞超过10个/高倍视野。

3.婴儿期泌尿系感染则以全身症状为主,可有高热、食欲减退、呕吐、腹泻、腹痛、精神差、排尿哭闹,小宝宝的尿布可以存在恶臭,感染发生与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有关。

4.新生儿期宝宝泌尿系感染多由血行感染所致,症状轻重不一,以全身症状为主,发热、吃奶差、面色苍白、呕吐、腹泻,约60%宝宝可能造成发育停滞、体重增长缓慢。

治疗:

1.急性泌尿系感染患儿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以增加尿量,注意营养,增强抵抗力;

2.女宝宝应注意外阴清洁;

3.早期可根据感染部位、药敏试验,选择肾毒性相对较小的敏感抗菌药积极治疗;

4.急性下尿路感染疗程多为2周至3周,如果是肾盂肾炎则需用药6周到8周;

5.有时可能会出现复发或再感染的情况,治疗关键在于去除诱因,彻底治疗。

TIPS:尿比重和渗透压的高与低

尿比重增高:常见于糖尿病、急性肾炎、发热、严重呕吐、腹泻和惊厥

尿比重减低:可见于尿崩症、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营养不良

尿渗透压增高:多见于脱水、糖尿病、心功能不全和肾病综合征等少尿状态

尿渗透压降低:一般见于神经性多尿、中枢性和肾性尿崩症

Case4

出镜宝宝:小美

性别:女

年龄:5岁4个月

这天,给小美洗澡时,妈妈无意间发现宝宝的臀部、小腿处有很多斑点,看上去就像大小不一的粉红或深紫色瘀斑和瘀点,触摸上去有些发硬,但小美似乎没觉得疼痛或痒痒,没过多久,宝宝便说左脚脚踝处疼,一会儿又说肚子痛。经医院诊断,小美得了过敏性紫癜,医生反复叮嘱,一定要边治疗边定期为宝宝复查尿常规,果然,两周多以后小美的尿出了问题。

关键词:紫癜皮疹+腹痛+关节痛+血尿

纸上诊断:过敏性紫癜性肾炎

好发年龄及性别:3岁至4岁以上多见,男宝宝多于女宝宝

特点简述:

1.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侵犯皮肤和其他器官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过敏性血管炎,以皮肤紫癜、腹痛和消化道黏膜出血、关节痛及肾损害为主,血小板不减少。

2.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发生率约占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三分之一以上,多于病后2周至4周内出现血尿和蛋白尿,大多损害较轻,但也有出现高血压、无尿等严重情况的患儿。

3.引起此症的原因主要与自身免疫有关,致敏因素多,包括: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食物(牛奶、鸡蛋、鱼虾)、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剂)、花粉、虫咬、疫苗接种等。

4.此病可急可缓,大约50%至90%患儿病前1周至3周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大约半数出现过不规则低热和乏力,病程短则1个月,长则年余,大多可痊愈,但约有1/3患者会复发。

治疗:

1.过敏性紫癜治疗主要是对症和支持疗法,对于找到过敏原的,应立即避免与此类物质再次接触;

2.发病前若有细菌感染史的,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3.此症的急性期注意消化道出血、肠梗阻发生;

4.抗组胺药适用于单纯型紫癜;

5.严重皮肤损害或关节型、腹型、肾型紫癜可应用糖皮质激素;

6.顽固的慢性肾炎可选用免疫抑制剂;

7.发热、关节痛者应对症治疗。

TIPS:尿液酸碱度的意义

酸性尿:正常情况下在多食用肉类及蛋白质或剧烈运动出汗后,体内蛋白质分解旺盛时出现;异常情况包括肾炎或糖尿病、热性病、酸中毒等。

碱性尿:正常情况下在食用蔬菜、水果过多,或服用氯化铵、重碱酸钠后可以出现;异常时则见于膀胱炎、肾盂炎、脓尿、血尿等。

推荐访问:损害 可循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