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围手术期妇科腹腔镜下恶性肿瘤手术DVT预防护理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2-11-23 20:05:04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馐Om5ﭴεF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及围术期DVT预防知晓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手术,可以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患者的痛苦,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 围手术期;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护理干预;下肢静脉血栓

随着微创手术的日益壮大,妇科腔镜手术近年来日益成熟,广泛应用于妇科子宫全切、次全切除、子宫肌瘤剔除、宫外孕等各类手术,其中技术难度高、手术时间长的妇科肿瘤手术也逐步替代了传统的创伤大、出血多、愈合时间长的开腹手术。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直视盆腔各脏器情况,对手术能全面、精确地分析定位。而妇科疾病患者在接受盆腔手术治疗后,通常情况下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妇科盆腔手术严重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发病率为27.8%[1]。临床上很多医护人员都在做相关的研究,2018年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专家组成员对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术中护理达成了共识,临床上依照专家组达成的共识,继续落实临床综合护理措施,落实细节护理。现将本院近年来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手术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成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行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未中转开腹,均有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详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妇科腹腔镜肿瘤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给予心理疏导,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术前做好健康宣教、手术准备、清洁灌肠等;术中做好保暖、体位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并发症的预防等;术中采用奥林巴斯超声刀及主机配置的双极进行切割、止血、分离血管。

1.2.2 观察组 给予围手术期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干预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完善术前检查:术前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常规做彩色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并测量小腿直径、皮温,保留数据作术前术后对比;2)制定术前健康宣教计划及知识教育:由专科护士告知手术目的、手术方式、手术体位、手术大约时间,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通过宣教手册讲解手术并发症DVT的发生原因、形成机制、预防措施,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认识、对术后并发症的重视,有利于患者配合护理干预方案的实施;3)弹力袜使用指导:根据患者腿部粗细,为患者选择合适的弹力袜,穿戴时放松双腿,需遵循“一套二翻三撑”原则,并且要保证袜子底部的三角区与患者足部对准。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局部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及知觉等血液循环状况,以保证弹力袜穿戴的有效性,术中患者不建议使用;4)术中护理:①体位护理:改良体位摆放方法,由改良截石位转换成改良人字位,安置方法:预先交换床尾板,臀下放置防压啫喱垫,患者取仰卧位,臀部移出手术床10cm,脱去裤子,双腿自然放松平放于腿板上,腘窝及小腿处放置软枕,床单包裹保暖固定,水平分开腿板角度60°~90°,放置肩托防止头低足高位时身体下滑,双上肢内收床单下;②体温护理:术中采用综合保暖措施及液体加温持续输注,保证液体入量及温度,维持有效血液循环,防止低血压造成的微循环障碍和血栓形成;③术中护理:采用强生超声刀及爱尔博电外科工作站百克钳进行切割、止血、分离血管;5)术后护理:采用Caprini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对术后低危患者,手术当天返回病房后指导患者进行踝泵运动、腓肠肌按摩,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进食后鼓励患者多饮水。针对术后中高危患者,落实一级预防,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术后按《妇科深静脉血栓评估观察指引》进行观察,早期排除患者发生DVT,直至患者离床活动;术后24h使用脚踏仪,10min/次,3次/d,或使用气压治疗泵,20min/次,2次/d;告知主管医生,遵医嘱予完善D-二聚体、下肢静脉彩超检查;遵医嘱术后24h使用抗凝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出血倾向及凝血功能结果。

1.3 评价指标

下肢肿胀发生率,下肢疼痛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围术期DVT预防知晓率。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9.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各时点数据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观察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下肢疼痛及患者满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2 两组患者围术期DVT预防知晓率比较

观察组围术期患者对DVT的预防知晓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临床实践表明,引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主要是静脉内壁受损,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滞缓[2-3]。但在妇科疾病中,引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全方位的护理至关重要。首先采用Caprini 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筛查出高风险患者,术前充分完善各项检查;做好术前宣教,告知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发生的危害,取得患者的配合;术中患者麻醉后,全身肌肉处于松弛状态,手术中患者处于被动制动状态,手术中止血药物、麻醉药物、手术医生的操作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极易导致血流缓慢、血液淤滞、血液高凝。尤兴翠等[4]研究证明,人字形体位摆放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中的发生率要低于截石位体位摆放方法,其主要原因是降低腘窝处受托腿架关节端顶压,使小腿血流通畅,局部血管内压力改变,进而改变血流动力学,降低下肢靜脉血栓的发生。张丽微等[5]研究中报道低温环境下机体的血小板凝聚功能受到影响,给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造成不利影响。血流速度减慢,将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而术中采用综合保暖措施及液体加温仪对输注液进行持续加温输注,保证充足的输注液体量,能有效预防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维持患者内环境温度恒定,维持血液流动速度,避免脱水造成血压粘稠度增加,从而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国外研究显示,妇科盆腔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7%~45%,而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为1%,且随着妇科复杂手术方式的不断开展,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6],而妇科手术操作主要在盆腔,恶性肿瘤手术在清除盆腔淋巴结时,髂内外的血管极其丰富,合理选择器械能降低手术医生操作时器械对静脉血管壁的损伤[7]。术后对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及护理干预,可以使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8-9],其中包括基础预防、机械预防及药物预防。实践证明,术前充分的评估,对高危人群进行科学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术后DVT的形成。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血栓治疗成功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期的护理干预,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围手术期针对妇科腹腔镜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实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邓秀琼.围术期预防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6,27(06):775-776.

[2] 赫青,刘玮,闫玉洁,等.中西医结合预防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6,37(07):884-885.

[3] 赵希铭,张国秋,张广源.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老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01):152-153.

[4] 尤兴翠,周尉,王江津,等.妇科腔镜手术患者人字形与截石位体位的比较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3,28(08):55-57.

[5] 张丽微,许灵.保温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03(35):130.

[6] 陈皓.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在预防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8):156-158.

[7] 梁军,刑慧敏,刘艳,等.双极电凝、LigaSure及超声刀对人子宫旁血管组织热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6(11):1026-1029.

[8] 赵鹤.卵巢癌减灭术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170-171.

[9] 孔炜,胡敏.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研究进展[J].全科护理,2016,14(01):16-18.

推荐访问:手术 腹腔 恶性肿瘤 妇科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