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教师语境中的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2-11-29 12:30:04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教师与学校教育既是共性的也是个性的,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性思维也是长期以来的教育目的。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智慧的重要侧面,受到来自于教育、文化、社会环境、生存状态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的影响,科学、艺术创造力的激发、社会创造力的集聚、流动还有创造性思维发展变化的一般过程和文化层面上的相互作用影响;人类正用自己的创造力重塑着整个世界。

关键词:教师教育;创造性思维;解读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Creative thinking),在思维类别中与常规性思维相对,是一种边缘性思维,正确的解释是它来自本我或潜意识。可以肯定的是它决不是福至心灵般的灵光一现。它是很长一段时间的酝酿、琢磨和堆积。人的真正价值不只是来源于对现成知识的掌握,而是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长期以来,对创

造力的研究是相对缺乏的。

创造是一种天赋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青少年的创造力被看成了智力的一个侧面,但以后的一些研究和测验表明,智力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智力测试显示富于创造力的人都很聪明,但他们大多处于中上等水平。一般认为,超过一定水平的智商对创造力并无帮助,但一定水平的智商确是创造力的基本保证。据说要在120之上。

创造性思维的创新过程难以研究,所以早前的一些研究工作大多集中在对个人性格的研究上。主流观点认为“富于创造力的性格”一般十分看重美学因素,并兴趣广泛、知识渊博,从而能找出一些新奇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创造力的人”喜欢复杂的事物,擅长处理矛盾和冲突。通常非常主动,甚至可能有点固执。而创造力差的人在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时就会烦躁,他们忍耐困惑的能力较差。创造力只青睐那些有信心和耐心的人们。

但这种富于创造力的性格也许要付出代价,那就是创造力这种边缘思维与精神疾病有着某种联系,就像一百多年前,一位大学生校长对西班牙著名建筑艺术家安东尼·高迪的毕业设计所说:“真不知道我把毕业证书发给了一位天才还是一个疯子”。有成就的艺术家明显易于出现情绪问题,所以也有人认为:“情绪的改变与其说是负面因素,不如说是引发创造活动的另一种表现”。[1]“关键”是“精神分裂症”的等级分类标准里就包括幻听、幻视、幻想、思维混乱等病态,而据有这些情况的人在进行横向或发散性思维的测试时其得分往往很高。智力有助于将这些思维模式导向巨大的创造力,但如果情绪出现问题,横向和发散性思维就可能引起精神疾病。关键在大脑的内部抑制机制。

创造力不仅要求人们有合适的性格、合适的大脑和网络,还需要有效地发挥这些因素的作用。因此那些方法、技巧、形式和社会环境也能深刻地影响创造力。创造性活动并非是孤独和痛苦的,积极的情绪、旺盛的精力与创造力成正比,完成创造性思维的动力是内在的目标,而不是外在的诱惑。当然,社会的信任、社会关系的支撑和压力也是不可忽略的社会因素。

社会与创造力

一些先进国家的成功主要来自他吸引对创新型人才的社会环境,例如,20世纪的美国大学吸引了象爱因斯坦和费米这样的著名科学家,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在上世纪80—90年代大量的流入美国,成为美国高科技经济的推动力。但人才并非只在国家之间流动。准确地说,是在地区、城市或社会之间流动。例如,从雅典到纽约这些城市长期以来都是创新人才的聚集地。这种现象是有一种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推动的;当这些创新型力量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综合实力并非简单地叠加,实际情况是他们之间相互影响,使得每个个体生产力成倍增长。

在现代全球经济中,GDP增长的实际情况极为复杂。创新力量在某些地区聚集,特别是作为现代全球经济动力的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集中。例如,全球专利的大部分都来自几个城市或地区,如东京、旧金山、柏林、巴黎、纽约、台北等。班加罗尔和上海在全球创新力量的比对中不断上升,但这两个城市距创新的前沿地带仍有一定的距离,据报载,仅2003年加利福尼亚这一所大学所获专利就超过了印度或中国;而IBM公司取得的专利是这两个国家2005年专利之和的5倍。科学进步大多出现在亚洲和北美,而欧洲是商业经济的创新中心。

成为科技的创新中心需要那些因素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那些城市中有一所或多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例如,人们看到麻省理工学院给波士顿带来影响以及斯坦福给硅谷的影响。但大学的因素还需要有更多地支撑结构、创新产业以及一个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动力的劳动力市场环绕四周。

人才是一种储备,但实际上人才是世界上流动性最大的资源,其流动性还在加强。这就引出了一个地区接纳人才的程度问题。一个地方能从社会的各个阶层吸引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该地区欢迎新移民,没有种族歧视,能容忍同性恋人群,对各类艺术家充满热情。同时这个城市还应该有能力吸引大量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并能转化为经济财富。

除了以上这些城市的容纳和接受能力之外,也就是除了各阶层人对工作和收入的基本满足以外,居民还希望城市能给他们提供另外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城市的美感、新鲜的观点还有便利的交通等。

我们的今天世界的创新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集中,那些有创新才能的人才不再受制于某项具体的工作或某个聚居地。在今天的全球经济中,人们对重点大学和中心城市都更为重视,为维持这种地域的创新环境,生产力和经济的增长,这二者都显得更为重要。

文化与创造力

这种美感经验和科学经验是我们感知这个万古长青世界的两条道路”。[2]科学创造力和艺术创造力所涉及的因素是相同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试图透过表象来表现真理。在灵感产生的那一瞬间,这两种创造之间的界线是不存在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在寻找新的美学模式,就象爱因斯坦和毕加索他们两人都试图理解空间的真实性,并将他们与不同人对空间的理解融合起来。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与毕加索首倡立体主义几乎是同时。

艺术可以引发科学创造力,最为经典的例证就是著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发现量子理论的并协原理,直接受到了立体主义的启发。在分析性立体主义中艺术家总是设法在一张画布上表现一个场景的各种可能的方面。看画的人总是选择一个角度来观察;也就是说,这幅画完全取决于你如何看它。玻尔读了有关立体主义理论的书籍受到启发,玻尔假定一个电子既是一个粒子,同时又是一种波他们会选择一个角度,也就是只能以一种方式对它进行测量,这就是量子理论的并协原理。

从艺术思维中受益的科学家还有很多,如1996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哈里·克罗托,此人爱好图型设计,使他在科学研究中占据真正的优势。艺术视觉帮助他就用两维数据设计出了三维图形,从而推断出碳—60的结构。这就是科学家理解美学、美和形态的创造优势。另外一个例子是天体物理学中的赫罗图,为将300颗恒星的信息浓缩,亨利·罗素发明了这个示意图,这300颗恒星集合在一起形成了特定的形状。而今天对这个示意图的解释已成为天体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与此相反的是,科学激发了艺术的创造力。E=MC2这个著名的公式以及有关相对论的书籍深刻地影响到研读这类书籍的艺术家们,马塞尔·迪尚、瓦西里·坎金斯基所受影响尤其明显,他认为这一公式表明所有的事物在本质上都是无定形的,因而画作也可以这样,他们用新的方式来看待现实,就像人们看到钟摆是来回的摆动,而伽利略却把它看成是上升或下落,用这种方式他发现了下落物体的本质,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

技术进步影响艺术的创造就更多了,有些技术的问题给艺术创造带来的是革命性或颠覆性的变化,如电脑技术。有专家在分析阿姆斯特朗的登月画面时,根据其脚步后搅动的尘土动态来判断其登月的真实性,因为能用于图形处理的PHOTSHOP电脑软件是85年以后才问世的。

科学和艺术上所有的成就都是通过打破规则来实现的。但是对于那些象爱因斯坦和毕加索这类极富创造力的人来说,他们有时也不能为自己的发现找到符合逻辑的结论。毕加索一直未能彻底的进入抽象表现主义,而爱因斯坦也不信相量子力学就是终极的原子理论,他也不相信广义相对论的最著名推论——黑洞。今天的创新理论很可能成为明天保守派的信条。

创造是一个过程

创造不可能是一个简单地程序,它一定是某些思维过程导致了它的出现,可创造行为本身又是什么?有人认为大脑创造活动应该包括两个阶段:灵感阶段和发挥阶段,这对大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灵感阶段大脑知觉部分处于安静状态,这与人在休息、睡眠和放松状态相似,这也从侧面解释了睡眠和放松,有助于提高人的创造力。发挥阶段人的逻辑思维增多,大脑忙碌、脑皮质活动增加。创造力需要不同的思维模式,也许不是一两个步骤的过程,而是这些过程之间的自由转换,那些极具创造力的人能在这些思维模式之间如语言、形象、空间意识等进行本能的灵活转换。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心理学家盖伊·克拉斯顿说:“创造力的统合要求一种新的模式,让大脑处于一种各区同时活跃的状态”。也就是说创造性的利用信息需要许多脑区之间的相互合作、筛选、过滤、找出最好的联系,对各种想法进行必要的分析、评估、总结;通过这一谨慎的过程完成最后的创造性劳动。它是被分解或层层筛选的细小想法,延伸到思维过程的最底层,那些包含习惯性的元素。也就是把你大量的平常想法总结起来,你就会以某种方式得出人们公认的创造力。就像论文的写作过程,你拿出的是结论而不是思想经历和错误细节。

歌曲的创作过程就有着一定的典型意义;它有着大致不同的两个阶段,最初的各类想法和动机可能很多,接下来就是对它进行排列和删节,使之成为一首能被各类标准基本接受的歌曲。但的确也有一气呵成的灵感或情绪激发出的创造物,一些令你自己吃惊的想法和一些你自己并不记得的存储在你脑子里的形象以及各类日常生活体验都是它的基础。而这些并不意味着都是好的,生动迷人和新鲜的。这类真情流露的创造自然会比挖空心思硬挤出的东西要好的多。创作灵感通常来自音乐之外,如克劳德·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作品,即是受到印象派绘画诗歌或启迪。他所做的就是把它们挖掘出来用一种不同的形式重新表达。

如何激发创造力

每一个人都可以变的更有创造力,但用什么方法呢?

科学和艺术的创造力主要来自于思考问题的沉醉状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大问题很少是偶然解决的),对过去的错误方法比较熟悉,战胜自己的怀疑和犹豫。并不在乎其他专家的想法和传统的智慧等等。创造力需要专门知识,熟悉你的创作领域,太过详细则有可能会影响你的创造冲动。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宽阔的视野会为你提供更多的方式方法。当然细节也可以反映出对大问题的深刻见解。潜心钻研密切关注,有准备的头脑和锲而不舍的精神会提升一个人创造力。同时还要有安静、平和的空间,舒适的体位或者在某些紧张和松弛状态之间流畅地切换,“静夜思”、“人来疯”(人越多,越热闹其创作热情越高,如表演艺术)都是不同的创作状态……,这些都可以给你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研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关于培养创造性时说: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对于如何培养人的创造性、报告提出了以下原则要求(1)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而不放弃它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2)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3)鼓励他、发挥他个人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4)密切注意一个人的独立性;而不忽视创造性也是一种集体活动。[3]

通过科学、艺术和技术,人类正在重新塑造世界,谁能说的清人类头脑里的创造力会在多大程度上重塑自然、社会、文化以及人类自己呢?

参考文献:

[1]创造心理学,教育学科出版社,北京,2002年版,郭有僪,P134。

[2]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韦钰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6月版,P96。

[3]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韦钰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1996年6月版,P188。

推荐访问:创造性思维 语境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