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经络;T场;脉象;脉搏波;中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R2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4(c)-098-02
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与别的物质发生作用,两个绝对不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只是在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客观事物中,有些作用强,有些作用弱,有些作用我们暂且无法观察出来罢了[1]。对于人体而言,除天人合一共同作用之外,人体内部是否还存在着某种内部屏蔽的、作用相对量非常灵敏的某种场的作用呢?中医经络阐述的是人体内部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影响,说明这些联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病理变化与诊断、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中医四诊中脉诊是现代科学难以理解的。历代医家虽“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但又能判顺道,决生死。作者从血液循环系统着手,依照场论的观点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经络线是血液流动产生的T场强度方向相同的一条变化线,穴位是T场强度为零的空间。改变穴位处T场强度会引起血液循环系统相应脏腑器官血液浓度和血管变化,从而引起整条经络线T场强度变化,实现经络、穴位的中医功能,改变人体脉象。
假设2:身体各部分的神经感受器处于T场强度为零的空间穴位处。感受器通过T场强度的正负变化信息作用把全身各感觉器官和效应器官的活动统一于中枢的控制之下,使机体和环境、机体内部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从而保证了机体内部的统一完整性和人体脉象的多样性。
假设3:磁场对运动的中性物体有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质量的大小和磁场的强弱有关。同样T场对运动的带电体有作用力,这种作用力的大小与带电体运动的速度、电量的多少及T场的强弱有关。
基于以上假设能够完满解释存在几千年的中医经络现象和理解脉搏波的形成机理及脉诊的意义,但是证据何在?
1 脉搏波形成的猜想与理论分析
中医脉诊包含体察脉象的5项指标,即脉韧、脉位、脉长、脉幅和脉律[6],在自然科学中描述点电荷相互作用的库仑定律和描述物体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定律分别如(1)和(2)。
显然,根据电磁场理论和场论,负电荷产生的电场和引力场还有很多相似的性质:[3]
⑴一般情形下的场强:
⑵场强的通量:
⑶场强的散度:
⑷场强的环度与旋度:
⑸电场和引力场都是保守场都可以引入势的概念,且Ue(N)=
(6)势的梯度与场强的关系:
以上性质如此的相似是否巧合中包含着更加深刻的规律?稳恒场如此相似,变化场又如何呢?电场变化能够产生磁场,电磁场的变化又激发电磁波,是否可以假设:
假设4:引力场变化可以产生一种场,暂时定义为T场,引力场和T场的变化同样可以产生一种波,暂时定义为T波,且T场同磁场具有相同的形式,T波与电磁波具有相同的形式。如图1所示:
图1两种场和波的比较框图
推论1:运动物体产生T场,就类似于电荷运动产生磁场一样,T场与磁场具有相同的形式,就象电场和引力场相似一样。
推论2:运动物质产生的T场方向,同负电荷运动时产生的磁场方向相一致,其方向可由左手螺旋法则确定。
定理1:T场感应强度由Biot-Savart定律[4]可得:
其中Jp(X)为物流密度矢量,Jp(X)=ρρV,ρρ为物流密度,γ0真空中的T导率,介质中的T导率用 表示。
推论3:T场对运动的物体有作用力,其大小和方向与正电荷在以与T场同方向的磁场中运动所受的作用力一样。
定理2:质量为m,运动速度为v的物体在T场中所受的力为:Fp=mV×Bp(22)。
根据猜想,血液在血管中的定向流动就可以产生T场。由于血管有弹性,不是硬质的管道系统,血液是血细胞和胶体物质等多种成分的液体,而不是理想液体,且由于心脏射血的脉冲性,血液在大血管里以层流或湍流形式流动,因此T场对运动的物体的作用力而在血管内形成脉搏波,同时我们就可以用仿电路理论进行分析研究脉搏波规律,5项指标就能完整反映中医切脉的本质。
2 宏观和微观的T场效应
根据假设,运动的中性物质会产生T场,任何中性物质在T场中的运动会受到T场力的作用,我们居住的世界无处不存在着T场。人们行走、车船运动、水的流动及星球的自转、公转都会产生T场,而一切运动的物体在这些T场中就要受到它的作用。目前,我们还没有对T场引起足够重视。假设1辆5吨以20 m/s的速度运动的卡车产生的T场,对它旁边1 m左右的人的作用力大约为1×10-22牛顿,而它们二者之间的万有引力数量级大约为1×10-5牛顿。所以我们没有发现它的存在是情有可原的。同理,月球受地球T场的作用力约6.706×1010 sinθsinφ牛顿,远远小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万有引力1.985×1020牛顿;高速电子T场效应: 考虑以接近光速的两个电子相向运动,其T场的作用力约2.611×10-60牛顿, 远远小于两者之间的库仑力2.307×10-20牛顿(设定R0=10-4米处)。
3 结果与分析
从T场的存在并对运动物体的作用效果来看,这种作用力在我们目前所能观察的世界里是如此之小,以致于我们很难发觉它的存在。事实上,在我们业已发现的4种相互作用[2](强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中,引力相互作用最弱,而T场比它还要弱得多。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发现正好弥补了与电磁相互作用相对称的引力相互作用的另一半T场作用。
人体生命系统构成是以血液循环系统中流动的血液产生T场的。因T场强度的综合效应从而出现T场强度为零的穴位。根据自然进化和自然最节约原则,以感知T场强弱的神经感受器安装在相应的穴位,利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实现人体生命维持与调节(图2)。
脉搏波是心脏收缩推动血液向身体各部流动时产生的T场对运动物体的作用力的综合效应产生对动脉壁的冲击,以及动脉壁为适应血液的流动而产生的舒缩运动所形成的波动。血液的运行虽由心脏所主,但实际上又是心、肺、肝、脾、肾等器官的共同活动,血液循着血管运行,静脉之血又都聚会于肺,通过肺的吸清呼浊,使血液保持清新而温养全身建立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血液的循行和血流量的多少都要受肝脏的疏泄和调节作用的影响;脾脏除了为血液化生之源外,又能统摄血液在血管中正常运行而不外溢。
中医脉象是人体心血管系统脉搏波传播规律的一种特殊表象,它反映了系统里血液成分、血管内外压力、血液运动、血管壁弹性等变化规律,因此,中医切脉通过切脉部位的内外环境能够把握春、夏、秋、冬四时脉象的特征,同时,以桡动脉左右的寸、关、尺六候脉法分析脏腑状态。根据T场与磁场对比分析的思路可以构建中医脉法研究模型。并通过进一步研究脉搏波的形成机理建立T场理论下的血液循环系统仿电路模型,探讨中医切脉的本质,从而验证T场存在与否的科学思想,解决中医理论的科学基础,实现中医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范岱年译.爱因斯坦文集(2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
[3]薛琴访.场论[M].北京:地质出版社,1978.
[4]赵凯华,陈熙谋.电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5]冯元桢.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创刊号祝辞.1982.6.
[6]徐学军,陈志刚.一种中医脉象研究的仿真方法[J].中国现代医学,2007.4.
[7]邓中炎,徐志伟,陈群.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收稿日期:2007-03-26)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