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谈老年用药

时间:2022-11-23 13: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介绍老年人用药特点。方法通过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对药物作用的影响进行阐述。结果与结论老年人与成年人有不同的生理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全身组织及各脏器功能都逐渐减退,由药物而引起的副作用明显高于青壮年,不断提高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水平,已成为现代老年医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老年;用药

老年人因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因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也使药物的安全范围变小,药物反应的个体差异增大,因此对于老年人用药应给予极大重视,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1]

1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与用药

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处置过程的科学,即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老年人由于机体方面的因素,如心、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的功能明显衰退,一方面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明显降低,可使药物浓度过高或作用持续时间过于持久而出现不良反应甚至毒性;另一方面对许多药物的耐受性较差,也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对老年人的用药应慎重,一般应减少用药的剂量。

1.1药物的吸收是指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静脉注射无吸收过程直接入血。吸收速度主要取决于药物理化性质、剂型、剂量与给药途径。小分子脂溶性高的药物易于吸收;弱酸性药物虽然可在胃黏膜吸收,但大多数药物均以肠道吸收为主,这是因为肠粘膜表面积很大,肠壁附近接近中性。所以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均可吸收。口服药物多数是以简单扩散的方式透过消化道粘膜吸收,化学结构似天然代谢物的药物可通过主动转运方式被肠吸收。在胃中,小的水溶分子(如酒精)可自胃黏膜吸收;片剂口服吸收后首先必须崩解,其中所含药物必须溶解,才能被吸收;由于胃内容物排空迅速所以吸收量有限,大多数是在小肠中被吸收,决定药物在胃或肠中吸收的因素有溶解度和pH值。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少。而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非解离型多,脂溶性大,吸收多;但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型多,脂溶性小,吸收少。如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弱酸性药物,易在酸性胃液中吸收;阿托品是一种弱碱性药物,主要在碱性肠液中吸收。这一原理在药物治疗中有实际意义,通过调节体液环境的pH可以促进或抑制药物的吸收速率。老年人由于胃黏膜衰退,胃酸分泌下降,对于那些需要酸性环境水解生效的药物,就会降低生物利用度。常有一些患胃病的老年患者,将银杏叶及其提取物制剂和法莫替丁片同时服用,可形成螯合物,影响疗效,因法莫替丁片为抗溃疡抗酸药,应避免与含黄酮类的中药如复方丹参片、复方胆丹参滴丸、银杏叶片等同时服用,应分时服用,以间隔1小时为宜。[2]皮下或肌内注射给药,均通过毛细血管壁,局部组织血流量对吸收速度的影响是容易理解的。在外周循环衰竭(休克)时,皮下注射给药,吸收大大减慢,就不能适应病情的需要,必须静脉注射才能达到抢救的目的。老年人心输出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消化道血流减少,胃肠蠕动减慢,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使吸收速度减慢。

1.2药物分布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向不同部位转移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是不均匀分布的,决定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因素有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器官的血流量,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的pKa及pH,生理屏障。一般来说,血流丰富组织分布快,亲和力高的组织分布多。分布过程与药物在血浆或靶组织中的浓度有关,因此,分布不仅影响药物储存和消除速率,也影响药效与毒性。分布也是药物自血浆消除的方式之一。在药物分布方面,由于老人生理功能减退产生的“四少”现象,即细胞数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组织局部血液灌流量减少、总蛋白减少等,使血中药物浓度增高,药物易产生蓄积作用中毒。

1.3药物的生物转化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药物在体内生物转化后的结果一是失活,无药理活性,二是活化,有药理活性或产生有毒物质。肝药酶是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分为肝药酶诱导剂和肝药酶抑制剂。某些药物可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强或抑制。老年人由于年老体弱,常常多种药物并服,如中药酒剂、酊剂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是常见的酶促剂,能增强肝药酶活性,在与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酶诱导剂合用时,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加快,半衰期缩短,药效下降,呋喃唑酮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抑制其活性,使其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贮存于神经末梢,不被破坏,若口服含有麻黄碱成分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千柏鼻炎片等,麻黄碱随全身血液流至全身各组织,促进递质的大量释放,产生呼吸困难、恶心、头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出现脑出血。[1]

1.4药物的排泄是药物以原形和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有肾排泄、胆汁排泄和其他排泄。其中肾排泄是主要的排泄途径。排泄方式有肾小球虑过;肾小管被动重吸收;肾小管主动分泌。影响滤过的主要因素是肾小球滤过率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肾小管中重吸收量与尿液pH有关,一般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易于排出,碱性药物则相反;两个分泌机制相同的药物合用时有竞争性抑制作用;胆汁排泄是有些药物可以通过简单扩散或主动转运的方式自胆汁排泄而后进入十二指肠,再经粪便排出体外。有些药物可形成肝肠循环即由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的部分药物在肠道被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肝肠循环使药物作用明显延长,如地西泮,地高辛等,在加上老年人由于肝血流减少,药物代谢减慢,极易出现药物蓄积,血药浓度升高,导致药物毒副反应增强。其他排泄包括胃液、肺脏、唾液、汗液、粪便等。

2结束语

老年人与成年人有不同的生理特点,随着年龄增长,全身组织及各脏器功能都逐渐减退,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肝血流量和肝药酶的活性降低,肾血流、肾小球虑过和肾小管功能减弱而使药物的消除减慢,虽然对药物的吸收功能也降低,但综合结果是血中的游离型药物浓度增多,尤其是肝、肾功能的降低,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对药物的耐受性均减慢,药物的作用或毒性增强,明显高于青壮年,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一般为成人的3/4。[2]加之老年人常同时存在多种慢性疾病,多种药物配伍的相互作用利弊不一,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疾病的影响,如动脉粥样硬化时,应慎用升压药。因此,不断提高对老年人合理用药的水平,已成为现代老年医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执业药师资格认证中心组织编写.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275.

[2]吕圭源.药理学.第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8:41.

推荐访问:用药 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