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年12月26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日;10月15日又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立下卓越功绩的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两位伟人的丰功伟绩彪炳千秋,肝胆相照光耀史册,德高品重昭示后人。他们以其坚定的信念、崇高的风范、伟大的人格,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敬仰和爱戴,在海内外亿万华夏子孙中留下了无尽的追思和永远的怀念。在几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他们之间还有着少有的传奇友谊。为缅怀这两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笔者专门拜访了红色收藏家陈方宝老师,请他带领我们从毛泽东写给习仲勋的九份信的背景讲起,慢慢走进两位伟人的革命友谊生涯。
关键词: 毛泽东与习仲勋的革命友谊
[中图分类号]:A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7--04
这里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毛泽东九次致信习仲勋的大背景。
伴随着抗日战争完全胜利之后,我国老一辈的领导人以及伟大的抗日群众,都希望我国在今后可以走向光明,走向和平。但是并没有按照先辈们所想的那样发展,蒋介石集团发起了战争,战后中国的现实并没有好转。1946年1月14日,即国共双方颁发停战令后的第二天,蒋介石命令刘峙对我国中原发起了进攻。中国人民为期3年的解放战争就这样从国民党军队大举围攻我中原地区爆发了。
到了1944年9月的时候,王震带领的军队三五九旅南下部队带着党中央“到南方去画一张红色地图”的重托,由延安出发进军湘鄂赣,后转战到了中原地带,同南下的部队和新四军聚集在一起,成立了中原军区。那个时候李先念为总司令员,郑位三十政治委员,王震是副司令兼参谋长。中原军队开始占据了要领,暂时性的遏制了国民党。蒋介石到了1945年的时候,调集了大约30万余人,在刘峙的带领下,发起了仅供,将我国中原军区分为了两个部分,分别歼灭。到了不交战的时候,我国中原部队的数十万人就停留在一个很狭小的地域。过了一年,就是我国最艰难地一年。国民党聚集了大约30余万人,在此进行围剿,想要彻底的消灭我国的中原主力部队。毛泽东主席命令中原地区立即突围,胜利第二,生命第一。然而到了6月26日的时候,国民党向我中原主力部队发起了进攻。其按照计划而行,进行了突围,终于在6月29日的时候,突破了国民党的第一防线,过了平汉铁路。到了8月初的时候进至陕南和鄂西北地区,与中共商洛工委领导的巩德芳游击队会合,胜利实现中原突围。李先念等率部陕南武装部队集合,创建了豫鄂陕根据地。王震带领其自己的部队突破了重围,杀出一条血路,攻占镇安县城后,遭受胡宗南集团重兵围追。三五九旅迂回了数余日,战况非常严重。到了8月中旬的时候,中央批转其悲伤,返回了返回陕甘宁边区。
中原部队在被围困的极端险恶的情况下,坚持艰苦斗争有近一年的时间,拖住了国民党军30万兵力,对我华北、华东和东北各解放区起到了重要屏障作用,同时为我人民解放军做好全面内战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到了1946年7月26日至9月2日的36天中,毛泽东九次亲自写信给时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代政委的习仲勋,就中原部队突围后豫鄂陕边区的建设和迎接王震部北返行动作出周密部署。这在我党我军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既证明了毛泽东的高瞻远瞩,又反映出毛泽东对习仲勋的充分信赖与认可,两人之间的深厚革命友谊也洋溢于这九份信的字里行间……
第1封信的具体内容是:
仲勋同志:
陕南来报五份请查阅。李、王两部决定分散;李部分为七股,均在陕东南。王震率部正向柞水、镇安前进,将分散于柞水、镇安及其以西地区。这一带西北局是否可派干部前去协助?因该区尚无像巩德芳那样的地方部队,如不多派熟悉情形的干部,恐立脚困难。此外,郑位三、陈大姐、戴季英三同志及其他大批离军干部,如何秘密接引来边区(需十分秘密),亦请考虑办法。再则,苏斌、曾琼芳要求受陕西省委领导,请加处置为盼!
请考虑派一二个大员去帮助李、王两部,如汪锋及其他适当之人。
毛泽东 七月二十六日
信中的“李”,指的是李先念;“王”,指的是王震。当时他们都是八路军著名的将领、毛泽东倚重的部属。信中的陈大姐,即陈少敏,其时为中共中央中原局组织部长。她1902年生于山东寿光县,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长期做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1月曾被天津国民党军法处关押,她机制勇敢,虎口脱险。1968年10月,在党中央召开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康生点名要陈少敏就《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表态。陈少敏回答:“我不知道!”康生追问:“刘少奇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派,你知道不知道?”陈少敏强压怒火,字字有声地回答:“少奇同志有错误,可以检讨嘛!”她故意把“少奇同志”4个字说得亲切响亮。当大会举手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时,陈少敏闭上了双眼,伏在桌上“睡觉”,成为这次大会唯一一个没有举手表决的共产党员。
1946年8月10日,毛泽东第二次提笔致信习仲勋:
仲勋同志:
请考虑派出几支游击队(武工队性质),策应李先念、王震创造游击根据地,以利将来之发展。(一)麟游为中心一支,约三至五个连。其中三分之二(两个至三个连)以班或排为单位,分散于泾渭之间、陕甘之间十余县,只要有党的地方,或无党而群众条件好,就放下一班或一排,完全地方化;如穿军衣不便,则穿便衣;如一班、一排目标太大,给养困难,则更加分散,每地(例如一区)三五支枪,总以广泛分布于泾渭间十余县,作为当地人民武装斗争之骨干为目的。其余三分之一(一个至两个连),则集中分开行动,但须取当地人民自卫队或人民游击队名义,或其他地方性名义;无论分散的、集中的,在一年内一律由边区供给经费,不从民间筹款;派出之前须加以训练,须配备政治工作人员;须有强的领导;须有本地干部率领,队员都要陕甘人(或杂以少数外地有经验者);要自愿肯干;要准备吃苦。(二)两当、徽县为中心一支,约二个至三个连;办法同上。(三)此外,尚请考虑可否以海原、固原为中心派出一支,以静宁、庄浪为中心派出一支,每支约二百人左右。以上方针是否可行?估计派出后是否有站稳脚跟之把握?或先派麟游、两当二支,每支数目较小?请你召集有关同志讨论见复。此外,蒲城、白水各县力求就当地非法武装予以干部及指导,创造游击根据地。
敬礼!
毛泽东 八月十日
第二封信是九封信件中文字最多的一封,信中体现了毛泽东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毛泽东的具体指导给习仲勋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也启发我们:对情况不熟,就不能做好工作,对情况不熟,更做不好领导工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指挥权。
更为称奇的是,就在1946年8月10日,毛泽东一天之内两次提笔致信习仲勋,第三封信的内容是:
仲勋同志:
十七军八十四师现开陕南佛坪堵击王震部。八十四师内是否有同志及同情者,情况如何,请查明见告为盼!
毛泽东 八月十日
习仲勋是陕甘苏区的创始人之一,所以对当地情况特别是对当地国民党军队中的情况十分熟悉。毛泽东信中讲到的“同情者”实际是指拥护革命的国民党军官。
1946年8月19日,毛泽东给习仲勋写了第四封信:
仲勋同志:
王震行进甚速,拟以十一天到达宁镇或栒正地区。王来两电请阅,并摘要转告关中、陇东。关于准备三个强的团位于适中地点,以便迅速出动,策应王震,此事请于日内准备好,并即速出动边境附近,待命策应为要。
敬礼!
毛泽东 八月十九日
信中的“日内准备好”,即一天之内准备好,可见时间之紧迫,同时也说明习仲勋组织领导能力之强。
1946年8月22日夜,毛泽东给习仲勋写了第五封信:
仲勋同志:
长武、邹县、平凉、隆德、静宁、正宁、宁县、西峰、镇原、固原等处共有多少敌军驻防及其分布情形,请即告。
毛泽东 八月二十二日夜
毛泽东连夜给部属写信,部属就要通宵组织落实,战争年代之艰苦、紧张可见一斑。
1946年8月23日,毛泽东给习仲勋写下了第六封信:
仲勋同志:
来示悉,布置甚好,已告王震。陕西边境仍以保持平静为宜,请告关中分区,旬邑以东不去扰击;宁县、正宁及陇东分区各部则照计划办理。今晨附上之电报阅后请退还。
毛泽东 八月二十三日
“布置甚好”简单四字,既是毛泽东对习仲勋工作能力的肯定,又说明他们之间的配合是多么默契。一个运筹帷幄,一个决胜千里,可谓绝配。
1946年8月29日,毛泽东给习仲勋写了第七封信:
仲勋同志:
王震部主力已到边区,即在陇东休整,请令陇东党政军予以欢迎及帮助。
毛泽东 八月二十九日
王震外号“王胡子”,他说“胡子长了可以麻痹敌人,安全行军,也是一种战术。”开垦南泥湾的时候,王震一举成名,之后就成为毛泽东麾下的一员猛将,毛泽东欣赏有加。毛泽东把麾下爱将部队的休整的重要工作交付给习仲勋,并方方面面频繁致信,难道不也说明毛泽东对习仲勋的欣赏和认可吗?
1946年9月1日,毛泽东给习仲勋写下了第八封信:
仲勋同志:
(一)胡宗南似有向陇东进攻之计划,我们如何应付,请加筹划,并见告。(二)我军出至封锁线外占领多少地方,消灭多少敌人,缴枪多少,正宁、宁县、镇原一线碉堡线是否已完全攻破,或尚余多少,请饬人绘图附说送我为盼。
毛泽东 九月一日
胡宗南是蒋介石嫡系部队的高级将领,曾经夸下海口要踏平延安,结果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被我解放区军民打得顾头顾不了尾,落下个“吹牛大王”的浑号。
1946年9月2日,毛泽东给习仲勋写下第九封信:
仲勋同志:
来信收到。即照所定方针去做。作战时,注意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歼敌一部,如来信所说,集中六至七个团,歼敌一个团。得手后看形势,如我损伤不大,又有好打之敌时,可接着打第二仗,再歼敌一个团;如不好打,则撤回休整,待机再打。此处,须准备三千人左右补充作战部队的消耗,请早为准备。最好先期交付各旅训练,临时可迅速补充。
毛泽东 九月二日
毛泽东亲自指挥下接应王震部时曾深情地写道:“1946年,蒋介石摘掉了伪装的面具,从此开始我国的内战。加大了军队的力度开始向我国各个军区展开了攻击。我中原部队在王震、李先念的指挥下,到了6月末的时候终于突破了国民党的包围圈。王震同志带领着队伍向向陕甘宁边区移动。毛主席问我路怎么走,从哪里过河,要我派人接应。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写了9封信,仅仅只是一个月。在信中详细的描述了其接应的内容以及后续准备工作,甚至连部队到达后的群众欢迎仪式都考虑好了。这些细节都可以表明毛泽东同志对于革命高度负责的态度,体恤革命战士的心情。这里习仲勋同志的每一句话,都流露出对毛泽东主席的敬仰、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读史使人明智”,这个“智”就是听党指挥,铸牢军魂。
习仲勋同志在担任我党西北局书记时,时年不到三十五岁。如此年轻的他,却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毛主席交付的艰巨任务。究其革命的一生,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境界、思想作风和优秀品德,他是共产党人尤其是青年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光辉典范。他的丰富实践和理论建树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的时代历史下,我们广大青年应积极学习和发扬习仲勋同志的精神风范和道德品质,更好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