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数据时代给教育带来的转变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

时间:2022-11-29 13:2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将会对社会各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文章从大数据的定义、类型、特征解释了大数据的时代内涵,归纳分析了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重大转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利用大数据技术,文章提出了形成全方位的思想行为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云课堂”、实现大学生就业精准的个性化服务三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大数据 数据挖掘和分析 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a)-0237-03

随着网络宽带、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不断普及,全球数据信息量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大数据时代已经扑面而来。大数据不仅掀起了信息技术领域的革命,也引领了各行各业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思想活跃、熟练使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学生而言,大数据会对其思维方式、学习方法、行为模式、思想观念等都产生影响。而对于高校而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也将对教育管理、教学评估、服务模式、思维路径等产生深刻影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们有必要思考:大数据会如何改变教育?高校教育应该如何跟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利用大数据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让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1 大数据的内涵

1.1 大数据的定义

目前对于大数据的定义有三种,分别从数据体量、复杂性程度、价值这三个角度来界定什么是大数据。

第一次对大数据进行定义的是全球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2011年5月,麦肯锡全球研究院(MGI)发布了《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新领域》,从“数据体量大”的角度来界定大数据,对“大数据”的定义为:大数据是指那些规模大到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已经无法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的数据集。[1]麦肯锡没有定义多大的数据集才算是大数据,定义中的“大”是动态的,因为他们认为,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进步,符合大数据界定的数据集大小会增加,另外,不同部门对大数据的界定可能也不同。我国学术界也普遍采用了这一定义。

德勤咨询技术负责人罗伯特·福莱对大数据的定义是从“复杂性程度大”的角度来界定。2012年,他对“大数据”的定义是:有用的数据源排列数量巨大,使有用的查询非常困难,并且复杂的相关关系使得排除很困难。大数据的第一属性是复杂性,大数据的“大”不是数量大,而是复杂性更大。[2]

维克托·迈克-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从“价值大”的角度来界定大数据。他认为大数据是人们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在小规模数据的基础上是无法完成的。[3]这一定义认为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获得巨大价值。

1.2 大数据的类型

大数据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科研数据:数据密集型研究已成为实验发现、理论预测、计算机模拟三大科研范式之后迅速崛起的科研第四范式。基因组学、天体物理学、蛋白组学都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研究。例如,用电子显微镜重建大脑中所有的突触网络,一立方毫米大脑的图像数据就超过1PB。[4]

(2)网络数据:近年来大数据的迅猛增长主要来自互联网公司的服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7月发布的《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国网民达5.91亿,网络普及率达44.1%,手机网民达4.64亿。中国网民数位居世界之首,每天产生的数据量也位于世界前列。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向社会经济各方面、大众日常生活的渗透。例如,淘宝网每天有超过数千万笔交易,单日数据产生量超过50TB。百度每天大约要处理60亿次搜索请求,产生几十PB的数据。[5]

(3)感知数据:传感网和物联网的发展是大数据产生的又一源泉。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移动平台的感知功能和基于位置的服务普及产生了大量感知数据。各个城市的视频监控每时每刻都在采集巨量的流媒体数据。[2]例如,一个城市安装几十万个交通和安防摄像头,每月产生的数据量将达几十PB。[5]

1.3 大数据的特征

IBM公司和互联网数据中心IDC将大数据的特征用“4V”来概括,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快速化(Velocity),其中,IBM认定的第四个“V”是真实性(Veracity),而IDC认为第四个“V”是价值高(Value)。[6]

2 大数据给教育带来的转变

2.1 真实信息得以显现

长期以来,对课程的教学评价工作主要是学校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在听课和学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也有的学校采取学生进行网络投票或评分的方式对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对于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评价,则由任课老师通过学生考试成绩、作业情况和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以笔者所在的学校华东师范大学为例,为了获得学生对教师和相应课程的评价,会采用学生上网评价教师和课程的“网上评教系统”。虽然实现了100%的学生参与评价,但评教系统本身是否能完全真实地反映任课教师和课程的质量、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是否会受到各种想法和情绪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否对评教产生了干扰、干扰的强度如何计算等问题都会对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产生影响。

问卷调查是常用的搜集资料和数据的手段,但其可靠性是建立在被试者提供真实想法和信息的基础上的。斯坦福大学的教育评估专家哈代教授曾经设计过一个实验,用来调查不同国家师生在填量表和问卷时的掩饰倾向。结果表明,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更倾向于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7]同时,问卷设计的是否合理也会对调查结果的有效性产生很大影响。在填写过调查问卷时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面对问卷上的有些问题,我们想提供自己真实的信息,但似乎并不容易。比如,一份调查人们日常步行情况的问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你平均每天步行多少步?”A.4000步以下;B.4000~7000步;C. 7000~10000步;D.10000步以上”,尚且不论选项设计的区间范围是否合理,如果你不随身带个计步器你是否真能准确估算出自己平均每天走多少步吗?由此可见,想要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真实客观的数据并不容易。

推荐访问:启示 带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 数据

上一篇:外媒要览 下一篇:为什么要探索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