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因素

时间:2022-11-24 09: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以妇科手术为基准,探讨手术过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肿瘤性质、年龄体重指数等风险指标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经过综合评估,我们得出肿瘤的性质和患者的年龄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风险评估,能够有效的帮助医生对高危因素有更全面的掌握,进而从根本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概率。

关键词:风险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量化评估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下肢深静脉血栓指的是在深静脉系统内血液出现不正常凝结的情况[1],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其次,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早期发现难度较高,待到中后期形成肺栓塞就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关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研究 ,一直是界内比较关注的话题,基于此,我院将以实例研究为切入点,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具体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的剖析,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2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53.5±8.5)岁;患者纳入标准:①手术前1 w使用急诊手术的患者及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②手术前已经被确诊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③接受阴道、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的患者;④对我院研究知情并自愿。

1.2方法 风险因素评估:对所有患者的既往病史以及手术方式、体重和年龄知识进行采集,其中既往病史主要包括: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恶性肿瘤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以及血栓栓塞疾病史;手术过后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观察患者是否存在下肢疼痛、下肢肿胀以及下肢炎症的情况,如果有,还要对出现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在手术前和手术后的48 h内对所有患者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检查主要包括: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2]。

1.3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患者一般资料 本组所选取的200例手术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3.5±8.5)岁,其中<60岁患者16例(60.00%),≥60岁的患者共计8例(40.00%);肿瘤性质:恶性肿瘤7例(35.00%),良性肿瘤13例(65.00%);手术方式:经阴道手术3例(15.00%),腹腔镜手术9例(45.00%),开腹手术8例(40.00%)。

2.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发病部位和患病率 本组16例患者,经B超诊断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共计7例,4例患者中单纯左侧2例,单纯右侧2例,双下肢受累3例;症状主要包括:皮肤发红、疼痛和下肢肿胀。

2.3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 本组确诊的16例患者中,有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共计3例(18.75%),有恶性肿瘤家族史的患者共计4例(25.00%),有糖尿病史的患者共计2例(12.50%),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共计7例(43.75%),有血栓栓塞疾病史的患者共计5例(31.25%)。

3讨论

3.1手术后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本次选取的20例患者的研究中,共有16例患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也反映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非是一个单独的偶然事件;其次,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因素评估以及手术后有科学性和针对性的预防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工作;其次,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对于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性健康教育意义重大,首先,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降低手术过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再者,从研究结果,我们也能看出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伴有高血压病史和血栓栓塞疾病家族史的比例比较高,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原因在于这些患者都存在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相对较为缓慢和静脉壁损伤的问题,而这三点是临床上确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主要因素。

3.2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探讨 本组9例被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中,≥60岁的患者共有7例,因此,我们认为年龄越大的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越高;经过研究分析,我们认为原因在于:①老年人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的发病率高于年轻人;②老年人的活动量明显较少,血流也相对较为缓慢,形成血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③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血管膜更为粗糙,内膜受损增多产生促凝物质增加。结合相关研究资料来看,≥60岁的患者是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47~49岁为高风险界值[3],此外,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复发率也与患者的年龄有很大的关系,年龄越大复发率越高。结合我院的研究结果来看,肿瘤的性质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几率,本组确诊的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为恶性肿瘤,分析其原因在于:①相比于良性肿瘤来 说[4],恶性肿瘤的手术时间明显要长,这也客观上增加了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的可能性,②凝血系统和血液成分异常,肿瘤细胞可产生出激活凝血系统的物质[5],使得凝血系统的活性增强,纤溶系统的活性降低;再者,相比于良性肿瘤患者来说,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康复期更长,过长时间的运动限制也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③恶性肿瘤属于消耗性疾病,患者普遍需要长期的卧床休息,机体活动减少,进而导致血流速度降低。因此,对于年龄偏大且为恶性肿瘤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工作应给予更高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吕勃川.康脉Ⅱ号胶囊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分子机制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3(12):101-104.

[2]孙欢欢.置管溶栓与全身静脉输液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对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5(10):98-100.

[3]段平妙.分析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性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07.

[4]孙雪丽.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0.

[5]王彬.炎性细胞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证候相关性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3(12):177-179.编辑/肖慧

推荐访问:下肢 静脉 探讨 因素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