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是图书馆事业成功之本,图书馆人才稀缺已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图书馆的发展,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给读者提供创新的服务;树立全新的人才观等三个方面简单阐述了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民族地区; 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图书馆事业成功之本,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图书馆人才稀缺已成为制约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图书馆的发展,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应该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培养人才,促进图书馆发展。
一、应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民族地区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实践工作中,尤其要有主动热情的服务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面对来自各个民族的读者,每个读者又有各自不同的个性和心里。面对一些少数民族读者,图书馆不能束手无策,比如内蒙古自治区来说,在本地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熟练运用汉语之外,也应该会说会写蒙古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也应该了解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民风习俗。
少数民族文献收集、开发工作有其特殊性,因而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有一定的素质要求。培养这类人才必须有一定的培养目的。首先,培养对象是懂得少数民族语言的人才,只有这类人才才能记录、整理、阐释和翻译少数民族口碑资料、图符资料,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少數民族文献资料。因此,培养素质全面的并会说少数民族语言、会写少数民族文字、具备民族心理素质的少数民族文化人才是一项特殊的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
懂得图书馆学知识,也应熟练运用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图书馆网络化需要计算机方面的各类人才。但是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图书馆严重缺乏这方面的人才,旗(县)馆更严重,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老龄化严重,所以民族地区图书馆人才结构创新已刻不容缓。
二、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给读者提供创新的服务
培养和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有许多方式可以进行培训,如继续教育、岗位培训、交换馆员、派出进修、做访问学者等,通过这些途径逐步改变目前图书馆界专业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逐步完善从业资格制度,以此普及提高整个图书馆界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新进人员的业务培训,多给他们到外地学习机会,多给他们平等竞争的机会,为图书馆培养出更多的拔尖人才,促进图书馆全面发展。
需要掌握心理学,熟练掌握相关媒体的知识。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工作者,不仅要学图书馆专业知识,而且要多才多艺、性格活泼开朗,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应从“管理者”转变为“服务者”。作为一名窗口单位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乐于奉献的思想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图书馆已不再是一个保存文献资料的藏书楼,而是一个知识储存、知识传播、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为一体的有机系统,是一个学术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对图书馆说,创新意味着对自身控制的各种资源不断地进行调整、设计、利用与发展。图书馆创新应该是多方位、多层次的,它应具有全过程、全员性和新颖性等特征。
从图书馆创新需求的角度考虑,其创新应包含:思维观念创新、发展战略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制度创新、运作流程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等。
三、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人才是图书馆事业成功之本。古人云,“为政之要在于得人”、“得人才者得天下”。当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今天,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人才的竞争是日趋激烈。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想要揽得进、留得住更多的人才,就必须会选人、能容人。
事实证明,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对人才要是只知用,不管‘养’,结果就会造成人才流失,则无益于事业的发展。因此,在让人才创造财富的同时,还要想方设法‘养才’。领导者要为人才的成长创造一种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有效地防止人才流失,充分发挥人才效能。
当今世界的发展告知我们:创新、掌握和运用科技生产力的人力资源已经取代资本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与“人才资源”又有所不同,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人力资源通常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人的知识、智慧与技能的总和,而人才资源则是人力资源中具有高智慧、高技能、高品德并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珍贵资源。一流的人才可以办成一流的新型图书馆。一个图书馆中不可能人人都是人才,但只要这个群体中有两三个或四五个尖子人才,这批人才的水平便决定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竞争地位。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将具备促进知识创新和知识应用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周晔.图书馆实施人本管理与馆员素质,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8(2)
[2]朱芳芳.关于图书馆人才建设的几点断想,图书馆学刊,2005(2)
[3]樊晓勇,彭晓丽.论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图书馆,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