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开放日作为密切军民关系、普及国防知识的最佳平台,在国外早已是屡见不鲜。向本国民众开放一般性军事设施和营地是各国普遍采用的国防教育模式。美国、俄罗斯、法国、以色列、荷兰、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经常举行军队开放日活动,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更是常年对外开放参观。
但在国内由于早些年受传统保密观念的束缚,基本没有举行过军队开放日活动,中国军队开放日的先河,还是近年来从驻港、驻澳部队以及海军舰艇出国访问开始的。而在内地,作为华中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武汉市从2012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4届军营开放日活动。在前三届的活动中,先后开放了驻汉空军某部、驻汉空降兵某师、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供市民参观。广大市民在亲身感受人民军队威武文明形象的同时,也零距离接触到了“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03式12管远程火箭炮、无人侦察机等先进装备。而在2015年军营开放日活动中,驻汉空降兵某师再次敞开大门,以全新的面貌、全新的装备迎接市民代表的到来。
这次对外开放的驻汉空降兵某师是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这支部队转战大江南北,为解放全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上甘岭战役中,这支部队浴血奋战43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赫赫威名,一战而名闻天下。1961年5月,该部成建制转为空降兵部队。1969年6月,毛泽东主席在武汉亲切接见空降兵15军军长方铭、政委张纯青,对空降兵部队的建设做出了重要指示。同年9月,空降兵15军扩编到32000人,并被中央军委列为战略值班部队。
在此后的几十年里,空降兵部队虽然也经历过小规模的编制调整,但一直受到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甚至在裁减军队员额的大背景下,该军的建制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从军、旅、营的体制恢复为军、师、团的体制,进行重点建设,随时准备担负应急机动作战任务。此外,在军事演习、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面前,该部充分发扬“只吹冲锋号、不打退堂鼓”的上甘岭精神,冲锋在一线、战斗在一线,圆满完成了各项急难险重任务。近年来,随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该团已由原来的传统伞兵部队转变为空降机械化部队,初步具备了快速反应、远程直达、垂直打击的能力。

空降装备现场展示和军事科目表演
2015年9月29日上午,经过1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准时抵达空降兵某师驻地。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空降兵某师官兵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给每名观众都发放了遮阳帽、矿泉水和印有注意事项的参观手册。在经过严格的安检后,我们进入营区,首先看到的是3辆整装待发的03式空降战车。和以往在电视上看到的不同,这3辆03式空降战车的炮塔上并没有安装“红箭”-73反坦克导弹,但仍然威风不减、雄姿依旧。在接下来的军事表演中,这3辆03式空降战车将为我们演示模拟进攻战斗。

在静态展示区,空降兵官兵向我们展示了现役最常用的两种降落伞:一种是圆形伞,另一种是翼形伞。圆形伞出现很早,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利用巨大的伞衣承受空气阻力,减缓下降速度,保证人员安全着陆。但圆形伞几乎完全随风飘移,人员难以控制,也很难在预定的地点准确着陆。翼形伞虽然结构相对复杂,然而其根据飞机机翼产生升力的原理进行设计,整个伞张开后如同机翼,具有良好的滑翔和控制能力,能够实现精确着陆。


在另一个区域展示了空降兵的全套装具,含主副降落伞、枪衣和背包。现代降落伞在正常保养和使用的情况下虽然可靠性很高,但为了以防万一,空降兵在实际跳伞时仍然携带主副两具降落伞互为备份。一般情况下使用背后的主降落伞,万一主伞打不开或开伞故障,则立即使用胸前的副降落伞以确保空降兵自身的安全。枪衣的作用除了保护枪械之外,更重要的是在空降时避免枪械钩挂降落伞引发事故。至于背包则用来放置弹药、防毒面具、食品、生活用品等物资,由于体积较大,空降时一般固定在副伞的下方,空降兵下腹到大腿的位置。在现场,空降兵两人为一组,为我们表演了快速穿戴空降装具,由于全套装具份量不轻,一般情况下都是两人互助完成。
静态展示结束后,军事科目表演马上开始。最先登场的是队列表演,数百名空降兵组成的方队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线,走如风、站如松、坐如钟,展现了钢铁般的纪律和意志。接下来的刺杀表演则体现了军人的血性和勇猛,更体现了我军官兵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一个连的空降兵呈刺杀队形展开,分别表演了预备用枪、突刺、防刺、对刺等刺杀的基本动作。然而,由于95式自动步枪的枪身较短,刺杀动作的实用性不如81式和03式自动步枪,这也是无托结构自动步枪难以克服的问题。最后是格斗表演,两人为一组进行模拟对打。在现代高技术战争环境下,徒手格斗依然是每个士兵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受到各国军队的高度重视。中国军队在中华传统武术的基础上,结合各国军队的经验,创造了一套适合中国人体型及体能特点的格斗术,其中的抗击打能力更是独树一帜。在表演的最后,空降兵展示了“头碎啤酒瓶”、“脊背断木板”等带有硬气功色彩的抗击打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