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浅谈水陆两栖飞机单机身模型力矩试验设计

时间:2022-11-26 15:10: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水池开展了单机身模型力矩试验,本文介绍了模型的设计和加工要求、相似准则、试验设备、试验状态的选择等,简单地介绍了数据处理方法,得到了以下结论:使用矩阵法能有效提高试验效率,缩短试验周期;单机身模型力矩试验可以用来研究水陆两栖飞机的快速性、喷溅等水动力性能。

关键词:水陆两栖飞机 单机身模型 试验设计

1 引言

水陆两栖飞机是一种既能在陆上起飞和降落,又能在水中起飞和降落的飞机。正常使用时,水陆两栖飞机的水动力性能很重要。因此在水陆两栖飞机研制过程中,除了研究气动性能外,还需要通过进行模型试验水动性能进行预报[1]。

相比陆基飞机,水陆两栖飞机工作时的流场更复杂,除了受到气体流场作用外,还受到水流场的作用以及地效作用。而在实际研究中需要将水的作用从整体作用中分离,仅保留水的作用来对实机船体的快速性、喷溅等性能进行研究。

水陆两栖飞机在水面起飞、滑行和降落时,与水接触最多的是机身部位。在此情况下,高速水动力实验室在水池单独对机身模型进行了力矩试验,对某型水陆两栖飞机模型校核试验模型船体的水动升力、阻力、力矩及喷溅等进行测试,观察高速段尾流情况,获得船体的水动性能。本文介绍了自由飞模型设计、装置设计,对试验技术进行了研究和改进。

2 模型设计

模型的设计与加工要满足以下要求:

a) 满足有关的相似准则;

b) 具有较为精确的外形;

c) 具有较轻的重量、较大的刚度和强度;

d) 具有较好的水密性能。

单机身模型力矩试验设计遵照弗汝德相似准则[2],模型的几何、力及力矩按表1换算。

表1 各参数换算关系( 为缩尺比)

3 试验装置及设备

3.1 试验装置特点

在进行单机身模型试验时,试验装置应满足以下两点:

a) 便捷的模型状态调节能力,能较为方便的对模型的姿态角、吃水深度进行调节。在调节吃水深度时,具有基准线或刻度等,以便对模型吃水深度进行较为精确的控制

b) 试验装置具有较强的纵向、横向刚度,对模型有足够的纵向和横向支撑,以免拖车运行时模型晃动

3.2 试验设备

单机身力矩试验使用的设备见表2。

表2 试验测试设备表

模型重心附近安装有六分力天平(图1),是试验时模型的主要测试设备,测量模型受到的俯仰力矩、水动升力和阻力。

图1 六分力天平图

为了保证试验时模型姿态不变化,需要在机身尾部设计限位结构,见图2,连接在拉压传感器上。限位结构仅限制模型在竖直方向运动,防止模型纵倾角变化,对纵向运动无限制。

图2 尾部限位装置

4 试验状态的选择

试验前,参照水陆两栖飞机全机模型试验时模型的状态,确定了单机身模型力矩试验模型的状态。由于全机模型试验工况较多,如果每个工况各个参数一一排列,工作量很大,利用“矩阵法”对试验工况进行排列并试验,在试验结束后用对数据进行“拟合插值”处理,能减少试验次数,缩短时间和避免盲目性。

5 数据处理

试验结束后,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模型受到的阻力、升力、力矩以及尾流和喷溅情况。

5.1 阻力

试验时,仅六分力天平对阻力进行了测量,模型受到的阻力为天平测到的阻力Fx。

5.2 升力处理

测试固定姿态时模型的升力,可以与自由状态下同样工况时模型的升沉进行对比,从静力学方面预测模型的升沉变化。

试验时,六分力天平和拉压传感器都对垂向力进行了测量,模型受到的升力为二者的矢量和F1+F2。

5.3 力矩

测试固定姿态时模型的力矩,可以与自由状态下同样工况时模型的纵倾角进行对比,从静力学方面预测模型的纵倾角变化。

图3 六分力天平图

图3是试验时模型受力和力矩示意图。根据测试数据计算模型绕重心位置的力矩,公式如下:

5.4 尾流、喷溅处理

对尾流和喷溅图片进行处理,研究不同速度、模型姿态角以及吃水时尾流与喷溅情况,绘制不同状态下水的尾流包络线和喷溅包络线,作为水陆两栖飞机快速性研究和喷溅特性研究的参考,见图4。

图4 某工况尾流包络线

6 建议

通过对单机身模型试验设计的研究,对试验有以下建议:

1、使用矩阵法能有效提高试验效率,缩短试验周期;

2、单机身模型力矩试验可以用来研究水陆两栖飞机的快速性、喷溅等水动力性能。

参考文献

[1] 褚林塘.水上飞机水动力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4.

[2] 盛振邦,刘应中. 船舶原理[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4.

推荐访问:力矩 两栖 水陆 浅谈 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