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患者心理状态对妇产科疾病诊治的影响

时间:2022-11-23 19:4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对妇产科疾病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与分析,并提出心理治疗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协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等。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患者;心理状态;诊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3-0068-03

笔者在多年的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在就诊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对疾病的诊治和康复影响很大。作为临床医生,治病救人是天职。如果只用药物治疗,而忽略了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分析,也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为此,笔者在合理用药的同时,针对患者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外伤、细菌及病毒感染等所引起的身体方面的疾病,是可以通过治疗而康复的。但心理因素可致妇科疾病,却易被人们所忽视。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患者如果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身体所出现的疾病,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康复。在妇产科,常常看到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例。

痛经是一种由肌肉紧张或痉挛而引起的小腹胀痛,有时伴有腰酸等症状。有些患者由于心理不成熟,性格过敏,怨恨自己是个女性,把月经看成是“倒霉”或“痛苦”的事情;还有些患者可能受过精神创伤,或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产生恐惧、焦虑等心理,从而出现痛经症状。

在妇产科门诊常常会遇到“假孕”的妇女。有些结婚多年不曾怀孕而又渴望生个孩子的妇女,偶尔发生闭经,又有恶心或食欲不正常现象,自以为已经怀孕了。可是经过检查后,并无妊娠,只是产生“假孕”现象。

这类精神情绪一方面可能是由上述的全身症状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则往往是受社会、家庭及心理因素的影响的结果。女性从青春期开始,就应该懂得月经、生育、妊娠、分娩、绝经等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并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正确认识和面对这些现象,就能避免或减少某些妇产科疾病的发生。

由于受某些封建思想和传统观念因素的束缚,妇科疾病患者的心理和行为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并对疾病的发展、治疗、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

1.妇科患者就诊时的几种心理状态

1.1 难以启齿,讳疾忌医

因患有妇科疾病,某些患者产生羞怯和自卑的忌医心理,觉得“见不得人”,心理压力大,就医时心理负担较重,一怕疾病本身无治愈希望,二是怕遭到他人嘲笑、歧视,就诊时往往隐瞒或遮掩病情,严重影响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对待这类患者,医生应当理解、同情和关心她们的痛苦和不幸,尊重她们的人格,向她们耐心解释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解除其心理压力,使患者全身心地、毫无顾虑地配合医生治疗。

1.2 悲观绝望,消极就医

患有妇科疑难症的患者,到处求医问药,就诊时充满焦虑和忧郁情绪,有的甚至悲观绝望。像不孕不育症患者,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类封建思想影响,心理压力特别大。对这类患者,医生必须及时地给予心理疏导,以防发生意外。告诉她们应面对现实,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主观偏激和感情用事,千万不能因强烈的情绪波动而失去理智,引起悲剧的发生。

1.3 急于求成,求治心切

由于妇科患者所患疾病有其特殊性,尤其是初次就诊的患者,她们就诊时总是急切地想知道自己所患何病,能否治愈,需要多少疗程等等。对待此类患者,医生不要不耐烦,要耐心倾听她们的主诉,认真负责地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详细解释病情,消除她们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其对医生产生信赖感,安下心来治疗。

1.4 紧张害怕,忧心忡忡

性传播疾病历来被视为社会的丑陋现象,多数人认为患此类疾病一定是作风有问题,一旦泄露,势必遭到人们的耻笑,被人看不起,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不论何种传染途径,一经确诊,患者大多感到紧张、恐怖或愤怒,有的担心传染给家人而忧心忡忡,有的愤怒,埋怨伴侣,导致行为偏激。此时,种种不良情绪均影响疾病的治疗,医生应以宽容的态度,解释病情,耐心开导患者,使之解除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痊愈。

2.患者心理状态对妇产科疾病诊治的影响

2.1 外界对患者心理状态及疾病的影响

人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人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团结,可使人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互相猜疑、妒忌,则使人感到压抑。无论社会或家庭,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和支持,常使人精力充沛,勇于克服困难。尤其对患者而言,家人的支持和关怀可使其减轻后顾之忧,增强治疗信心。反之,对患者漠不关心或表现出焦虑,则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甚至加重病情。例如,某患者,48岁,因患子宫肌瘤且发生肌瘤扭转来我院治疗。入院后,患者不能正确认识此病,认为自己得了绝症,而且对做手术很担心,害怕手术不成功,心理负担重,情绪低落,不能配合治疗。医生发现她这种心理后,就亲切耐心地告诉她所患的疾病并非不治之症,而且这里的手术人员技术水平都很高,服务态度好,只要听从医护人员的正常操作安排,手术一定能顺利。同时耐心回答和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加之亲友的关爱、劝慰,使患者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了患者的恐惧心理,从而使其积极配合术前、术时、术后的治疗,安心养病,很快就痊愈出院。

2.2 患者自身心理状态、个性对疾病的影响

患病后,患者人体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失序、失调、失稳,患者不仅主观上感觉异常,还呈现出恐惧、急躁、悲观、苦闷、情绪紧张等心理变化。以上种种改变,均有可能导致病情加重。另外,患者个体的性格对疾病有很大的影响。人的性格不同,心理承受及适应能力亦不同。性格内向的人,由于内心封闭保守,不愿接触外界,对外界适应性较差,心理承受力亦差,对疾病的影响较大;而性格开朗者适应性及心理承受能力较强,能正确认识疾病,配合医生治疗,利于身体恢复健康。

2.3 医院环境对疾病的影响

医院对患者而言,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在这里,独特的人际关系和规章制度都给患者带来各种不适及不良的心理反应,也会导致病情加重。

3.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患者的心理因素,分别采取以下心理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3.1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医生的同情、关心、安慰和鼓励是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治疗得以见效的首要条件。如在妇科检查中,相当多的患者感到羞涩,特别是农村妇女遇上男医生检查时,窘迫羞涩,紧张情绪更为突出,往往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对这类患者,医生应给予亲切的心理安慰,和患者进行交谈,提一些患者容易回答的问题,以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检查。有的患者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放心配合检查,而且医生的言行、神态都对患者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医生应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和高度的责任感,热情主动地接近患者。医生应根据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通过语言、行为、神态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搞好医患合作,以利于疾病的治疗。

3.2 帮助患者稳定情绪

医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病情发展或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相应的启发和诱导,必要时采取相应措施稳定和控制病情,根据情况向患者介绍病情,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和对待疾病,应用安慰性、解释性、暗示性语言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促使患者保持心态平衡。在产科方面,由于多数产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分娩前心理上难免不安,特别是受封建思想观念影响的农村妇女,认为生男生女关系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心理包袱重;城市产妇更多地顾虑胎儿会不会有畸形,以及是否有生理缺陷等。由于临产前产妇的心理十分复杂,如害怕难产等会变得紧张,医生要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分别对待,使产妇充满信心,心情愉快,消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陌生感,以良好的情感交流给予产妇鼓励和支持,提高其适应力。产妇在产程中,阵阵宫缩所致的疼痛或酸胀,使产妇痛苦难忍,叫苦不迭,既耗精力又达不到配合医护人员的医护要求,医生应向产妇说明疼痛原理,并让产妇想象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宝宝顺利降临后的幸福情景,以提高其对疼痛的耐受度,使分娩过程顺利进行。

3.3 协助患者尽快适应环境

良好的医院环境是患者保持身心舒适、愉快接受治疗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医护人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光线和通风良好的治疗环境,及时地做好入院介绍,协助沟通患者与患者之间、家属与患者之间的感情,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心为患者排忧解难。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把握每个患者的心理特点,用心理学规律指导患者的心理治疗及护理。遵循医学治疗原则,因人而异,因时制宜,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与治疗,是搞好医护人员与患者关系的重要前提,也是进行心理治疗的重要环节,以此达到使患者尽早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达生,陈伯源.护理社会医学.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1.

[2]袁耿清.医用心理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7.

[责编 雷艳]

推荐访问:诊治 妇产科 患者 状态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