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德国海姆霍兹柏林材料与能源研究所(HZB)工作快满一年的时候,我参观了柏林博物馆,正好赶上了上海市博物馆在此展出宣传中国文化。
印象最深的是我国两干多年前制造的龙虎镜,这台西方人口中的“魔镜”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驻足和目光。当把铜镜对准阳光,反射出来的光斑中,竟会出现镜子背面的影像。它的谜团在于铸造过程中铜镜不同厚度处引起的残余应力大小不同,在研磨过程中残余应力释放所引起的镜面变形程度与厚度相关,因此,镜面反射出背面的影像。这是我国首次利用残余应力创造的人类文明。
这使我的思绪一下子飘回到了一年前,我来到柏林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测量用于飞机承力横梁的国产铝合金超厚板三维残余应力分布,正是因为残余应力引起的加工变形而无法装机使用。材料国产化是飞机国产化的重要一环,而准确的残余应力数据是国产材料后续工艺改进的前提条件。
我争分夺秒的利用好在柏林的时光,白天工作时间跟着导师上机实操,力求掌握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并为吃透每个细节,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最大可能地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指导和提升实验技能。
在我可以独立开展测试后,导师专门为我安排了实验时间,国内中子散射专家和用户也一起前来见证对我而言里程碑式的实验测量。
第一次独立实验,心里非常紧张,怕实验做浪费宝贵的中子束流,毕竟单条束流孔道费用将是8000欧元/天。为获得高质量的、准确的测试结果,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实时处理分析。我们通宵达旦的工作,就连晚上巡逻的保卫人员都不时提醒我们注意休息。经过一周的努力,完成了这个系列样品的测量,导师对实验效果非常满意。
不久后,中南大学也带来了另一个系列的航空样品,都是残余应力引起加工变形。这个测试需求更为急迫,我与导师商量,可否再给我们一周中子束流时间,导师不置可否,要求先看看样品。导师看样品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在测量上一个样品时就写了一份“Peaceful Claim”,保证实验结果仅应用于民事和平利用。还好导师看完笑了笑说“It"s very interesting”。
虽然上一次的连轴转实验已经使我们精疲力竭,但是聽到这样的答复,我们仍非常兴奋地击掌相庆。接下来的一周时间,我们轮流值班,办公室过夜,圆满完成了这个系列样品的三维残余应力分布测量实验,为该部件的研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关键性实验数据,对其工艺的改进提出了实质性的指导意见。
在德国期间,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对世界文化充满了好奇和渴望,参观了柏林的世界公园,发现中国区的花卉和园林文化很受欢迎,中国区的面积是最大的,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虽然每次实验都是加班加点,夜以继日,但是,每当看到客户的问题能够解决,同时,能为我国的核物理基础研究事业、国产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的付出就是值得的。
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继续为我国核物理基础研究事业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