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新思文库网平台! 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 心得体会 事迹材料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思想汇报 党课下载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的教育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专访

时间:2022-11-30 16:25:04 来源:网友投稿

第一次来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最深切的体会是:这果然是一所老学校。因为在学校当中还有巷子,学校的格局也颇有些类似老胡同,一下子让人仿佛置身于老北京……不过再过几个月,三十五中将搬迁新址,届时这所学校将以崭新的现代化面貌迎接世人,而老校的独特风貌也将是三十五中永存的记忆。

走过世纪碑,再转过一丛青翠的北方细竹,便到了李大钊烈士的雕像,雕像背后便是朱建民校长办公室所在的李大钊研究会楼(它的另一部分功能是办公楼)。一扇屏风让这间不大的办公室别有一番古色古香的风韵。屏风的后面,便是三十五中校长朱建民的办公桌,而我们要采访的人,早已起身热情地过来招待客人了。

有一句话是:“四十岁以后,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相貌负责。”仔细端详朱校长,深感一股淳厚之风:他面怀忠厚之色,目含深沉之意,是个一见面就容易产生亲切之感的人。在诸多采访中,我们注意到,越是成功的教育家,往往越具备亲切的气质,也越受到学生的爱戴。朱校长也是如此。采访的那天,正赶上三十五中学生的课题报告会,朱校长带领记者前去参加,一路上遇见的学生都既尊敬又爱戴地向他热情打招呼,而不是学生对师长天生具有的敬而远之——老师的级别越高,这种敬畏往往也越多。虽然这只是一个细节,但最是细节见真章。

人人有课题

参加完课题研究报告会,我们又回到了校长办公室,开始了此次正式采访。

记者想起在报告会上听到的学生报告,便问起朱校长对此的感想。那是三个女生,为了研究流体力学而自主进行的多个测量流体压力的实验。如果严格审视一番,她们的实验似乎只是证明了流体力学中某个已有的结论,并且不具备应用价值。但朱校长可不这样认为,他说:“流体力学本来就是高中阶段物理课缺少的部分,这些知识在课本上是没有的,但我们的学生能够选择这部分作为研究内容,并且总结出了规律性的东西,这本就是一种进步。特别是她们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虽然结果还需要完善,但过程很好。这三个女孩子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实验器具,这一点很不容易。”

由此,朱校长谈到了三十五中的特色,那就是学生的科技创新,特别是三十五中与中科院联手创办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实现了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让学生得以走进中科院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参观实践,并且在寒暑假还能参与到科学考察活动中,这无疑为广大高中生开扩了科技视野。

其实,科技创新并非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的专利,朱校长说,三十五中的科技创新培养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每周的半天时间,每年的寒暑假,从实验设计开始立项,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实现了“人人有课题”。比如上面提到的流体力学课题,就是没有参加中科院课题活动的学生自主进行研究的,所以显得相对简单了一些,可谁又能说她们做得不好呢?

在外界眼中,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培养的都是理科的学习尖子,并且本身就是尖子生,而实际上,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中也不乏“志士”。朱校长讲了一个让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学生,那年,这个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太阳黑子对地球影响”的课题研究,但是在导师答问环节中,面对老师一连串的问题,学生沉默了。最后,这个学生说:“老师,您别问了,这些问题我现在答不上来,但我会终生研究这个课题。”这样一句话,感动了现场所有老师。朱校长讲完这个学生的事迹,仍然不无感慨:“这个学生的志向如此坚定,令我们感到很欣慰。所以学生带给老师的感动和影响也是很重要的。”

量身定制课程套餐

三十五中有一个愿景:“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学校。”

为了实现这一愿景,三十五中在课程方面下足了功夫。比如“5-8-2-5”的课程架构,“二四制”的课程改革,再比如“中美双文凭国际高中课程”和前面提到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等等。其实这几者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互有联系,互相援助,构成了三十五中的特色课程体系。三十五中就是这样,为学生量身定制,提供了多种课程“套餐”。

在这些课程体系当中,可能二四制是一个相对比较新颖的概念。提起三十五中的二四制,就不得不提它的“前身”——六年一贯制。朱校长说:“其实我们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初中阶段,真正用来学习知识的时间是两年半,然后用半年时间复习,迎接中考。我们为了减轻那些想考本校学生的负担,便在08年试行了六年一贯制,就是让学生从初三下学期到高一上学期的一年时间里,学习高一的知识,然后在高一下学期到美国进行学习。我们认为,能有一段在国外学习的经历,能够感受多元文化、尝试多元视角,对学生来说,是他一生的财富。这样我们实行了四年后,发现对一些优秀学生来说,实际上初中的两年半时间仍然有富裕,所以大胆把初中压缩到两年,然后高中四年,在原初三的那一年里,半年出国学习,半年进实验室学习。这便是现在的二四制。”

记者不免有些疑惑,问道:“众所周知,中国和美国的教育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学生到美国学习半年之后,再回国的时候,会不会有些不适应?”对此,朱校长的回答是否定的。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了,也就是三十五中“5-8-2-5”课程架构中的“2”——三十五中将国家必修、必选和校本课程整合为两大课程类别,即共同基础类和兴趣拓展类,前者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的课程,实行班级授课制,而后者则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爱好和学习基础选择不同领域和层级的课程,实行走班制。

也就是说,三十五中的上课形式是拼装组成的,和大学的授课模式及美国的教育模式颇有相似之处,因此学生不会感到陌生;相反,三十五中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会感到非常习惯,不会像其他刚进入大一的学生那样需要适应一个阶段。

相形而言,国际部则是三十五中的一块“实验田”,中国高中基础课程、美国高中特色课程、青年素质教育课程和中国国学文化与艺术课程四个单元,既让学生学到了参加中国高考必须具备的知识,又让学生衔接了国外大学专业课程;既让他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实验能力,又为他们打下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谈到现在的教育,朱校长认为,工业时代学校教育最大的缺陷就是无视个体差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化发展。所以三十五中希望通过推进课程改革,打破分数桎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独立的个人,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

推荐访问:自己的 北京市 第三十五 专访 中学校长